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17日

充滿遺撼的建築 - 圓明園(第一次鴉片戰爭篇)



今日開始講鴉片戰爭這是一場改變了香港的命運的戰爭外還正式代表滿清皇朝被烈強瓜分的開始.
大家都知道鴉片戰爭總共有兩次第一次在道光年間第二次在咸豐年間,但在講戰爭之前,必須了解其背景.
在康熙年間的滿清可以說是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國家雖然科技未必及得上歐洲但歐洲的工業革命還未成氣候,所以中國還是富甲一方再加上康熙平定了三與俄國達成邊界的條約並從台灣趕走荷蘭人正式把台灣重新納入中國板圖所以論兵力康熙年間的滿清還是世界的一強.
因此康熙一直以來都收緊歐洲人東來中國的發展貿易,僅允准番商許在廣東收泊並進行交易,對出入口的貨物都採取保守的閉關鎖國政策, 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
當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英國希望中國成為英國貨的出口地但到乾隆年間外商仍是只可在廣州經商英國人的如意算盤一點也打不響相反,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這便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
最嚴重的是英國是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滿清是實行銀本位幣制所以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
為了擺脫逆差英國曾多次希望增加經商口岸和減少關稅但可惜英國在外交上嚴重失敗,首先英國外使-喬治·馬戛爾尼來華但他堅持不肯在乾隆面前行三跪九叩之禮行英式的一膝一跪之禮,使乾隆極為不滿,而使團在覲見皇帝後被勒令離去. 之後另一名外相 - 阿美士德再度來華但同樣因為不願行三跪九叩之禮驅逐出宮.
之後英國人發現了一樣令他們富足三代的恩物 鴉片鴉片是麻醉性鎮痛藥,罌粟花的汁液提練出來的原意是希望除嗎啡之外, 提練出更有效的麻醉藥鴉片吸食後會使人興奮但會上癮初期吸毒者每天吸食10~20次,之後便可以每天吸食百餘次.
現代常見的白粉(海洛因鴉片同樣是嗎啡類的毒品具有鎮痛之用但強度是鴉片的200多倍鴉片和海洛因都是英國人發明的.
英國人為了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明知鴉片有毒都經東印度公司向中國輸出鴉片因為若中國人吸食鴉片後便會上癮財源自然滾滾來清廷一早知道鴉片是有毒之後便在雍正年間已明令禁煙但鴉片販子不顧禁令,賄賂清廷官吏繼續大幅銷售鴉片.
在廣州毒販利用特製快艇進行直接從珠江武裝走私鴉片當中最出名的好像是十三。由於利潤甚豐,鴉片走私來華日益嚴重,由道光元年的四千餘箱開始到到道光十八年間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最嚴重的是鴉片流毒甚廣,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樂於此道,為害中國國人身心健康,連軍隊也吸食鴉片,身體變得虛弱,失去作戰能力而一般的市民亦失去了正常的工作能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林則徐
眼見滿清日走下坡一名滿清的忠臣 - 湖廣總督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要求道光帝頒布禁煙令,之後林則徐親下廣州執行銷煙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
林則徐對英國人採取鐵腕政策勒令外國煙販交出所有鴉片,並承諾不要再販賣並將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但英國人把中國人的禁煙行動看成侵犯私人財產,促成戰爭的爆發。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此事因而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決定對中國動兵從印度派出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到中國海面,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當時中國名義上有22萬八旗以及66萬綠營軍隊,然而這些軍隊因大部份都吸食鴉片所以已經幾乎喪失戰鬥力。
1840年6月,英軍到達廣州海面,封鎖珠江口之後,北上進攻浙江,但被林則徐擊退轉攻廈門亦被鄧廷楨擊退之後才轉攻定海。
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本來主張戰爭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開始動搖。這使道光帝免去了林則徐和鄧廷楨的職務,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英艦撤至廣州。中英簽訂《穿鼻草約》,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
由於英國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簽訂,使道光帝大為不滿,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職,穿鼻草約由始至終並未經中國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沒有蓋用關防印,因此該條約不具法律效.
之後道光帝派奕山和楊芳赴廣東重新與英軍作戰,但英軍先下手為強,於2月23日攻破虎門砲台,清軍兵力較英軍多二十倍,可是軍隊是撤入城內,以致英軍登陸,攻下廣州城北郊的砲台,向城內俯射,摧殘兩個火藥庫,英軍隨即進攻廣州,奕山掛白旗向英軍投降,簽訂《廣州和約》,不但率部撤離了廣州還向英軍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而奕山為了不被皇帝懲罰,便虛報戰功,甚至將該戰役的慘敗說成大勝.
廣州這一役中方軍隊有近8萬人而英軍只有4000戰後中方死傷近2萬人, 而英方9人英方以4000人戰勝8萬人的清兵簡直不可思異.
英國政府認為穿鼻草約所獲權益太少,1841年8月27日,英軍再次大舉侵略,在沒有林則徐和鄧廷楨的領軍下英軍輕破廈門、定海、鎮海、乍浦及寧波。之後攻打長江的吳淞,英軍迫近南京,清軍節節敗退,道光帝派耆英和伊裡布為欽差大臣,與英軍交涉。1842年8月4日,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中方在沒有抵抗的能力下全面接受英方提出的提款。1842年8月29日,中英雙方簽訂歷史有名的《南京條約》,戰爭結束.
1842年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上海、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五大口岸被迫開放給英國人貿易和居住英國的進口貨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稅率列強不欲英國坐大,紛紛與中國簽訂更多不平等條約並開展多個口岸,英美法三國相繼沿黃浦江設立租界,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現今上海的南京路便即是當年的上海公共租界的道路,  為紀念《南京條約》而命名而香港有維多利亞港和維多利亞公園就是為了紀念當年支持出兵的維多利亞女皇,香港島其實不只曾屬於英國99年這麼少而是155.
講了2500多字大家有沒有發現整場第一次鴉片戰爭都是由4000多人的英軍作戰中國當時80多萬的軍隊接近4億的人口竟然不敵4000人的軍隊簡直荒天下之大謬!
因為89年六四事件的關系香港爆發移民潮現在很多blog友相信都是當年的移民或他們的下一代我記起有一天梅老師上課時他很氣憤地說 昨天電視上一名女士說覺得英國人管理香港成績不錯不希望回歸祖國.”
他氣憤地說: “英國人的確為香港建立了司法制度、公共房屋政策、廉政公署、9年免費教育等德政但我們不可以歌頌英國人的偉大因為他們是為了錢而販毒,並殺了很多中國人電視中的女士簡直完全沒有讀歷史什至可以說沒有基本常識你們一眾同學移民與否不重要,做中國人與否都不重要最重要知道中國的失敗是敗在中國人不是敗於外國人.”
多年後的今天重讀這段歷史才深深明白梅老師的教導.
如果沒有中國的毒販英國人的鴉片不可能在中國廣泛流傳.
如果中國的軍隊沒有吸食鴉片不可能如此不堪一擊.
如果道光帝沒有動搖林則徐和鄧廷楨沒有被停職的話中國未必輸鴉片戰爭.
如果奕山沒有虛報戰功的話中國可能可以作好一點準備中國亦未必輸鴉片戰爭.
不過歷史是沒有如果明天講更荒謬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充滿遺撼的建築 - 圓明園(背景篇)


今日這篇blog是希望答謝我中三時的中史老師 - 梅享萬老師, 當年他教我中史時我完全沒有用心讀只為考試, 但我永遠記起他當年講述火燒圓明園一段歷史時的一課, 他用心用力地希望我們一眾人永遠記下這段歷史, 幸好我沒有辜負他當年的一番心血, 至今我仍會記起他所教的小部份東西. 梅享萬老師其實很少教低班, 主要負責中四以上的會考班, 而我有幸當年受他指導, 因為梅老師在教我兩年後便退休, 至今我都沒有機會和他再會面了.
要講圓明園就必須講一個人-康熙康熙曾六度下江南對江南的園林都非常傾於是他便在丹菱沜修建了具有江南風格的園林式的行宫康熙曾六度下江南都是住在曹家曹家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家曾經有人說過曹雪芹曾遇過康熙但照理康熙下江南時曹雪芹還未出世不過這一點我都不肯定.
但是康熙曾六度下江南的目的是否只是遊出玩水就算江南好玩都不用到六次之多如果根據金庸先生筆下的鹿鼎記康熙下江南的目的是為了找尋突然隱姓理名的韋小寶否則康熙為何要把江南陽州一帶的妓院、賭檔搜一番呢大家可能會問韋小寶不是一個虛有的人物嗎?但在新板的鹿鼎記中金庸先生清楚解釋歷史上確有韋小寶這人而他的確是代表滿清與俄羅斯談判邊界的問題最後韋小寶收復雅克薩城(即鹿鼎宮), 並在與俄方的尼布楚條約上簽名根據第一檔案室中的資料當年的簽名的確是如鹿鼎記中所述”00”, 因為韋小寶是文盲所以只會寫小字而韋字和寶字便以0字來代替究竟歷史曾否有韋小寶這人的話大家有沒有肯定的答案.
講了一大堆題外話究竟丹菱沜是在北京那處其實是在北四環與北五環之間簡單一點說即是北京大學以北所以現在遊訪圓明園的人都會先到北四環的北京大學參觀一下, 然後再步行至以北的圓明園和頤和園不過值得大家一去就是北京大學以南的中關村因為當中有兩個商場是我有份建的如果設計得不好可以來投訴我.
圓明園是康熙帝賜给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繼位的是雍正帝雍正得到康熙的賜園並不代表雍正得到康熙的賞識因為胤礽原為太子但他兩度被康熙廢了之後一直沒有立太子,康熙在暢春園病亡由隆科多宣詔傳位雍正但這一直成為千古之謎因為立太子是大事,康熙不可能如此草率而且很多記載都沒有清楚的交代, 所以「雍正奪嫡」和「太后下嫁」與「順治出家」並稱「清宮三大疑案」。
不過有人說雍正得到康熙欣賞是因為乾隆什得到康熙的愛惜, 所以得到皇位雍正的年號是帶有雍親皇的正嫡意思這代表他拿這個皇位是實至名歸.
圓明園原名为“鏻月開雲”,最初时它的規模甚小,只有300餘畝。雍正帝即位後分别向東、西、北三个方向擴展,首先在原的原賜園南面增建了宫殿建築,並兼具聽政功能的園林。之後雍正帝命名了園中二十八景,如“牡丹台”、“杏花馆”、“卍字殿”等。
之後乾隆帝移居到圓明園,並對園进行第二次擴建並親自主持。擴建工程于乾隆九年大致告一段落,形成了“圓明園四十景”。乾隆帝一生多次造訪江南,圓明園吸取各地了園林的精華,融入圓明園中。圓明園的營建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由乾隆帝欽定了四十景,分别賦詩,這亦是《圓明園圖詠》中的四十景。
之後的帝皇都有不斷地修葺圓明園所以圓明園是非常珍貴的.
大家如果熟悉歷史的話都會知道火燒圓明園的史實這是由於鴉片戰爭而起的亦因這件事圓明園便和千萬之外的香港拉上關系.

風水與建築—故宮篇



今日終於有時間理行我對狄兄的承諾,因為他是我第550名的訂閱者,而答應過他寫一些關於風水與建築的文章,但無奈自己對風水的認識不足,再加上由年初至今每天都在打大仗,所以延至今天才有空寫這篇文章。
廣東人有一句俗語,「風水佬騙你十年八年,我就不會騙你…..」,難道風水只是一門騙人的技倆嗎?
其實這種的想法與東西方的邏輯推理有關,西方的科學講求驗證,利用實驗、數據來研究出一套理論/方程式,從而再推論其他邏輯。科學家會先作出一個假設,並通過驗證和反證,來確實這假設的真確性,邏輯上都是 因為………所以………
例如:光在科學上可以被定義為「波(wave)」,亦可以定義為「粒子(particles)」,因為光同時擁有兩種的特性,這就是因為他們用驗證的方式上的不同,而作出了不同的定義,不過在大自然界中,光就是光,沒有需要什麼定定義。
但是中國人則比較只在乎結果,從過往的經驗中得出了結論,從而推展出一套邏輯/理論,但這個過程中則沒有進行仔細的驗證,例如: 如果房間面對三尖八角的東西則很不吉利,但這理論是沒有通過實驗證明,並且找出相關的數據來證實。
如果是西方的學者則會在多個房間處做實驗,並研究不同情況下三尖八角的東西對人的影響,如果是一件三尖八角的東西會如何呢?兩件三尖八角的東西又會如何呢? 如果這物件離開你的家1m會如何呢?,還是離開10m會如何呢? 原理又是何在?
因此,這就是邏輯推論上的不同,所以風水學則欠缺了一個完善的論證/理論系統,因此風水始終還未能成為正統的學科,而現實地學習風水/算命的人很多,但研究風水/算命的人則少之有少,有系統地記錄各風水陣/風水擺設的人則更加可以說是萬中無一。
儘管如此,風水學雖然還未是一套正統的學科,但其理論不是無中生有,如果引用現代的科學來說,我個人而言風水學形同環境學加心理學,風水學最其本的理論是「人和合一」,簡單來說就是人類與環境/自然界的關系。
坐北向南是很多時風水學上所講求的格局,但原理何在呢? 我查了一段時間都未知道,但最清楚的例子就是紫禁城,整個紫禁城是以坐北向南中軸線的格局,原本的設計可以說是左右對稱,而皇帝的住所原是在中軸線上的乾清,皇后都是在中軸線上的坤寧。但是故宮的中軸線不是對正南北的緯線上,原因就是擔心皇帝的命格不夠強的話,就不能駕禦到正南正北的格局,所以故宮的子午線是向東方偏移了一點。
雖然子午線對人體的影響有多大則不得而知,但從故宮這格局來看,便明顯地看出皇帝和皇后在地位上的不同。因為在整個故宮內只有皇帝和皇后是生活在子午線之上,其他的妃嬪都是在東六宮、西六宮之內,明顯地突出了皇后與其他妃嬪在地位上的分別。另外,午門中央的拱門通常亦只有是皇上才可以使用,除非是皇后大婚時才可以通過這門一次,又或者是當年的狀元、榜眼和探花才可以通過此門一次。如果一生人只有一次機會通過這道門的話,能通過的人在心理上的等級已與其他人有明顯的不同。
雍正以後,皇帝的寢室則改在養心殿並遷離了子午線,這到底代表了什麼呢是否代表皇上的地位已不同呢在風水上是否已有差別呢這就不得而知,但事實看來滿清自乾隆中期已後,國力已急轉直下,而乾隆就應該是滿清12個皇帝中唯一個「死無全屍」的皇帝,因為在文革時他的棺木被炸開,他的遺體是被人炸至四分五裂,到底有多少和風水有關則不得而知。
至於滿清另一個重要人物—慈禧,她的寢室是在慈寧宮,慈寧宮是在養心殿旁邊,地位其實形同皇帝一樣,而事實上在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內,實際的權力都是在慈禧手上。雖然我們不能假設如果光緒帝在親政時重新遷回乾清後,他能否可以獨當一面,獨攬大權呢這就當然是一個很大的假設,但相信如果光緒帝有此一舉的話,就肯定是對慈禧的一個很大動作。
雖然不知道子午線上的佈局對皇帝的運數有多大的影響,但是就的確影響了各人在心理上的地位,如果在心理上有了差別,行事上就自然有所不同,這或許可以說是風水對人類影響的一部份。

風水與建築—四合院篇






上一會講完紫禁城的子午線之後,今日為大家介紹四合院。

風水中的八卦其實是來自易經的,這便是大家熟悉的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兩儀 = 天地
四象 = 四季
八卦 = 八個方位,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八卦之後再分三,這就是二十四個氣節
春季: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在八個方位中,則用以下的卦象來代表
☰ :  西北、屬金
☱ : 西、屬金
☲ : 南、屬火
☳ :  東、屬木
☴ : 東南、屬木
☵ : 北、屬水
☶ : 東北、屬土
☷ : 西南、屬土

在四合院的情況來說,大部份的四合院都是坐正北向正南,這一種住宅就定義為「」宅。在八宅風水中,便會把家中的各方位以9個格以方位來排列,八卦是天南地北、左東右西的,所以情況如下:
 如果本宅是」宅的話,便會把「」卦放在正中。
這樣便把自家的卦象和四周的卦象相比,情況如下:
   對比    (這情況就是「三爻全變」,因為全部的爻都不同。)
   對比   (這情況就是「中爻變」,因為只有中間的爻是不同。)
   對比   (這情況就是「下爻變」,因為只有下方的爻是不同。)
根據以下的表,我們便得出每個方位的吉凶位置:
三爻不變 =「伏位」
三爻全變 =「延年」
上爻變    =「生氣」
中爻變    =「絕命」
下爻變    =「禍害」
上下爻變 =「天醫」
上中爻變 =「五鬼」
上下爻變 =「六煞」

因此得出的方位就會如此:
四個吉位伏位、延年、生氣、天醫
四個凶位: 五鬼、六煞、絕命、禍害
如果以四合院的格局來算,中央的位置就是天井,即是明「堂位」。

四個吉位的分佈:
主人房/正廳 :「伏位」
東廂房— 長子的房間: 「天醫」
中廳—客廳: 「延年」
大門: 「生氣」

四個凶位的分佈:
東西耳房—妻妾的房間:  「五鬼」、「六煞」
西廂房— 次子的房間: 「禍害」
廁所/下人房—「絕命」

所以四合院便是一個「坎宅巽門」的格局,大宅是坐正北向正南,但大門不是設在正南,因為這是帝皇的格局,所以把大門便設在「巽」這個吉位。
從這裡可以看見古時中國人在格局上是有如此的等級,一間四合院的主要則是主人之後是長子、其次是客人、再之後是次子、最後才是妻妾,當然在所有人之下的便是下人。

奇妙的經營模式—萬達廣場


萬達廣場這名字在中國可以說是接近無人不識的,因為大連萬達這集團在短短8年已在全中國發展了30多個購物中心,現在還新加10多個商場,預計在未來5年之內萬達廣場可以在全中國各地增至50多間。
大家都可能會奇怪地問,為何一間發展商可以在如此短時間之內有如此急速地發展至這規模呢?
萬達集團的經營模式可以說是超級奇特、甚至可以說是世間罕見。因為一般的商廈和購物中心多數都是由發展商長遠經營的,所有店鋪都是作招租之用,投資期大約7年,店鋪的租金將視作為集團長遠而穩定的收入來源。
不過,萬達集團就奇妙地運用了住宅的經營模式來發展商場,首先他們把整座商場分成各單元,每個單元的二樓和三樓都以低廉的租金租給大型商戶如Wallmart、華納兄弟電影院等,而首層則分割成不同的小商鋪,並出售於小商戶。他們的銷售手法都是Wallmart和華納兄弟電影院等大商戶都會吸引大量的人流,而小商戶是可以藉著這些高人流而帶來新商機,所以這些小店鋪的售價都比一般街鋪還要昂貴。
由於發展商可以出售小商鋪來套現資金,因此他們便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急速地發展其他物業,再加上有Wallmart和華納兄弟電影院等大商戶簽下長期租約,這亦為集團帶來穩定的收入來源,因此銀行亦願意協助集團繼續發展,因此萬達集團可以在奧運前後的3年之內興建差不多30多個購物中心,即是差不多一個月興建一個新購物中心。
從財務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經營模式是沒有問題,但是為何其他發展商沒有行同樣的道路呢?
一般發展商只會把整個商場全部出租或全部出售,因為如果出售了個別商鋪的話,就等如把該店鋪的管理權同樣出售,因此他們便可以再轉售或經營其他的生意,甚至不合法的生意。所以,一般的發展商不會把店鋪局部出售給小商戶,因為擔心他們將來可能會經營不能預計的生意,從而影響了整個商場的氣氛和格調。
在一般情況下,大商戶隨時投訴發展商他們鄰近店鋪的質素,擔心不合格調的店鋪會影響他們的生意,所以發展商多數會只會出租店鋪,務求把店鋪選擇留在自己手上,就算需要套現資金,發展商都只會把商場的股份出售給別的財團,在極少情況下才會把個別店鋪出售給小商戶。就算真的要把店鋪出售給小商戶,都是會把整個商場出售,而不會局部出售,(如果資料無錯的話,香港旺角的信和廣場則是把全個商場出售給小商戶,所以商場曾有一段時期出現不法份子的情況)
萬達都自然會出現類同的情況,因為個別店鋪已出售給不同的小商戶,所以當個別店鋪轉手/轉租後,就自然出現難以預計的情況。不過,發展商處理的手法確實很特別,他們把進出入大租戶的主要通道設計在小商戶的旁邊,所以人客可以不需要經過小商戶的範圍,而直接進入大租戶,因此就算首層的空間比較混亂,但都可以對大租戶做成影響,所以部份萬達廣場是分割成不同的單元,各單元是不會互相連接。不過,近年新發展的萬達廣場好像已改變了一些經營模式,大家有沒有更多資料。
坦白說,在中國的小商戶如果希望和大租戶競爭的話,就確實要出奇制勝。因為WallmartCarrefour這些大租戶,他們的經營模式是以本傷人,他們可以在全線產品中找一些產品出來「殺價」,成本價$10,售價可以是$9,利用個別低價產品來吸引大量人流,而在其他產品獲利。他們在個別產品虧損少少,但在其他幾千種產品中賺回來,虧損的則當作推廣費用。
在個別的項目中,Carrefour更會大規模地招租整個商場來經營,然後把個別空間轉租給其他小商戶,同樣利用大租戶、多人流的招租技良來吸引小商戶。這分租的收入更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他們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來打跨其他競爭對手。

因此各小商戶在開業前,請先作出仔細的商業分析和風險管理。

2013年5月12日

環保與結構的組合—高雄國家體育場








伊東豐雄(Toyo Ito) 今年終於贏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Pritzker price,以小弟的愚見,他其實應該一早應該得到這個獎項,今次他的獲獎只是還他一個公道。他是日本繼丹下建三(Kanzo tange) 、安藤忠雄(Tadao ando) 槇文(Fumihoko maki) 妹島和世+ 西澤立之後第五個獲得此榮譽的日本人。

他的設計除了奉行了日本人追求的簡約之外,還帶出了一份更精妙的簡化。他的設計充份表達出他很明白各建築元素的特性,他作為一個建築師,不單明白建築美學、建築空間之外,還很明白結構和機電的要求。

若以高雄國家體育場為例,這座運動場雖然不是特別大規模,只有55,000個座位,其他設施都只是一個標準足球場,再加上8條跑道,一切都只是國際田徑總會(IAAF) 的標準要求。
設計運動場最大的花費之一便是運動場的屋頂,因為一個優秀運動場的屋頂不會在觀眾席的範圍內加上柱子來承托屋頂,因此運動場的屋頂便需要以延伸的方式來承托。再者,由於屋頂面積巨大並且需要作大跨度的延伸,所以在結構上的花費一點也不少,而且運動場空置的時間遠比使用的多,所以一般情況下維修費佔收入很大的比例。

不過,伊東豐雄在設計其屋頂時便作了一個很精妙的設計,就是盡量使這個屋頂變得輕巧,而且利用結構的組合來製造出美麗的線條,並且利用了這個龐大而昂貴的屋頂來作為收集太陽能的平台。伊東豐雄利用了彎曲的鋼框來支持垂直的重量,並利用縱橫交錯的白色圓形鋼柱來穩定屋頂的結構,因此整個屋頂只有一條鋼橫樑,減輕了屋頂的笨重感。
最厲害的一點,這個縱橫交錯白色圓柱在配合彎曲的運動場外形之後,便仿如飛船一樣的感覺,不單輕盈,而且甚具現代的感覺。再者,屋頂上的太陽能發電板不單為運動場帶來1MPV的電力之外,亦為觀眾遮陽擋雨,一舉兩得。

從這設計當中可以看到,伊東豐雄是很精於把建築物各元素組合並簡化。他巧妙地利用白色鋼柱來製造漂亮的外形,並同時使用太陽能板來發電和遮陽擋雨。如果是一般的建築師便只會想如何製造漂亮的外形,而屋頂的結構則便只交給結構工程師來設計,並且可能會加上鋁板或不同材料來包含結構,這不單增加成本並且可能會使建築物變得笨重。不過,伊東豐雄不會單獨把各元素來考慮,反而會融會貫通地來組合各部份,使整座建築物變得更為精簡,並使其建築變得獨一無異。

延伸閱讀:

懂得變身的大廈—Tower of Wind, Yokohama
http://arch-traveler.blogspot.hk/2013/05/tower-of-wind-yokohama.html

多功能柱子的建築 - Sendai Mediatheque 圖書館
http://arch-traveler.blogspot.hk/2013/05/sendai-mediatheque.html


建築師的戰爭—黑川紀章和安藤忠雄


黑川紀章

石原慎太

安藤忠雄
上幾星期剛剛公報下一屆奧運由巴西里約熱奈盧奪得主辦權,而東京亦是其中的一個參賽城市,雖然聲望方面未能如其他城市般浩大,但是背後包含了一場很特別關於建築師的戰爭。
在2007年,東京市長的選舉是由當時的現任市長石原慎太和共生新黨的黑川紀章競逐。
黑川紀章除了是一名政治家之外,亦是一名相當有名的建築師,他是畢業於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等著名學院,在東京大學時更是跟從日本建築教父—丹下建三學習,正所謂出身建築界的名門望族。他亦是少有的日本建築師能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設計,他的作品包括在法國新凱旋門的一座辦公室,荷蘭的凡高博物館,他在建築界名氣相當巨大。
在他的競選政綱包括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建議—日本遷都,雖然這並不是一個新的議題,他的老師—丹下建三亦有提出類似的建議。遷都的情況就好像美國的華盛頓和紐約一樣,一個是政治中心,一個是經濟中心。目的是令過度擠迫,過多人口的東京,變得較為低密度一點。再加上東京公共交通網絡亦超出了它的戴客量的上限多時,市民每天經常要用2小時以上的時間來往返住所,因此黑川紀章認為遷都是有效地將東京的密度分流的做法。
表面上這建議是只為民生方面的問題,但是其實是與政治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如果將中央政府的主要機構遷離東京,亦即是將政治相關的核心部份遷至新的地方。這便有如將很多政治和商業網絡有一個重大的調整,甚至重新再調配。因為日本政界收取了商界和工業界的大量政治獻金,而政客會在各區興建大量基建,又或者在政策上對某企業進行傾斜性的調整。例如:日本現在向環保汽車進行了大規模的稅務優惠,並且只針對性對某幾型號提出大型優惠,因此豐田的其中一個型號的環保車便隨即大賣。另外,我們在日本經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公路和展覽館都使用率其低,這是因為很多都是政治報答的工程。
至於東京競逐2016奧運會在表面上的建議看似很簡單,但其實是石原慎太的一個很重大的政治動作。因為他的競選政綱是建議將全國的力量集中發展在東京,務求進一步有效地管治建築國家,而舉世辦奧運不單可以向世界宣傳東京,亦可以對東京各部份進行翻新,打造一個全新的東京。
不過,全國人民都知道石原慎太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將全國的力量集中在他的手上,因為他是一個相當好權的人,而且舉辦奧運可以是他在政績上寫下光輝的一頁,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各種大型基建工程中收取豐厚的政治獻金。
為了達到目的,他還邀請日本建築界大師安藤忠雄負責為東京奧運進行規劃,此舉令黑川紀章很不是味兒,因為他是出身傳統建築名校的高材生,而安藤忠雄就根本未曾讀過大學,讓東京交給安藤忠雄這樣的人來設計,對黑川紀章來說是很大的震撼,於是東京都知事選舉便間接成為兩名建築大師的戰爭。
黑川紀章和安藤忠雄當年都不斷地在電視、電台演講,在不同的網站都刊登他們的構想,他們甚至參與一些清談節目,來增加自己在公眾的聲望和支持度。因為無論那一方成功都極可能把自己在歷史上留名,甚至可以說是改變了日本的命運,所以雙方都全力以赴。這件事當然在網上亦引發不少評論,有人認為黑川紀章的建議是多此一舉,勞民傷財。亦有人認為安藤忠雄不能規劃東京奧運,因為他的大型建築多數都是比較混亂,總體規劃一直是安藤忠雄的弱項。相信雙方政黨都派出網上打手來攻擊對方,雖然此事已成過去,但這些討論亦在網上流傳。
這場戰爭相當有趣,因為一個建築師的建議是將東京的地位降低,令密度減少,而另一方是將東京的地位提升,並大興土木地進行翻新工程。這場選舉當年在日本社會上有不少回響,因為東京市長一職長期由自民黨的人擔任,而自民黨控制了日本經濟的一個要塞,很多經濟政策和網絡都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在自民黨手中,因此如果石原慎太落敗,便可能打散了不少自民黨的網絡,政治影響力都會隨之而減少。
在2007年2月,石原慎太成功連任,黑川紀章以大比數落敗。石原慎太豪氣地在電視上說:「建築家不能成為政治家。」,而2016年東京奧運競逐工程亦隨之而展開,黑川紀章不單在競選中慘敗而回,他亦在2007年10月過身,遷都的建議亦開始被人遺忘。
雖然東京最後有參與2016年奧運申辦權,但是日本各界都知道這只是石原慎太為自己而做的面子工程,而且亦希望在退休前借奧運這機會來發一次大財。因此,日本市民對東京奧運的支持度只有45-50%,所以自然申請失敗,不過不少網民都深信石原慎太都在這過程中收了一些油水,總算不會是空手而回。

雖然可能有很多人忘記這一場的戰爭,但是絕對發人深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