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英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英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7月2日

地標與怪物? —Sage, Gateshead












今日發覺自己都有好長的時間沒有寫關於Newcastle Norman Foster的建築,今日不如寫一下FosterNewcastle 唯一的建築物。這座建築物的特色和重要性和其它Foster 建築物的重要性都相對地低,但是這個建築物和其它Foster的作品都有一個公通點,必定是地標。

Sage位于Newcastle Gateshead 之間River tyne的旁邊,雖然大部份人都認為這建築物屬Newcastle的建築,但是由於當經過Tyne river之後便屬Gateshead的區域,因此這建築屬Gateshead的建築。

Sage 共有三個主要的大型空間,第一個是1600人的音樂廳、第二個是400人的劇場、第三個是排練室/多用途活動室,在功能上是沒有太大的特殊性。但是在地理位置上是相當優良,因為在River Tyne 兩岸都沒有很多大型的建築,大部份都只是一些3-4層高的建築物,唯一比較大型的建築物便只是當地的法院和Baltic centre 的藝術館,再者由於Sage類近Tyne Bridge,所以當火車一到達Newcastle 之後便馬上看到Sage

因此Sage在地理上是很優越的, 不過Sage的特別之處當然是其外型,這個波浪外型的概念是沿自菊石,他們利用這個一層一層向外擴展的彎曲外形來作為基礎,並包圍了三個不同大小的主功能區,然後向海的一邊便是連接了三個主功能區的前廳。由於波浪形屋頂的高位是設在前廳的上處所以特高的樓底加上無敵的河境,確實有一種很強的空間感。
老實說,Sage 這建築是我一所挺有記憶的一所建築,因為小弟學生時代便已觀看這大廈的興建,而且小弟的第一所服務的建築師樓亦是在這建築物的對岸,因此我其中的一個暑假每天都是見證這建築的興建過程。

起初的時侯,很期待這建築的峻工,因為這建築是先建好室內的三個大廳之後,才建造這個支架最後才裝上屋頂的玻璃和鋁板。當年的我還未太懂得3D電腦技術,所以根本不知道如何計算每一塊鋁板的大少和彎曲度,但在10多年後的今日,由於建築界已大規模地推行了3D電腦應用,而且Parametric 的形狀對很多新一代的學生來說已不是一件新奇的事情,所以這建築物在10多年後的今日已失去了當年的風彩。

又或者可以說,當人的心境愈不同,對事情的追求亦愈不同。10多年前,還是非常無知的我對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好奇,而且當年我是未能掌握parametric形狀的3D技術,所以對這種波浪形的建築是興奮。但是當人愈大,而自己的經驗和技術都比昔日的我有一點進步之後,便會覺得這種建築感覺不一樣,覺得比較花巧,華而不實。

平心而論,Foster在這現有環境的情況下已經是處理得很好,就算時至今日這建築物還是一座複雜的建築物,但是很多施工隊都可以征服這類型的建築物,如大家熟悉的鳥巢、春繭、甚至新建的琛圳機場都已是Parametric 的大廈。

因此,正如我當年的老師的評語一樣:這種建築會很容易帶給你一種新鮮感,而且在設計比賽中很容易勝出,因為外形奪目,而且容易成為地標,但是當燦爛過後,便會感到無味。
記起我當年的老師,大都不喜歡Foster的建築,起初我們一眾同學都認為他們是眼紅Foster的成功,又或者太過守舊只繼續崇戀Le CorbusierRichard Meier 等上一代建築師的作品。但是若經過年月的洗禮,Le Corbusier 的建築在數十年後還是成為經典,建築物本身就算減除名師手筆的特殊因素之外,仍有其自身的欣賞價值。

Foster 的建築確實在建築技術上有很高的成就,外形確實吸引,其建築事務所更是相當成功的企業(甚至可以說是業界內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但是很多作品如Sage一樣。起初是Iconic的建築,但是時代一過,觀眾已看厭了,便再沒有這種深度再讓人去細味這建築物,再寫下去都只是「大跨度」、「高技術」「地標性」等賣點,然後再是一個循環。

我記起有人在建築論壇上曾經劣評過Foster的設計,特別是當他贏得香港郵碼頭項目之後,他們的評語是「Foster的建築是刻意在每個城市中都留下他的印記,特別就一定特別,情況就有如一隻狗所到之處都泡下一些尿,務求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平心而論,這樣的評語確實太過刻薄,但是他們設計的重點確實是令每個建築物都是「地標性」的建築,這樣的設計理念是對是錯,就留待大家來討論。

2013年5月18日

英倫之障—Thames barrier













不經不覺已離開倫敦3年,每當我看到電視上關於倫敦的畫面都會勾起無限的懷念。倫敦市內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地標,不過倫敦永遠的地標就一定是泰吾士河,但是大家又有沒有想過泰吾士河是可能會泛濫的,到底倫敦市政府是如何保護這個大約1000多萬的人口的城市呢?

在泰吾士河的東邊的一個小城市silvertown, 有一個著名的水利工程Thames barrier,它是用作防止泰吾士河泛濫而設的。
倫敦市內的水浸問題主要成因有二:
第一:海水從英倫海峽一方沿泰吾士河流入至倫敦市內
第二:泰吾士河的排水量不足以排出倫敦市內的雨水。

Thames barrier的設計是在泰吾士河上設立一道屏障,萬一英倫海峽一方的水位太高時,Thames barrier便關起來,並把海水阻截在倫敦Zone3以外的區域。再當海水回落至合適的水平後,再重新打開閘口,讓船隻可重新進出泰吾士河。不過,儘管閘外的水位回復至正常的水平,但是總會可能與閘內的水位有所距離,因此如果一時間全開閘的話,便很可能會一瞬間大幅度地提高閘內的水位,因此Thames barrier的設計成半圓形。
當正常時,半圓形的閘便平放,讓船隻可以自由出入。當需要關閘時,半圓形的閘便轉至垂直的方向,這便造成一道接近20m高的屏障來阻檔洪水。當洪水過去後,半圓形的閘便轉至最高處只留下細少的閘口,讓閘內外的水位慢慢回復至相約的水平。

為了減輕關閘時的耗能和關閘所需的時間,因此Thames barrier由一道閘分拆成7道閘,每一道閘約為30m長,而這個闊度亦足夠讓一般的大船通過。再者,這7段的閘口可以按情況分階段來控制海水回進市內的河道。

其實設計Thames barrier雖然不是簡單,但是一項很直接了當的工程,不過設計師Rendel, Palmer and Tritton不單考慮了工程上的要求,還考慮了美學上的要求。他們把推動閘門的馬達裝飾成像田螺一樣的小屋,在外表上完全不似重工業的建築,現實地很多人從外貌都不知道這些建築物的功能。另外,由於用上了鈦金屬的物料來裝飾,這不單可以美化馬達的外表,還可以減輕清潔的工作,因為鈦金屬是一種不容易藏污垢的物料,並且從北岸Thames barrier公園遠望這個英倫之障,又確實有如泰吾士河上的巨型雕塑。


可否不用鋼筋水泥 – Eden project, St. Austell (2)


講了這麼多都還未說Eden project是什麼, Eden project位于離倫敦大約4小時火車車程的地方,原址為石礦場, 但開發多年後便停產1999年由Tim Smit發動在這處設立一個非牟利的教育和實驗性質溫室. 在圖中, 可以看到Eden project有兩個大型溫室第一個是熱帶雨林溫室, 另一個是地中海溫室; 他們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的溫室, 熱帶雨林溫室佔地3.9英畝,55 m(20層樓高), 100 m x 200 m. 地中海溫室35 m(12層樓高),65 mx 135 m由於ETFE 的高隔熱性能並可以安置窗口所以兩個溫室的室內溫度有非常名顯的差別. 在熱帶雨林溫室中種植了多種熱帶雨林的植物之外, 另外, 紅樹林、香蕉樹、甚至米田都有在地中海溫室中種植了多種日常生活的植物圍例如番茄、小麥、木瓜、甚至酒釀葡萄. 在溫室的樹可高至50多米, 管理人員要把它切割以免破壞ETFE屋頂.
Eden project 為求控制溫室內的生物種數, 所以在溫室內的泥土全是由人工安置, 不過生物的活動是永不能控制, 現在溫室內的蟻患和蚊患都對溫室內的安全性造成威脅. 現在Eden project 會打算放入的蝴蝶, 不過溫室內的安全性的問題亦未解決.
Edene project除這兩個溫室外室外還有多種實驗性的農田, 整個Eden project總共種植了60多萬種的植物作教育和實驗用途. 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參觀,Eden project 亦舉行多種演唱會而James Bond “Tomorrow never die” 取景的地方, 如你們參觀Eden project最好邀請Eden project導遊, 否則你很難明白他們的植物.

可否不用鋼筋水泥 – Eden project, St. Austell.(1)


當今個月中我和老婆大人參觀Eden project老婆大人立即問我這幾個玻璃蛋用來做甚麼?
 第一, 這不是玻璃而是ETFE, ETFE(Ethylene tetrafluoroethylene)塑膠一種, 你看見圖中的六角形格便是ETFE的單元, 每個ETFE單元由三層ETFE膜組成然後充氣, 讓它可以在沒有柱和樑, 只需輕盈鋼框的情況下便可跨度50-60m. 充氣後的ETFE, 不單人可站立, 連汽車也可放在上面而六角形格更可大至8mx8m, 所以相比起玻璃來說,ETFE的確有非常大的靈活性.
因為玻璃最大的尺寸大約是3m x 6m, 另外, 彎曲的玻璃造價相當昂貴, 而且很複雜. 再者若以同等面積來比較,玻璃的重量是ETFE60-70雙層玻璃更是ETFE100-120. 所以,玻璃屋頂必需有柱或樑和強壯的框架作支撐, ETFE儘管破了由於是塑膠的關系, 所以不會如玻璃般造成人命傷亡.
最特別是ETFE的隔熱度(U-Value)可比美, 甚至超過雙層玻璃, 現今玻璃的科技已可以令陽光的光線射進室內而熱量射不進, ETFE 亦能達至這樣的水平, 實在很驚人.
一種又輕、又便宜、又靈活、又不用柱、隔熱度又好的物料為何沒有完全取代玻璃?
第一,ETFE的壽命只有20-25相比玻璃可以過100年的壽命,ETFE實在太短.
第二, 隔聲程度可以說近乎零.
第三, ETFE只可耐火至275相比玻璃實在太小.
第四,ETFE最致命的一點是它需要定時充氣, 以維持其六角形格內的壓力. 所以, 儘管每個六角形格耗能量只是如家用電風筒一樣, 不過,EDEN project其實耗能量不小不過, 現在廠商已發明在ETFE 上加上太陽能發電板用太陽能收集的電能來為ETFE充氣待續.

先死而後生-Millennium dome 千禧蛋 / O2 Arena O2競技場(2)


其實, Millennium dome的設計時已考慮到展覽後的用途,所以Millennium dome的建築師-Richard Rogers 特意只使用12鋼柱作支撐務求讓室內的空間有更大的靈活性,但由於欠缺仔細的計劃因而導致Millennium dome一直空置, 其間曾被用作世界小姐選美會和一至兩次的展覽除此之外, 一直空置, 最諷刺的是當政府受到多方壓力下,Millennium dome曾在一年聖誕節期間用作露宿者之家.
在這麼多年政府曾研究多個使用方案, 例如, 讓當時還在英超的查爾頓足球會遷入Millennium  dome作主場之用, 但整個屋頂是先在地連接各PTFE部份, 然後由多部起重機一次過拉起整個屋頂, 所以Millennium  dome屋頂是不能加設天窗因而令Millennium  dome的室內空間完全沒有陽光, 根本不可能種草.
另一個方案是拆卸Millennium  dome四週的停車場然後加建住宅、商場、電影院等設施務求填補Millennium  dome的虧損, 亦有人提出拆卸Millennium  dome改建豪宅, 反正那幅地皮如此有價值,但市民認為如拆卸整個建築物實在太浪費. 有人曾提出把Millennium  dome用作演唱會場館但由於拱形屋頂如一塊凹鏡一樣令音樂過度集中反射, 音效其差, 最嚴重的是座位數目不足, 難以舉行大型演唱會. 小第的公司多次曾與Millennium  dome的改裝工程的前期討論, 但大部份計劃都只是紙上談兵, 大部份都胎死腹中, 政府完全沒有清晰的方向,連老闆也怕了它們避免再浪費時間參與討論.
Millennium  dome空置近6年後, Anshutz Entertainment Group決定與政府簽定60年的合同, 投資改裝室內空間的音效情況, 改建座位編佈, 並加入展覽場地、電影院、多間食市.Anshutz Entertainment Group作了長遠的宣傳計劃, 2007年6月由Bon Jovi舉行重開後的首場演唱會後,Madonna, Eric Clapton, Spice Girl, U2, Rolling stone等巨星都曾在此舉行演唱會, Anshutz Entertainment Group亦以6百萬英磅把 Millennium  dome的命名權賣給O2, 因此,O2的客戶可以在一些演唱會優先買門票,除演唱會外,O2 arena 曾舉行多場世界級拳賽、UFC拳賽、NBA、NHL表演賽等體育活動. 而2012年倫敦奧運的體操、藍球比賽亦會在O2 arena. O2 arena 成了倫敦市最重要的娛樂活動中心, 但其發展並未停止, 其實新的演唱會場地只佔O2 arena的40%面積, 所以Anshutz Entertainment Group現建議在O2 arena加設超級賭場, Las Vegas的娛樂元素帶來倫敦.

先死而後生-Millenium dome 千禧蛋 / O2 Arena O2競技場(1)


Millennium dome 千禧蛋在200011日開幕, 除先前介紹過的千禧亦是倫敦市政府為慶祝千禧年而設的一個最重點項目, 這千禧蛋是全世界最大的圓拱形建築. Millennium dome位于North Greenwich亦即泰吾士河的河套的尖端, 極具像徵意義, BBC one亦以Millenium dome作為片頭. 倫敦地標只有12枝鋼柱作支撐, 每支鋼柱代表12小時和12月, Millennium dome的直徑是365m, 以特顯Greenwich mean time格林威治時間的像徵性,整個屋頂是由多條鋼纜連接12枝鋼柱的頂部. 屋頂的材料是PTFE, 這材料又輕又防水外還對化學物品反應低, 其實大家對PTFE並不陌生, 因為它即是易潔鑊塗層上的物料, 一黑一白有點難以想象.
Millennium dome的主題是Millennium experience千禧體驗, 展覽期為期1. Millennium dome中心是一個大舞台,160名舞蹈員來表演部份舞蹈員會吊在空中, 共演999, 但劣評如潮, 圍著舞台是一系列的展館, 主題是Who we areWhat we doWhere we live. 但展品質素強差人意, 例如只展示在這一千年內人類使用過的單車和未來單車, 一千年內人類使用過的電話、電腦、工具等. 其實, 人類開始用電腦都只是在這一百年, 何來一千年前的電腦?小第當年如不是讀建築的話, 才用上了個多小時完成參觀因為Millennium dome和很多展聽都由出名的建築師設計,否則大約15分鐘便可完成旅程正如所料, 入場人數強差人意, 儘管曾多次更換管理層但入場人數一樣返魂乏術,原先預計入場人數達12, 但入場人數只達65十萬.
記起當時在英國留學, 校都受到政府壓力要求在展覽關門前組團參觀Millennium dome特別是建築系, 但是想去的同學已去了,但不想去的同學就永遠不會去. 更何況在Project deadline之前誰有心情參與這俾面派對, 結果一名同學都沒有, 氣得院長死去活來, 但又如何!
Millennium dome的總成本是79千萬英磅, 但門票收入只有19千萬英磅, 國家彩票局要注資6億英磅, 較先前預計的4億英磅大幅超支2億英磅. 不過這不是最大的惡夢, Millennium dome關門後, 大家都不知如何使用這建築物, Millennium dome每月的經常性開資達1百萬英磅, 但在未想到Millennium dome的前路之前, Millennium dome便唯有每月花1百萬英磅來封塵.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