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11月25日

升起了的建築—淩霄閣 (Parti 解說篇)

原有的淩宵閣
重建後的淩宵閣
相信大家都對淩霄閣非常熟悉,無論是本地的居民和海外的旅客都必定曾到此一遊,因為在這處是最能夠盡覽維多利亞港的地點之一,無論是日景和夜景都別有一番風味,因此每天都有大量旅客都到此一遊。
現在的淩霄閣是在1991年由英國建築師Terry Farrell 負責重建的,這亦是他首次參與英國以外的項目,藉著這個項目他開創了整個亞洲市場,香港的九龍地鐵站、西隧口的通風建築、香港的英國領事館和漢城的仁川機場等項目。
業主的設計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建一個從遠方都能夠看見的地標性飲食和娛樂中心。因此Terry Farrell的設計理念是很簡單,首先把零售和纜車站部份設在下半層,然後將餐飲部份放在升高的一部份,升高的一部份是成半圓形,因為香港的高樓大廈主要是長方形的柱體,所以利用半圓形的外形便可以從遠方的角度一看都會認出這建築物。
由於地盤面積不大,而且依山而建的,所以不能夠製造出龐大的建築物,在建築比例亦需要平衡上、下兩部份在功能上的比例。因此半圓形頂部的高度是水平線以上428m, 這亦是法例容許之下最大高度,半圓形的底部則是原有車站的頂點高度。
之後將整座建築物的高度大約分為4部份,半圓形部份佔4分之1的高度,中空的部份佔另外4分之1,餘下的正方形部份便是42。這樣半圓形部份在白天時與四周建築物形狀不同,看似是升起了一樣。在燈光上的配合之下,晚間時從遠觀看淩霄閣的半圓部份,真的是飄浮在半空中的飛船一樣。
講到這裡,淩霄閣的設計概念其本上已講完了,但作為建築師如何用圖像來表達他們的概念,又或者如何去推銷方案呢?
Terry Farrell 是很懂得利用一些簡單的圖像來表達他的設計,以下幾張草圖便是他用來解釋有關設計。
1)      現場的情況
2)      如果建築物的體積是完全佔用整個地盤的話,會破壞了山谷間的整體性
3)      需要小形的特徵來特出整個空間
4)      定出建築物的基本高度和比例
5)      半圓形的外形不會破壞山谷中的整體性
6)      半圓形的外形與四週環境不同
7)      日間時的半圓形看似升起了的建築
8)      晚間時的半圓形看似飄在空中的飛船
有人稱這種表達手法為Parti,亦有人稱為concept diagrams。不過對我而言,Parti 就是用很簡單的圖像來表達整個設計的核心思想,Parti 不一定是用來解釋外型上的設計,亦有人用作解釋空間上或人流上的組合。雖然與Spatial diagrams (空間組合圖) circulation diagrams (人流動線圖很相似,但是Parti 是用來解釋整個設計的核心思想。
所以,無論你設計重點是那樣,Parti 便是表達設計重點的圖像,亦即是整個設計的賣點(selling point) 
以上是為網友Lord Devil 而寫的,因為他是Oxford University 問答遊戲的得獎者,而他/她希望我和大家討論一下Parti 等東西,而我亦想了一會如何解釋這題目,因為不同的院校都有不同的取向,而且現在很多的設計都是集中在標奇立異之上,反而比較少會如Terry Farrell一樣,一層層分析下來做出一個設計,而每個設計步驟都是有理據支持。

擴建後的淩宵閣
坦白這,我覺得他的最終設計成果未必是最理想的效果,但是他的表達方式是很容易令人明白,而且整個設計是很具說服力,令很多外行人都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明白他的設計,所以他能夠在眾多高手中贏得這個項目(當年參加淩宵閣設計比賽的公司包括安藤忠雄、Aldo rossiZaha Hadid 3間香港的大則樓。)
後記:淩宵閣在近年曾作出擴建,就是把中空部份連接起來,務求增加商業空間和人流的連貫性,但是為了保持飄起的概念,這部份便使用了全玻璃,使人感到升起了的感覺一樣。
對我個人而言,升起了的概念是很好的,但為了維持結構上的安全,半圓形需要4枝大柱來支持,的確令“升起了”的感覺降低了,現在還把上下連結起來就更進一步削減了 “升起了”的感覺。
另外有一點不得不提,Zaha Hadid在參加這比賽前時是一名無名的建築師,亦可以說是一名紙上建築師(paper architect) ,因為她根本沒有建過什麼特有的房子,但是淩宵閣這次比賽令她一鳴驚人,儘管她沒有在這次比賽勝出,但已大大提高了她的知名度,她之後陸續在不同的比賽中大放異彩,現在成為世界建築壇的大師。
香港和北京的確是制造建築大師的福地。

希望能解答Lord devil 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