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17日

面子何價? - 中央電視台新總部大樓(2)


照片來源:吉屎老豆
繼上會, 要做一個CCTV如此巨型的伸延結構(Cantilever structure) 其實不是很神秘. 方法其實亦很簡單, 就是大量加多結構部件並將結構部件大量加粗一般的大廈的主要重量由包圍電梯糟(Lift core)凝土所支撐, 另外在外牆各處加設柱子支撐外圍空間. 柱子與電梯糟之間由樑連接, 地板的重量由樑來承擔.
至於CCTV不單需要以上的基本結構部件, 還要在柱子與柱子之間加入對角打斜的柱子以增加大樓的彎力(Bending force) 和剪力(Shear force). 而樓板不用常見的平樓板而是用格仔板又名窩峰樓板(Waffle slab), 因為每個格仔都是一條細少的樑, 這樣便大大提高樓板的承重和剪力.
不過最大的問題不是頂層的承重問題, 而是整個大廈完全沒有核心點, 所以當整個大廈是在強風或地震的情況下便很容易令大廈失去平衡而倒塌如大家記起我在介紹香港的IFC III的時候, 我說過90多層高的IFC只有8條柱子, 就因為這大廈的核心部份有足夠的強度,所以大廈在強風下仍是很安全.
CCTV大堂
CCTV室內空間
CCTV這樣奇怪的外形便是結構上的不穩定(Structural unstable), 唯一解決的方法便是大量加柱.CCTV不單在外牆是佈滿柱子, 在室內一樣垂直和對角的柱子才能減少大廈的左右搖擺幅度. 這便產生另一個大的問題, 很多窗都需設有一條對角打斜的粗鋼柱. 另外,室內的辦公室不單要有很多垂直的柱還有無數的斜柱. 這些斜柱令室內的實用空間大幅減少, 對上班的人造成很多不便從室內對外的景觀亦因大量斜柱而大殺風景.
看到這處大家可能覺得這結構很複雜, 其實簡單一點來講, 大廈的結構是一個巨大的鐵絲網包圍著, 內部設有大量直柱和斜柱的結構.
為了這樣的外形便需要使用使用100,000噸鋼鐵和近56億港元, 這打破了香港匯豐銀行總行52億港元的世界紀錄, 不過若計算通貨澎脹匯豐總行還是世界最貴的現代建築.
講至這處我便不懂得如何寫下去,連長城如此複雜的建築我都逐一寫下去. 因為我從第一點開始便反對CCTV這樣的外形, 這外形是很特別, 破舊立新. 但我不能被說服為何要用這麼多的資源來建造一個令人不能舒適地使用的建築, 我個人而言是簡單問題複雜化. 鳥巢為例,它一樣是昂貴、複雜的建築, 但設計理念是希望令看台的空間完全沒有柱而屋頂沒有粗樑,盡量使屋頂變得輕盈所以才如此複雜. 最重要的是鳥巢除外形特別外,在功能上是完全達到需求.
至於CCTV, 我對於它如此浪費室內空間的設計始終有所保留, 可能我在大學二年級曾參觀Rem Koolhaas的兩個比較早期在DelftUltrecht的建築, 外形雖然很特別但室內空間非常混亂,而且不能使人舒適地使用, 正所謂好看不好用, 可能我對他的建築有先入為主的感覺.
不過,我始終認為建築物除了要給人看之外, 還需要給人使用, 如建築物不能滿足它的功能便和雕塑品沒有分別.
可能我是出身理科的關系, 腦袋中都是一些” 因為……所以 的纙緝理論, 我始終都不太能完全接受為了特別而特別的建築.
雖然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 根本沒資格批評曾奪得建築界最高榮譽-Pritzker PrizeRem Koolhaas, 但作為學術討論應該有這樣的態度.
我知道看這個blog當中有不少人是行家, 究竟是Form follow Function, 還是Function follow Form? 建築物以外形為先, 還是空間為先? 大家討論一下.
最後,多謝吉屎老豆借出照片

面子何價? - 中央電視台新總部大樓(1)


京奧在星期天晚上, 歌舞昇平的氣氛中曲中人散. 有人如閉幕禮的煙火一樣大放異彩, 有人的夢想亦如奧運聖火一樣靜悄悄地熄滅. 有人歡喜有人,  奧運總是帶有一份遺憾美, 才能令人刻骨銘心. 無論如何奧運聖火會在四年後重新燃點, 希望永遠在人間.北京亦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 在風雨飄搖下成功地舉辦了平安奧運. 而我這個微不足道的建築遊記-北京系列亦不知不覺寫了近30篇, 今日寫完CCTV之後便會暫停講北京一段時間, 雖然北京還有很多值得講的建築如頤和園、天壇、圓明園等,但我相信是時候轉一轉地點.
在講CCTV之前,我感到非常奇怪, 很多blog友都希望我講這懂大廈. 以往從未發生, 不過無論如何我都樂意去介紹這大廈.
CCTV新總部大樓位于北京東三環, 是京奧核心工程的一部份, 230米、51層、樓面面積400,000平方米. 在這大廈旁是TVCC – Television cultural centre, TVCC設有文華東方酒店、遊客中心、1500人的大型劇場和展覽中心, TVCC在奧運期間會用作傳媒信息中心.
CCTV和TVCC整個項目由Rem Koolhaas Ole Scheeren帶領的OMA負責設計這所荷蘭為總部的建築師樓一向以破舊立新而聞名CCTV的設計理念其實很簡單在平面上看這大廈是兩個L形的空間組合而成的在立面上亦是兩個L形的空間組合而成的這不單是在一個2-D面上相互緊扣,而且在3-D的層面上相互緊扣在一起.
CCTV的底層是製作中心其中一個L形是廣播大樓另一個是教育和研究大樓高層的空間是管理層的辦公室整個設計的理念是讓領導層能連接廣播、教育和製作在一起空間之間互相循環這令CCTV各部門的員工更能互相緊扣地工作而非各有各自的山頭割據地這亦正如大廈外形一樣相互緊扣在一起.
這樣的空間序列是有別於其他大廈, 而設計的理念更貼近人的感覺而不只是如其他一般建築的鬥高、鬥大的風格不過由於CCTV部份的頂層空間是完全沒有柱支持這獨特的外形在結構上是極大的難度這麼大的伸延結構(Cantilever structure) 在世界上是從未發生.

人類歷史上最大形的建築 –萬里長城(戚繼光篇)


古北口
山海關
在北京故宮建城編中我都介紹過, 金、遼、 蒙古、明代和滿清為何要選北京作為首都. 我在此再加補充, 北京以北有八達嶺山脈作天然屏障, 唯一的平原是在古北口, 或是從東北路經山海關攻進, 因為山海關以北是長達一千里的平原, 若要防禦外族進攻是非常因難, 因此東北三省一直是最易被外族攻擊的地帶, 日本侵華都是在東北三省開始.
在元代, 蒙古人根本沒有太大擔心外族來犯, 因為遼族被金族在宋朝擊敗後已欠缺反攻的能力, 而當時的金族(即滿清的前身) 還是分成各部落, 直至努尔哈赤的出現, 他一統各金族部落才有南侵的條件, 所以在元代沒有加建長城.
但到了明代, 蒙古人被趕回北方雖然兵力不如成吉思汗的年代, 但要南侵仍有足夠的兵力,而且金族的兵力亦慢慢開始形成.
到明代,以嘉靖年間戚繼光設計的防禦工程最為著名, 戚繼光知道若要防守北京就必須先把古北口的缺口封好, 而山海關一帶亦會是重要的要塞. 從明代開始, 中國的戰爭都不只于弓箭,已開始引入槍炮, 所以以往秦長城的泥土建設方式的長城是不夠堅硬, 但若用石頭便需要大量人手開採石頭. 儘管山海關一帶有大型石礦, 但若要把大量石頭運送至工場便需要龐大的人手. 所以, 戚繼光知道若要短時間之內建造長城的主要材料便只可用磚, 磚窯設在工地附近, 大大減少運送時需要的人力. 而且多個磚窯同時建造便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相對開採石頭而言是非常方便.
每個磚重13kg所以單用人力都可以運送至高山上, 現存在北京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明代時所見的. 磚與磚之間是由石灰混合洗米水而成英泥, 洗米水中的高澱粉質大大提高石灰的張力,這亦是令長城能穩站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八達嶺的長城其實主要不是用作防禦, 因為不會有敵人會選擇先攀上高山再從山峰進攻, 實在太危險而且儘管人能攀山, 馬和羊都不能攀山.八達嶺的長城主要的功能是通訊, 這是戰事中重要的一環, 明長城可用煙火通訊各峰火台,只用一天便可從嘉裕關把訊號傳至京城, 防禦力大大提高.
若要進行大規模防守, 便要有足夠的移動力. 戚繼光設計的明長城相對其他年代的長城, 容許士兵方便走動,大大提高峰火台之間兵力互補的能力, 城牆頂部備有大炮作遠距離攻擊, 另外士兵備有不同大小的弓和十字弩作中、短距離的攻擊. 明代的十字弩是非常之先進, 他除有大型的十字弩可以同時擊中六個人和一頭馬外, 他們亦備有連發10多枝箭的十字弩.
為長期作戰山海關不單設有峰火台而且設有4個城堡, 山海關的城牆亦伸延至海中60尺, 避免兵馬越過長城攻入. 所以, 士兵的防守力便增加了5至13倍, 而山海關亦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儘管山海關有如此穩建的防守, 千軍萬馬都攻不破, 但山海關最後是敗在一個人手上,吳三桂為救陳圓圓, 引清兵入關, 但吳三桂晚年亦以因反清復明的口號而對抗康熙吳三桂的確可以算是世紀反骨仔.
西漢由劉邦建立, 敗於王莽篡漢,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 敗於吳三桂降清.一個由反骨仔建立的皇朝, 被一個反骨仔攻破. 歷史不斷地發生, 亦不斷地重複. 風水永遠輪流轉. 長城系列就此暫別.

人類歷史上最大形的建築 –萬里長城(朱元璋篇)


如大家有看黃毓民先生數年前的歷史幾狼都有時, 他都曾提及朱元璋, 朱元璋被他選為十大最狼的君王之一, 朱元璋有幾狼? 請收看.
在金庸先生筆下的倚天屠龍記中都曾提及朱元璋, 金庸先生對朱元璋的描寫是他能幹、精明、勤力而且精於心計 沒錯, 朱元璋的確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力皇帝之一,他每天批閱奏章十數小時, 凡是親力親為。他在位期間改革元朝留下的不合理的吏治,懲治貪污的官吏,並確立了里甲制,配合賦役黄冊和魚鱗圖冊的施行,落實賦稅勞役的徵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
朱元璋要如此工作其中一個原因是對下屬的不信任, 他為人性格多疑,凡事猜忌, 以為他們圖謀不軌, 所以對立國功臣全加殺害.廖永忠是最先被殺害,之後是朱亮祖、李文忠、徐達等將軍。跟著連曾深得朱元璋寵信的左丞相-胡惟庸都難逃一劫, 當有人說胡惟庸大肆收取賄賂,朱元璋便以擅權枉法之罪名殺之.
期後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塗節等人都難逃一劫. 跟著連與胡惟庸交情甚深的李善長都一樣被殺, 連他妻女弟侄一家七十多人同樣被處死. 之後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一樣人頭落地, 這樣因胡惟庸一事—而被殺的人總共三萬多人.
跟著有傳錦衣衛指揮蔣瓛告涼國公藍玉謀反,於是又牽連一大批武將及朝廷官員, 這一次便殺了一萬五千人, 史稱「胡藍黨獄」, 這一來便幾乎將功臣全部誅殺.
胡藍黨獄一役之後,當時開國六公爵只有王弼和鄭愈還生存, 但王弼又因“帝晚歲峻誅殺,我輩幾無噍類矣” 這一句話被賜死. 最後就只有鄭愈得到善終.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加入了文字獄來控制人民, 另外他繼承了蒙古人的廷杖, 廷杖是在午門對受罰的官員打屁股, 當然有人被當場打死. 更恐怖的是朱元璋把荒廢了數百年殘酷的殉葬制度重新引入, 殉葬制度簡單講是活人葬, 把宮女活生生吊死然後一同陪葬, 單是朱元璋便有46活人陪葬.
明代之後的皇帝都動不動殺數千人, 但一樣出現很多忠臣,其中一個是嘉靖年間的戚繼光, 因為他是建明長城的主要功臣.

人類歷史上最大形的建築 –萬里長城(劉邦篇)


 
講明長城之前先講一些題外話, 大家有沒有發現明代和漢代都有很多共通點.
第一: 兩個都是漢族的皇朝
第二: 兩個皇朝都是少數由南部開始進攻而能得天下的皇朝.
第三:兩個皇朝的高祖都是超級反骨仔.
第四: 儘管皇帝不濟,但兩個皇朝都得到很多忠臣的幫助
漢高祖劉邦究竟有幾反骨? 劉邦原為秦朝的沛縣縣長但他其中一次押送犯人時延誤了行程為求避開死罪便決定起義對抗秦朝, 這些囚犯便是他最初的兵力核心,史稱斬白蛇起義劉邦第一次反骨.
當西楚霸王項羽用破釜沉舟之技在鉅鹿之戰大破秦軍的同時, 劉邦便轉攻兵力較弱的關中, 輕取咸陽,秦三世子嬰投降雖然根據楚懷王的約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但天下是項羽打回來的, 所以天下還是歸項羽所有. 在鴻門宴上范增曾想借舞劍把劉邦殺之, 但項羽免劉邦一死其後並封他為漢王, 照理劉邦是項羽的部下. 但劉邦借項羽分封不均、入關後一晚內大殺秦兵20萬而且火燒咸陽宮等劣政後, 劉邦組織勢力對抗項羽, 開始楚漢戰爭. 劉邦第二次反骨.
楚漢戰爭開始, 雙方在河南一帶成對持狀態, 楚漢議和,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西歸漢,東歸楚項羽向東回兵時,劉邦偷襲項羽並迫令項羽烏江自刎完全破壞楚河漢界之約最後項羽的屍體被人狂搶屍體為呂馬童等五人所得,他們各自得到獎賞. 劉邦第三次反骨.
劉邦之所以能擊敗項羽, 全靠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協助由於劉邦是反骨之人, 所以亦害怕人對他反骨, 三人全部不得好下場蕭何是漢初三傑之首是漢初的承相最後要自毁其名” 才可以逃避殺身之禍.
韓信是開國名將以十面埋伏之計大破楚軍下場是被劉邦的皇后-呂后處死. 劉邦曾說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大漢,絕不以「兵器」殺之所以韓信是被吊之於大鐘之內,頭為大鐘所罩;腳懸空於地面,讓他無法頂天立地。最後被竹刀或用桃木劍殺死免破當年之約.
張良是劉邦的謀臣, 由於熟讀太公兵法,所以在軍事上曾多次協助劉邦, 劉邦成皇後, 張良沒有再留戀朝政, 也拒絕劉邦的封地, 是三傑中唯一得到善終的人, 張良棺木被打開時沒有發現遺體所以有人說他升了仙的傳說.
從以上所見, 可見劉邦是如此反骨之人.

人類歷史上最大形的建築 –萬里長城(漢代篇下集)


繼上會, 漢武帝為確保絲綢之路的安全, 就建立西邊的長城來確保沙漠上各綠州的控制權.代長城的建造方式是用蘆葦或柳條,加以層層鋪沙修築而成的. 情況有如現代建築方式,當建造混凝土樓板時, 我們會先放入鋼筋網之後才放下凝土. 由於接觸點加強,這會使凝土更為穩固. 現在長城亦同樣利用這原理, 利用蘆葦或柳條然後一層一層放入沙和泥土,這樣便可以造出32尺高的城牆. 這建設方式竟然可以令長城經歷2000多年的風沙. 所以現存在甘肅長城部份仍是在代所建, 但主要都是唐代的, 亦現存最古老的長城之一.
但這方法仍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所以早期時長城不是建高而建深, 一條大的坑道令馬和羊都不能跳過, 到後期才建立如玉門關較有規模的要塞. 現存的門關是唐代時所修建的, 現在亦只剩下門關的中心部份.
漢武帝此舉雖然保護了絲綢之路的商隊, 但這是害了整個代的人民. 因為數個重要的綠州被佔領, 匈奴為求水源就必須多次來犯兩國連年征戰令國力大減長城亦需不停加建和修建,這令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經濟遭受巨大衝擊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亦導致西漢國力開始走下坡的主因. 直至漢武帝發表了輪臺之詔”即反省自已的悔過書),不再奉行窮兵黷武的政策,才能使漢朝不至於滅亡.

人類歷史上最大形的建築 –萬里長城(漢代篇上集)



在講漢長城之前,就先為秦長城作一些補充蒙恬當時建長城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先製好夾板然後把泥土放入夾板之中跟著便用大量的人力把泥土壓實便形成秦長城由於這方法非常簡單現在中國農村亦是用這方法來建牆之前有很多謠傳長城的底部是用人的屍骨堆疊而成的但考古學家作了多種的考察後發現原來長城的底部只有個別動物的屍骨沒有發現大量人類的屍骨因為人的屍體會腐化這會令長城的底部空間增大令結構不穩所以如用這方法的話就不會把人的屍骨放在長城的底部.但由於建造這種長城需要極龐大的人力蒙恬需不惜一切代價,心恨手辣地行事所以便有民間留傳關於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的夫君在新婚之夜被強行帶去建長城孟姜女在寒冬時四處找尋她的夫君,為他帶來寒衣但原來孟姜女的夫君早已離世在孟姜女的大聲放哭之下便哭倒八百里長城最後投河自盡.
, 匈奴一樣經常來犯而漢高祖劉邦亦曾親率大軍北上,但匈奴軍隊假裝退兵,但劉邦到達白登山之後漢軍被匈奴的冒頓單于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包圍了七天七夜,最後劉邦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逃出重圍使稱白登之圍此事之後,漢朝元氣大損,從此之後一直被迫與匈奴和親。但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一邊把邊境居民屯田移民而同時亦建造歷史以來最長的長城西起莆昌海、東至鴨綠江以南、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
代主要皇帝都是與匈奴又防又和和親政策是常用的手法其中有名的是漢元帝以王昭君嫁與呼韓邪單于的一次和親這亦是歷史有名的昭君出塞.
西漢時期只有少數皇帝如漢武帝般採取精極的進攻策略他先後派衛青和霍去病擊退匈奴,收復了河南地並出征隴西,深入匈奴兩千餘里,奪得禮連山與河西走廊,切斷了匈奴與西姜的關係,為漢朝開闢了通往西域之間的通道. 之後便是歷史有名的張騫出西域經張騫的努力下建立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由長安作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西,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但漢武帝深知道如要保護絲綢之路就必須保護戈壁沙漠上各綠州的控制權, 但在沙漠上是絕對不能用秦代的方法來建做長城如何是好呢明天分解.

人類歷史上最大形的建築 –萬里長城(秦代篇)


 
秦代當時的首都是咸陽, 離西安2500公里. 咸陽位于黃河河套以南, 但黃河分流流經的地方,而西是西藏高原、戈壁沙漠, 橫山等多種山脈作天然屏障. 因此,咸陽和西安一帶土地肥沃, 戰事上比較安全, 而西安(即古代的長安) 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皇朝的首都熱門地, 所以西安被稱為十朝古都.( 當然有人稱十一朝、十七朝古都, 但要視乎皇朝的定義.)儘管長安是比較安全, 但黃河以北就相對危險, 匈奴什至可以沿著沙漠上的綠州, 越過沙漠向秦國進攻.
當蒙恬當時帶領30萬兵將匈奴趕至塞外, 收服內蒙古河套一帶, 秦始皇要求蒙恬留下來,連接燕、趙、秦5000余里舊長城,
秦長城可大致分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甘肅,循洮河北至臨洮縣,經定西縣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甘肅環縣、陝西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向北折至今內蒙古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北段即黃河以北的長城沿陰山西段的狼山,向東至大青山北麓,再向東經今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再向東北經今河北張北、圍場,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後向東南,終於朝鮮清川江入海處。
長城除為沒有天然屏障的地方如東北三省和北京以北一帶,提供防禦屏障外, 還作了一個重要軍事功能, 就是通訊. 一個這麼大的長的防線, 如何防守? 就算要防守都需要大量的兵力, 而峰火台的監察便有效能觀察遠處的敵人, 所以長城很多時都建在山脊之上. 萬一敵人來犯便點燃狼糞通知大家, 狼糞的多少代表敵人的數目. 於是軍隊便可以集中兵力在一處抵敵, 這樣對兵力的要求便可以大減.
雖然秦長城有32呎高,但其實是不能抵抗敵人敵人要爬上3層樓高的長城是沒什麼難度長城的第一個防禦功能是防馬因為人可以爬上3層樓高的長城而馬不可以跳上3層樓高的長城在古代戰爭中人力是其次馬力為主沒有馬移動力運輸力都大減亦不能高角度進攻.
長城的第二個防禦功能是防羊外敵的主要糧食是羊肉而羊奶亦是他們生活的飲料之一若有長城的話外敵根本不可能用人力把數千頭羊運過長城這樣進攻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把長城上的人殺光,然後攻破城牆把馬和羊從破洞運過去令外敵在攻擊上的難度大增
長城的最大作用是提升士兵的作戰力峰火台的通信外, 士兵可以從高角度放箭若在地面放箭,只能射中首排的敵人若從高角度放箭的話便可以射到前、中、後排的敵人秦兵力量大大提高.

人類歷史上最大形的建築 –萬里長城(外敵篇)


大家都知道萬里長城的功能是用來防禦外敵, 歷史以來長城都是戰事頻繁的地方, 所以有血肉長城一詞的出現.
但是大家有否想過外敵為何要攻擊中國? 為何長城只在北方, 而南方沒有的?
中國歷史以來的戰爭多數都是南征, 北伐相對而言是非常少, 如果我沒錯的話,歷史以來能從南方向北攻上,而又能一統中國的應只有漢高祖劉邦、明代朱元章、蔣介石三人是從南方開戰而一統中國.
第一, 在古代要千軍萬馬渡長江、黃河並不是一件易事.
第二, 沒有這需要, 因為長江以南地方土地肥沃, 適易耕種的土地多的是, 人民根本不用為糧食和食水問題而開戰. 如不是影響他們生活的情況下, 南方人根本不想離開家園和人併命.正所謂,山高皇帝遠, 我有我天地, 不理皇帝是姓李還是姓朱, 若南方人滿足生活上的所足又怎會北伐, 因此北方人很少擔心南方人來犯.
相反在塞外的外敵如突厥(即現在的新疆、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萨克、烏兹别克斯坦人)匈奴西夏(羌族)女真族人(滿族、金人) 、遼(契丹) 和蒙古. 大多都是遊牧民族為主與漢族的農耕社會體系截然不同.
這些外族都旅居在黃河以北的塞外地區, 氣候寒冷和乾燥, 農作物難於生長. 儘管女真族和契丹族旅居的東北三省有黑龍江提供足夠的水源, 但零下20多度的冬季, 又怎能適合農作物生長.
至於蒙古, 由於是內陸地方的關系,欠缺河流只有一些湖, 所以欠缺昆蟲和動物為植物傳播花粉, 一切生果、疏菜、稻米都大不能在蒙古生長.因此蒙古是最多的植物是草, 因為草是用風傳播花粉.
至於突厥、匈奴和西夏的旅居地是新疆、甘肅、青海一帶, 由於鄰近戈壁沙漠而且比蒙古更加內陸, 農作物更不適合生長, 只有根部植物如薯仔(土頭兒) 和蕃薯才比較適合生長, 水源方面更可能只靠綠州.
從以上的天然的條件看, 他們都唯有以遊牧民族方式生存, 當這區的草被羊群吃完, 便要遷居, 另覓水源和草原. 但萬一當地的資源欠缺時, 為求生存便自然便向四周攻擊. 若你是遊牧民族,第一不會向俄羅斯北攻; 向東?北韓的情況與你相若,沒有進攻的價值, 向西是戈壁沙漠或西藏高原, 進攻就等如自殺; 南下是最正路的做法.
所以, 中國自秦朝至清朝都有外族的侵略而歷代只有少數天子如漢武帝、成吉思汗般, 向東、西兩邊擴展版圖, 因為所得的土地不是有太高的價值,但開戰的代價很大. 基於這因素,歷代天子甚少北伐攻擊外族, 只把他們趕至塞外並建長城來防護. 現實的是, 外族是遊牧民族為主, 若要攻擊都不知攻擊那一點.

人類歷史上最大形的建築 - 萬里長城(誤解篇)


大家都知道萬里長城是中國最大形的建築, 亦是國家一級保護的文物. 但萬里長城其實亦是人類歷史上長度最長、 佔地面積最大、重量最大的建築, 這當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但世人對萬里長城有不少誤解
第一誤解萬里長城不是秦始皇建的
最早期的長城是在春秋戰國時所見, 大約2700多年前長城早期由秦、趙、燕三國都有興建各自的長城主要是為防禦匈奴的來犯當秦一統六國後, 始皇便連接秦、趙、燕三國的長城, 當時的長城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所以取名 萬里長城”.秦代之外,長城主要都在漢代和明代都作大規模復修, 現存的長城主要是明代時所建的.
 第二誤解萬里長城不是10萬里長
萬里長城從地圖上估計量度只有7,600公里(km), 14,600華里但在1900, 有人徒步跑完整條長城, 用計步器計算長城只長6,700km,.
但是根據長城專家羅哲文的計算, 由於長城不只是一道, 而且彎彎曲曲、高高低低所以,在漢代的長城, 的確可能有過萬公里, 但在秦代就沒有過萬里長.
第三誤解萬里長城不是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萬里長城是東起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鴨綠江是位于北朝鮮與中國交界附近虎山長城於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虎山村,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在明代主要是用來防禦滿清所以自滿清入關後虎山長城便日久失修現在不容易發現.
山海關之所以成為天下第一關, 是因為山海關控制著由北京通往東北的要衝——遼西走廊而嘉峪關則位于祁連山與龍首山之間的狹窄隘口,控制河西走廊,為明長城最西端關口,亦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衝所以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