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倫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倫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18日

英倫之障—Thames barrier













不經不覺已離開倫敦3年,每當我看到電視上關於倫敦的畫面都會勾起無限的懷念。倫敦市內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地標,不過倫敦永遠的地標就一定是泰吾士河,但是大家又有沒有想過泰吾士河是可能會泛濫的,到底倫敦市政府是如何保護這個大約1000多萬的人口的城市呢?

在泰吾士河的東邊的一個小城市silvertown, 有一個著名的水利工程Thames barrier,它是用作防止泰吾士河泛濫而設的。
倫敦市內的水浸問題主要成因有二:
第一:海水從英倫海峽一方沿泰吾士河流入至倫敦市內
第二:泰吾士河的排水量不足以排出倫敦市內的雨水。

Thames barrier的設計是在泰吾士河上設立一道屏障,萬一英倫海峽一方的水位太高時,Thames barrier便關起來,並把海水阻截在倫敦Zone3以外的區域。再當海水回落至合適的水平後,再重新打開閘口,讓船隻可重新進出泰吾士河。不過,儘管閘外的水位回復至正常的水平,但是總會可能與閘內的水位有所距離,因此如果一時間全開閘的話,便很可能會一瞬間大幅度地提高閘內的水位,因此Thames barrier的設計成半圓形。
當正常時,半圓形的閘便平放,讓船隻可以自由出入。當需要關閘時,半圓形的閘便轉至垂直的方向,這便造成一道接近20m高的屏障來阻檔洪水。當洪水過去後,半圓形的閘便轉至最高處只留下細少的閘口,讓閘內外的水位慢慢回復至相約的水平。

為了減輕關閘時的耗能和關閘所需的時間,因此Thames barrier由一道閘分拆成7道閘,每一道閘約為30m長,而這個闊度亦足夠讓一般的大船通過。再者,這7段的閘口可以按情況分階段來控制海水回進市內的河道。

其實設計Thames barrier雖然不是簡單,但是一項很直接了當的工程,不過設計師Rendel, Palmer and Tritton不單考慮了工程上的要求,還考慮了美學上的要求。他們把推動閘門的馬達裝飾成像田螺一樣的小屋,在外表上完全不似重工業的建築,現實地很多人從外貌都不知道這些建築物的功能。另外,由於用上了鈦金屬的物料來裝飾,這不單可以美化馬達的外表,還可以減輕清潔的工作,因為鈦金屬是一種不容易藏污垢的物料,並且從北岸Thames barrier公園遠望這個英倫之障,又確實有如泰吾士河上的巨型雕塑。


先死而後生-Millennium dome 千禧蛋 / O2 Arena O2競技場(2)


其實, Millennium dome的設計時已考慮到展覽後的用途,所以Millennium dome的建築師-Richard Rogers 特意只使用12鋼柱作支撐務求讓室內的空間有更大的靈活性,但由於欠缺仔細的計劃因而導致Millennium dome一直空置, 其間曾被用作世界小姐選美會和一至兩次的展覽除此之外, 一直空置, 最諷刺的是當政府受到多方壓力下,Millennium dome曾在一年聖誕節期間用作露宿者之家.
在這麼多年政府曾研究多個使用方案, 例如, 讓當時還在英超的查爾頓足球會遷入Millennium  dome作主場之用, 但整個屋頂是先在地連接各PTFE部份, 然後由多部起重機一次過拉起整個屋頂, 所以Millennium  dome屋頂是不能加設天窗因而令Millennium  dome的室內空間完全沒有陽光, 根本不可能種草.
另一個方案是拆卸Millennium  dome四週的停車場然後加建住宅、商場、電影院等設施務求填補Millennium  dome的虧損, 亦有人提出拆卸Millennium  dome改建豪宅, 反正那幅地皮如此有價值,但市民認為如拆卸整個建築物實在太浪費. 有人曾提出把Millennium  dome用作演唱會場館但由於拱形屋頂如一塊凹鏡一樣令音樂過度集中反射, 音效其差, 最嚴重的是座位數目不足, 難以舉行大型演唱會. 小第的公司多次曾與Millennium  dome的改裝工程的前期討論, 但大部份計劃都只是紙上談兵, 大部份都胎死腹中, 政府完全沒有清晰的方向,連老闆也怕了它們避免再浪費時間參與討論.
Millennium  dome空置近6年後, Anshutz Entertainment Group決定與政府簽定60年的合同, 投資改裝室內空間的音效情況, 改建座位編佈, 並加入展覽場地、電影院、多間食市.Anshutz Entertainment Group作了長遠的宣傳計劃, 2007年6月由Bon Jovi舉行重開後的首場演唱會後,Madonna, Eric Clapton, Spice Girl, U2, Rolling stone等巨星都曾在此舉行演唱會, Anshutz Entertainment Group亦以6百萬英磅把 Millennium  dome的命名權賣給O2, 因此,O2的客戶可以在一些演唱會優先買門票,除演唱會外,O2 arena 曾舉行多場世界級拳賽、UFC拳賽、NBA、NHL表演賽等體育活動. 而2012年倫敦奧運的體操、藍球比賽亦會在O2 arena. O2 arena 成了倫敦市最重要的娛樂活動中心, 但其發展並未停止, 其實新的演唱會場地只佔O2 arena的40%面積, 所以Anshutz Entertainment Group現建議在O2 arena加設超級賭場, Las Vegas的娛樂元素帶來倫敦.

同一個名字不同的命運- 倫敦的千禧大橋和紐卡素的千禧大橋(1)


倫敦的千禧大橋由我們熟悉的英國著名的建築師-Norman Foster所設計, Norman Foster 曾設計香港國際機場,中環的匯豐總行, 紅磡火車站和西九天幕等工程.
Norman Foster在1996年的設計大賽中獲勝,而千禧大橋當然是倫敦市的Southwark council 為慶祝千禧年所設立的一個重點項目.
倫敦的千禧大橋約325米長, 橫跨泰吾士河,連接St. Paul cathedral 和Tate Modern 美術館, 千禧大橋的意念是"Blade of light - 光之刀",
其實,這次Norman Foster 第一由於建築高度的限制,不能使用圓拱結構的橋;也不希望在泰吾士河加上太多結構,已影響航道. 所以,橋 的結構除兩岸外,就只有兩個V形結構,並由鋼纜連接各結構部件以支持橋身,而鋼纜亦沒有直接連接橋身.                 這是一種非常新的吊索橋設計,以我所知從未有人做過.
這橋的結構應可支持5000人同時使用,在啟用的首天,就有90,000人次使用,而同一時間就有2000人同時使用.但在2000年6月10日啟用只有兩天,便因為結構安全的問題關閉, 皆因2000人同時使用所產生共鳴震動現象,令這橋左右大幅搖動,如乘海盜船一樣.所以,倫敦人稱呼這橋是"Wobbly Bridge"意思是震動的橋.
最後,這橋要加上52個damper來減少共鳴震動現象,才可以使用.但此舉已使市政府多花5百萬鎊, 並使這橋在2002年2月22日才能重開.

全球保險業的命脈 – Lloyds building (建築篇)




終於完成了這星期需要的完成東西下星期的事下星期才算今天終於可以安心看書.
續上會上一次講到 Lloyds building主要的功能是保險交易平台而當Lloyds決定在另一地方建新大樓時他們便邀請不同的則師提出方案Richard rogers 參與這設計比賽時,他沒有馬上到圖桌畫則, 而他是先到舊大樓坐下一個星期觀看各UnderwriterBroker交易的情況並對各高層進行會面了解他們的需要因為他是老闆所以才可以為了一個未收錢的project如此使用時間相信其他則樓未必可以有如此豪舉.
Richard Rogers 的設計好像很複雜雜亂無章但其實從平面來看其實是超級簡單他設計的理念是先畫一個大長方形而中心加一個大中庭作為4層的交易平台大中庭的功能除把陽光帶進入室內之外另一個功能是希望讓各Broker可以容易找到其他Underwriter的位置讓他們方便交易然後對上的13層是各保險公司的辦公室各辦公室都是包圍在這個大中庭的四周中庭便是由大天窗覆蓋整個大樓最高層是Board room, Board room的室內裝飾全是由舊大樓搬來的連天花、地腳都是搬來的. Board room 內的燈光是經過特別設計, 務求突出室內的名畫, 請看影片. 
為了讓整個交易平台沒有任何東西阻礙交易所以連柱、水喉、電梯、洗手間都放在大樓之外無錯大家沒有看錯我沒有打錯字如果你要乘電梯的話你先要離開這大樓然後經過一條橋才到達電梯和洗手間部份各電梯和洗手間部份可以算是單獨的大廈.
電梯更是玻璃頂的讓人有一種在室外的感覺由於洗手間在大樓之外所以大樓外牆便會有這麼多水喉其實Rogers是刻意把水喉變為這大廈的特色不過這便是他敗筆的地方,我並不反對大樓外牆有這麼多水喉但在這圖中便看到這些水喉完全阻礙了這個窗以外的景色浪費了這麼好的位置.
至於結構先前大家都有不少留言認為Lloyds building 與中環的HSBC很相似特別是結構部份其實這兩座大廈的結構是非常不同.
Lloyds building的結構是用預制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 組合而成的柱和樓柱都是先在工廠制好然後在地盤組合大廈的結構是先在地盤建好混凝土柱然後再在柱頂加上套件(Yoke), 讓樓板掛在上面為了讓整個交易平台沒有柱樓板是使用格仔樓板(Whaffle slab),  Whaffle slab的特點就是每個方格都是有少樑組成所以樓板的承重和誇度都可以增加一般樑的誇度都是在12m之內如果要有超過12m誇度的話便可能需要很粗的橫樑和很厚的樓板這便會影響樓底的高度用了Whaffle slab便可以令誇度在12m之外亦不會特別減少樓底高度.
至於HSBC的結構簡單來說是用四枝大柱來支撐整個大廈而每數層的樓板便由4個大衣架形的結構掛起來所以HSBC所有樓板是釣起來的關於HSBC的詳情之後會繼續詳談.
大家可能會問這麼大的室內空間在火警時便會否很危險無錯, Lloyds building的交易平台完全超越了消防處的安全防火分區的最大面積(其實防火分區是以體積計算),  防火分區的意思是當火警發生時濃煙和火焰只會在一個安全的區域內漫延其他防火分區的人便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逃生在發生火警防火分區的人亦可以從分區的樓梯安全疏散.
一般防火分區的最大面積大約是4000平方米(40,000平方尺), Lloyds building這樣大的空間就肯定超過4000平方米所以室內空間就設有不少的防火卷簾當火警時便用來分隔不同空間令防火分區控制在安全的情況下而排煙系統亦需要如強目的是希望在短時間之內排出濃煙因此, Lloyds的外牆有這麼多喉管便是排煙喉管其實香港的商業大廈的天花最多應該是空調管道和排煙喉管.
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防火安全, Lloyds building還安裝了一套非常敏感的噴淋系統和smoke sensor, 所以當我們參觀這大廈時都嚴禁使用閃光燈否則很可能會觸弄防火系統.
 Facebook album:

全球保險業的命脈 – Lloyds building (功能補充篇)





 
這幾日很忙根本沒有時間看書寫blog, 所以連大家的留言都只作少量回應.
上一篇出爐之後大家都認為這大廈和HSBC總行很相似其實除了一個室內大中庭之外結構上和空間上都有很大的差別之後陸續為大家介紹.
不過這裡先為前一篇作補充正如網友Clear Moon的補充資料室內有一個Lutine Bell,響一聲是bad news, 響二聲是good news. 在舊的Lloyds building是非常有用因為成立初期時是主力進行航運保險當船隻安全回歸便響二聲如果航運出現問題便響一聲跟著一眾Underwriterbroker便會到Lutine Bell附近了解現場最新的近況.
現在的Lloyds building由於遠離河邊而且現在的航運都很少到泰晤士河所以Lutine Bell很少響二聲因為現在倫敦根本很少船隻歸航. 響二聲只有在英女皇到訪才有的響一聲的傳統就不時都會有因為大家都需要知道Bad news.
Lutine Bell對面便是Lost book, Lost book上所記錄的便是那一艘船已經沉沒或已出事寫得上去的船便代表這單保險是total loss. 在古時如果一些Underwriter沒有在響鐘時在場的話他們便可翻查Lost book上的資料讓他們了解行內近況到現在這個傳統仍一直保留而且亦保留用墨水筆來寫lost book, 而且亦以lost book作為total loss 的標淮.
至於這裡的生意除了一般的投保外50%以上的生意是來自分保和續保分保就是萬一這單保險的風險太大或保額太高這可能便需要多過一間保險公司來承保這可能是客戶自己要求的亦可能是保險公司主動提出的.  
至於續保(Re-insurance), 保險公司都可能需要為自己買一個保險萬一某些生意出了事,他們都可以從另一間保險公司獲得賠償所以一些大型的保險都可能先由兩、三間公司共同承保然後再由很多續保公司來承保各少部份的風險.
所以,  Lloyds building便提供一個這樣的平台來讓保險公司門互相買賣公同合作這亦使他在行內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今日只有時間為上一篇作補充之後一定詳細解釋他的建築結構和空間.
 Facebook album:

全球保險業的命脈 – Lloyds building (功能篇)


現在的 Lloyds building
舊 Lloyds building
今日原本想講電影中的建築但發現原本答應為第200位訂閱者 - Joey而寫的blog,我已欠了一段時間, 今日是時候好好答謝她. 她希望我寫一些融合地方特式的設計我原先建議日本五箇山的建築、這是世界文化遺產, 當然很有地方特色的.
但我上星期曾到訪過倫敦的 Lloyds building, 發現原來很有地方特色的所以特別更改有關題目希望大家和Joey都會喜歡.
當各位行家看到有關題目時會馬上奇怪Lloyds building有什麼地方特色亦與保險業有什麼關系因為Lloyds buildingRichard rogers的成名作, Richard rogers曾經設計過倫敦的千禧蛋(O2 Arena), Lloyds building在世界建築界是相當有份量不過這大廈的外形奇醜不倫不類更被查理斯皇子狠評為現在建築中最醜陋的建築.
我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Lloyds building這大廈給予我的感覺是外形很突別新穎但欠一點系統正因為這大廈如此具爭議性所以被廣泛報道, 差不多每一個建築系學生都會知道這建築但相信喜愛的人並不多但經過上星期參觀這整座大廈後,我的看法完全改觀.
原先我和大家都以為Lloyds building Lloyds TSB銀行的大廈但其實這並不是銀行大廈亦不是Lloyds TSB所擁有的. Lloyds building 其實是一個保險業的商會所擁有的,Lloyds building的功能是保險業的交易廣場.
Lloyds的創辦人 – Eric Lloyds並不是從事保險業而是一間咖啡店的老闆, 在18世紀時英國人很喜歡到咖啡店處談生意當時一眾的船家都會在咖啡店與各保險公司談論航運保險的事宜其中Eric Lloyds咖啡店比較大而一眾各保險公司和船家都喜歡在Lloyds咖啡店談生意慢慢形成一個社交圈新的船家會到這裡找保險公司承保而保險公司亦長期派出Underwriter來這裡核保. Underwriter就是核保員/她的工作是評核這次投保的風險,從而計算保費當他們承保後就會在船單的底部簽名所以叫做Under-writer, 這便是第一代的保單.
萬一船家或貨主沒有空或沒有足夠的知識來與核保員討論保單條款的事宜於是便會找一個代理人替他們找保險公司投保這便是第一代的中介人(Broker), 這種制度仍然沿用至今.由於大部份的行家都在Lloyds咖啡店聚集, 而Underwriter亦需要知道那條航道的風險、或那一艘船出意外等資訊來評估風險Broker亦需要到各保險公司格價了解最新的核保條款於是Lloyds便成了保險業的交易和資訊平台直至現在如是.
在倫敦大火後Lloyds咖啡店就已經消失了而咖啡店亦不能再容納這麼多人, 於是這些保險公司便決定建一所大廈讓大家可以繼續聚集在一起交易於是便建了第一座Lloyds building, 他們保留Lloyds的名稱主要是讓非本地人都會因為Lloyds咖啡店的關系而記起這保險業的交易廣場, Lloyds這名字於是便沿用至今Lloyds並不是一間公司只是一個商會名稱室內的工作空間便租出商會的會員作交易之用.

最左邊的便是broker, 其他的便是 Underwriter, 他們就是這樣做交易
1986年時Lloyds building由於都有過百年的歷史而且很殘舊所以商會便建議在附近找一個新的地方建一個新的交易大樓於是便出現這大廈.
現在的Lloyds building仍然是世界上唯一個保險業交易平台現在各保險公司會派出他們的Underwriter長駐這裡而那些broker便會到這裡拿出一個又一個的投保個案來說服Underwriter承保並討論保費這裡絕對是一個廣場, broker沒有與Underwriter預約,隨手便到這公司坐下談生意真的很像街市賣菜一樣簡單喜歡便到這裡不喜歡便下一檔,不過他們當然知道誰會承接那一種保險誰不做那一種的.
Lloyds這裡你可以買到這地球裡所有的保險什至這地球以外的保險例如人做衛星的責任或損毀保險一般情況下物業保險不會承包恐怖襲擊的條款但這裡一樣可以買到歐洲千萬年薪的足球員、荷李活影星的意外保險, F1賽車手的意外、人壽保險在這裡一樣應有盡有航空公司的責任保險、大型機構的勞工、責任保險、醫院的專業保險等其他保險公司拒保的個案在這裡一樣可以投保當然保費自然會因保額和風險而有所提高唯一不做的核子幅射、核子戰爭的承保不過核電廠的保險在這裡承保的.

Lloyds building曾有3次突然停止運作第一次Titanic 沉沒、 第二次911恐怖襲擊、第三次倫敦恐怖襲擊,因為這3件事對這裡的人來說是不可以想象的事情所有保險公司都需要為這3件事的風險作重新評估當時的Underwriter立時停止買賣互相討論賠償總額涉及的范圍和層面前線交易停頓但樓上的精算師便忙過不停重新計算風險值就是這一座大廈便把全世界的保險資訊聚集在一起.
Lloyds building中的保險有這樣的名聲並不只是因為百多年來保險業都在這裡交易而是只要在Lloyds賣出的保險,100%保証在合理的索償中便得到應得的賠償.

明天繼續講這傳奇的大廈.

變、變、變 – Tate modern (絕對值得香港學習的例子)


 

 

今日這篇blog是為答謝我第50個訂閱者 – Dr. Koala而寫的由於她是在博物館工作的所以希望我寫一些博物館的建築. 另外,我另一個網友Yokky, 她將會到倫敦旅遊希望我為她介紹一點有趣的地方. 今次我便借花敬佛, 順便把這篇blog文起送給她.

 

近日我開始和大家討論香港文化的問題昨日我亦用了JM Tjibaou culture centre,來解釋文化與建築的關系今次我再舉多一個活化歷史建築的具體例子.

 

其實當我介紹倫敦的千禧大橋曾經略略提過Tate Modern, 它是位于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的南邊河的對面便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教堂 St.Paul’s cathedral, 查理斯皇子和 Princess Diana 1981年便是在St.Paul’s cathedral舉行婚禮.

 

請同時參考:

同一個名字不同的命運- 倫敦的千禧大橋和紐卡素的千禧大橋(1)

 

Tate modern原先是Bankside power station, 1947年開始興建, 52年投產, 81年停產.2000年由Herzog & de Meuron負責改建成現代美術館讓全世界的藝術家主要是歐洲的藝術家展出他們的作品大家可能對Herzog & de Meuron的名字好像很熟悉我好像曾經提過他們很多次, Herzog & de Meuron便是負責京奧鳥巢的著名瑞士建築師而他們正在為中區警署建築群的重建工程作設計.

 

由於Bankside power station是英國工業革命時代的標致性建築所以當Herzog & de Meuron不能拆卸原有的大廈各主要部份外牆更是重點保護的部份所以他們只能對內部空間進行改造他們第一步便是把內裡的發電機組拿走這空間便用作入口大堂和放置大型展品.

由於他們希望遊客一進入這美術館便是進入這個四層高的空間於是他們便把原先向北的主入口改為副入口另外在西邊加建一個主入口但是西入口與西邊的路徑有數米的層差於是他們便加上一條長長的斜坡連接美術館的最低層和外邊的路徑.

 

順理成章地把人流最多的元素售票處和書店放在這大大的入口大堂兩旁這便令人減少擁擠的感覺,亦可以保留原先發電機組空間的特色.2樓便是副入口和餐廳原先為發電機組的工作台現在改建為進行藝術教育的多用途空間.

 

3-5樓原為發電廠工作人員的工作空間現在改為不同的展廳為了加入電梯和扶手電梯, 所以局部的樓板被拆卸發電廠密不透風的外牆正適合藝術館的需求因為了要保存藝術品的顏色和光澤藝術館對室內的陽光強度、溫度、濕度都有嚴格的控制一個密不透風的外牆便是最適合的選擇.

 

 

 

但是這藝術館位于全倫敦最美麗的位置 -泰晤士河旁邊所以他們保留原有發電廠的小窗讓小部份的空間可以看到泰晤士河但展品不會被這些陽光射到並得到適當的保護另外,Herzog & de Meuron加建了兩層這兩層分別是餐廳和會員俱樂部最高部份兩層的玻璃位置便是新加建的空間在這個長220m 的餐廳可以一覽泰晤士河兩旁的景色記起最初啟用時, 4樓和5樓的露台是可以讓公眾使用當時很多學生在這處寫生但現在好像因為展品的安排暫時封閉.

 

Herzog & de Meuron就是這樣簡單的處理手法便可以重新把舊有的建築帶來新的面貌而且不對現有的外觀做成破壞而當地的歷史見證亦得到保存下來並且把這舊建築的實用價值大大提高相信這是非常值得香港學習如何保育古舊建築的例子.

 

Tate modern是現時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現代美術館經常有學生來這裡上美術堂, 我大學時都有2-3次在這裡上堂第一次是學習改裝舊有建築之後是學習現代藝術.

 

為了寫這篇blog, 我上星期特意再到這裡一次這處和以往一樣經常有很多中、小學生來這裡上課老師不只是帶他們來這裡參觀而是會從旁為他們解釋藝術家的創作理念這是與香港的遊學團有很大情度的不同至於一般市民亦可以跟隨駐場的導遊向大家解釋各個展品的理念.

 

無論現代藝術、古代的藝術或古典音樂都是需要得到別人的導讀才懂得欣賞若果只是看一看聽一聽是不可能全部明白創作者背後的真意相反對普羅大眾而言就好像一些漠明奇妙的東西試問大家又懂不懂得欣賞Picasso的印象派畫風、張大千先生的山水畫莫札得和貝多芬的音樂大家都聽過但又明不白背後的理念如果沒有老師的解釋我們又如何懂得李白和杜甫的詩詞嗎?

 

我記起2000年一位藝術系教授在香港電台的節目吐苦水訴說香港市民不會到藝術館欣賞藝術創作只會賺錢這可能是一個現象但我深信香港市民不會去欣賞藝術創作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去欣賞情況就有如香港人不懂得欣賞建築所以不會去欣賞建築於是便只會欣賞建築為他們帶來的財富.

 

這亦是我寫了132blog12萬多字後的感覺如果我們把一些繁複的學術議題簡化並重新包裝很多市民都喜歡欣賞大家的創作我們一眾創作人的心血不會只是銀行帳戶上的數字,或者只是浪費空間和時間而賺不到錢的無聊之作,只要個切入點適合的話便可以引發公眾的共鳴.

 

現在西九重新起動但我仍是對這項目的理念非常懷疑因為到現時為止我都不清楚政府發展文化藝術的仔細計劃建了一個藝術館便可以有藝術嗎?

香港己經建了紅磡體育館很多年香港人是否擁有良好的體育文化嗎興建藝術館也好、演奏廳也好但如果沒有合適的表現或展覽而市民亦不懂得欣賞這些藝術活動的話, 就肯定會失敗我深信市民是希望了解多元化的藝術創作但要找到合適的渠道不可以簡單地把外國的文化帶來便期望市民欣賞.

如果沒有長遠發展藝術計劃的話不如正正經經作一個地產發展項目便算反正香港庫房的收入很大部份都是來自賣地地產發展項目不是罪惡根本沒有需要用文藝發展來包裝一個地產發展項目而現在的香港是急切需要一個如此大型的文藝發展項目嗎?

 

作為建築界的我我當然希望西九上馬因為如果香港不建房我們何來有飯吃我從來都說我是一個真小人而不是一個偽君子但我非常反對浪費資源發展一個明知是失敗的計劃,不如做一個目標清晰的賺錢項目一樣可以帶來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