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Guggenheim Museum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Guggenheim Museum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4月28日

螺旋的空間 —紐約的Guggenheim Museum



首先,真的要對大家講一句對不起,因為這個週末搬家的關系,而新屋還未能連接上網,所以刊登這一篇的日子比原定計劃推遲了很多。
今日終於有機會安安定定坐下來,寫這一篇答應大家已久的文章。
在講Guggenheim Museum之前,先帶出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如果大家一直追看敝blog的話,大家可能發現我一直都是以一個模式來為大家解釋各種建築物。
我多數是先導出建築師面對的問題,然後是他的解決方法。
因為............ 所以............
因此,我介紹過的設計都是針對它的結果能否解決需要面對的問題,每一個設計重點都是有它的理由,我認為這樣比較理性和客觀。
但是,今日開始就為大家帶來幾座另類的建築物,這幾名建築師不是以解決問題為重點,而是純粹以藝術創作為出發,表達他們心中如何看這個世界,又或者如何看待一個設計。
紐約的Guggenheim Museum是美國大師Frank Lloyd Wright比較晚期的作品,當時他已經是78歲,理應只會做一些比較守舊的設計,但這一次他再打破了舊有的模式,包括他自己的成名絕技—Planar。早前我曾介紹過他的Falling water住宅,他是利用橫向和直向原素來製造出不同的空間,詳情:優秀建築系列—Fallingwater
他今次再一次打破所有昔日的博物館的模式:
1)      他認為展覽空間不再是一層一層的,可以是垂直連貫。
2)      遊客不一定是要先進入一個展廳之後,再進入另一個展廳,遊客可以一口氣從地下的展廳跑進最高層的展廳。
3)      博物館的通道和展覽空間不一定是分開的,可以合一。
4)      遊客的視線和景深不一定只限於展廳之內,可以有多種的空間。
紐約的Guggenheim Museum的主要展廳是成一個螺旋的空間,旋轉的圓周是上一層比下一層逐漸放大。而行人通道亦成一個螺旋連貫了所有的層數,遊客可以從頂層一口氣跑至頂層,而展品是放在行人通道旁,所以這博物館的展覽空間和行人通道是連合在一起,而各層的展覽空間亦是連合在一起,這樣的空間組織在1943年是相當前衛。
至於陽光,除了從屋頂天井射進室內之外,還在每層的空間射進室內,所以博物館外表來看是一層一層圓型陀螺一樣。
另外,博物館除螺旋的空間之外,還在旁設有基本橫向性的展覽空間,這是用作放置大型展品之用。
我們大學時老師教授我們必須要與四週環境融洽,了解四週環境的情況。這博物館好像違反了這個原則,因為它是位於89街,鄰近中央公園,在紐約最美麗的空間旁一座建築物,在室內竟然完全看不到中央公園,但是從來都沒有人會從這角度來挑戰這設計。
下會講另一座很爭議性的Guggenheim Museum

像雕塑一樣的建築—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上一會講完紐約的Guggenheim Museum,今會介紹西班牙的Guggenheim Museum
這一座博物館比紐約的一座更具爭議性,因為這建築物更加違反了很多建築學的基本原則。
如果設計一座公共的建築物多數都會要求:
1)      人流動線清晰、易明,因為很多用家都是第一次使用這大廈
2)      方向感清晰,當遊客進入主入口之後,便清楚知道第一個展館,然後便自動明白另一個展館。
3)      展館的空間具靈活性,因為展覽的內容經常會改變,展品的大小都會隨之而改變,所以展覽空間需要有整合和分隔的功能來配合不同的展覽。
但是這一座博物館就接近完全違反以上的原則,第一展覽空間是分開成各個不同的小區,當旅客進入博物館之後,便會看見5個不同的展區,旅客不清楚是進入那一個空間,而且各空間並不連接,所以會出現很多盡頭路,人流動線絕不暢順。
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何這博物館會在建築界如此有名呢又為何這大廈的建築師—Frank Gehry會成為大師呢?
原因就是他算是第一代推行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 的建築師,而這博物館更是這主義的代表作,這建築物的外型接近完全沒有直線,完全是由多種曲線組成,而外型不同的部份是由多個不規則的型狀組合,至於組合的邏輯和理由是找不到的。形狀更不是由基本的幾何形狀如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所有的形狀都只不規則的圖案,因為Frank Gehry認為大自然根本很少出現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形狀,各種大自然的東西都是由多種幾何形狀組成的,人體都不會出現一個正圓形的空間,眼球都是由多個圓形組成的,所以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都是數學上的形狀,而不是大自然的形狀,而他只是把自然的美學帶進建築而已。
Frank Gehry視建築如藝術品一樣,借建築來表達他如何看這個世界、如何對待設計,務求創造出視覺上新的效果,相反建築物的功能都放在次要,因為雕塑品是不一定有其特別的功能,可能只為美學而存在,而Frank Gehry就是把建築物視為雕塑品一樣,甚至可以算是他的玩具。整座建築物的設計是完全沒有邏輯和原則,純粹是建築師內心的反映,just do what he like.
很多人批評他為何這博物館會如此奇形怪狀,又或者為何一座臨海的建築會完全看不到海呢但是他漠視這一切的東西,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當世界上每一個人一看到這建築物之後,便永遠都會深深記下這建築物帶來的視覺效果。
到底設計是否必定要完全以其功能為出發點,又或者是否必須要作為設計的最重要一點呢這便是由大家思考的問題。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官方網頁: http://www.guggenheim-bilbao.es/?idiom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