網頁

顯示具有 Jean Nouvel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Jean Nouvel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4月28日

像安全套的建築—Torre Agbar




“It looks like a condom! (看似一個安全套)” 這是我大學老師第一句話來描述這座建築物。
Toree Agbar是巴賽隆拿第三高的建築物,它是由法國大師Jean Nouvel 設計。由於 Agbar 是巴賽隆拿市的供水公司,所以他的設計理念是希望這建築和水有關系,因此他決定把這建築物看似是”噴泉”一樣。再加上在地盤四周都是低層的建築,所以這座33層高的大樓絕對可以標奇立異,確實如”噴泉”一樣站立在城市之內。
為了要營造一個像水一樣的外牆,Jean Nouvel 放棄了常規的玻璃幕牆的手法,他除了用雙層玻璃幕牆(double skin) 之外,在最外層的玻璃不是如一般的密封式的玻璃幕牆一樣,而是半開放式的玻璃。我曾經和不少同行討論這個玻璃幕牆,到底這樣的設計有什麼好處呢? 又有什麼功用呢?但到現在還沒有肯定的答案。
不過,我相信Jean Nouvel 把最外層的玻璃幕牆設計成這樣便是希望盡量把玻璃設計成細小部件,令玻璃幕牆的框架盡量變得細小,這樣便可以把整個幕牆看似一個畫面來看。而且這大廈的外牆燈光不是設在外牆之上,而是在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幕牆之間,這便令燈光效果看似是從大廈內散出來,而不是如其他大廈一樣從表面上射出來,因此這大廈在晚間看來,的確很像一條光柱一樣,相當奪目。

Gherkin
至於這大廈的外形就一直是被人狠評,因為這大廈和Norman Foster在倫敦設計的30, St Mary axe (Gherkin) 的外型和大小都相當接近,只是外牆顏色和燈光效果就不同,而且每層樓板的空間設計亦有所不同,所以才沒有引起抄襲的疑問。
不過,很多人如我大學的老師一樣都評擊這大廈的外型大醜陋,亦容易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聯想,看似“安全套”? “水樽”? “手指”?
總之就無論如何就沒有人認為是“噴泉” ,大家又覺得如何呢?
 又或者它比較適合安全套公司使用呢?

Facebook 上的相薄:

2013年4月27日

自動開關的幕牆— 阿拉伯博物館 (l'Institut du Monde Arabe Museum)












從今日開始會陸續為大家介紹幾座歐洲的建築,上一會介紹了法國建築師Jean Novel 在巴賽隆拿設計的Torre Agbar,今日就為大家介紹一些他比較早期的作品。
這座阿拿伯博物館是他在1980年的作品,而且亦是他的成名作之一。他的設計理念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博物館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常規展館成長方形,第二部份是特別展館成半月形。兩個展館之間便是主入口並有橋在高層連接,然後在內園還設有一個天井。
整座大廈的最大特點就是向南的玻璃幕牆,因為這玻璃幕牆上是裝有多個不同大小的圓框,這個圓框是用來控制射進室內陽光的多少,圓框組成的圖案是類似阿拉伯民族的傳統布匹上的圖案。由於玻璃幕牆上有這麼多的小圓框,而且這些圓框是受陽光感應器控制的,所以圓框的大少是會隨著季節或當日的陽光而改變。因此,射進室內的光影亦會因陽光的強烈而出現不同的效果,而每天的效果都會很不同,但可惜這個光感裝置在落成後不久便壞掉了,之後雖然又再維修過,不過好像還是會出問題,因此現在的圓框是沒有因光線的強弱而開關,但光影效果還是有的,只是與設計師的原意不同。
這個博物館令Jean Nouvel聲名大噪的原因,未必是因這建築物的設計特別出色或幕牆特別有創意。而是這建築物的外型和四周環境完全不同,並且這建築物是位于賽納河旁,類近聖母院大教堂等核心旅遊地區,所以巴黎人起初都批評Jean Nouvel嚴重破壞了巴黎市內的歐式建築風格,這博物館有如玻璃做的外星人一樣。不過,Jean Nouvel亦堅持新一代的建築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如果只是純粹配合環境便只是跟著歷史的潮流而沒有向前邁進,更加破舊立新的創意出現。
另外,當然有人批評他的玻璃幕牆上的圓框是多此一舉,將簡單問題繁雜化,簡簡單單地在幕牆上裝置百業便成,百業同樣可以隨陽光的多少而調整角度,為何要花費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來製作一個如此繁雜的玻璃幕牆,最重要是這個幕牆用了一段時間便壞掉了。
無論結果如何,Jean Nouvel確實在法國建築界建立了新一代建築大師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