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1日
心齋橋特別的一面(PA PA 和 MA MA篇)
突然2-3台的法拉利和林寶堅利駛入心齋橋附近的後街, 我於是便本著百無聊賴的心態跟隨名車的路線. 原來發現心齋橋的後街不只有2-3台名車停放著, 其實是有接近10多台的跑車停在這裡.
看到車主的身份, 原來是男公關或看似經營色情場所的有背景人仕, 由於停車的地方都有人看管而嚴禁拍照所以不能為大家送上照片. 當時我一直在想為何一個20來歲的年青人會有如此明貴的跑車? 如果是社團大佬的話, 就一點下不奇怪, 但只是一個男公關就有如此的財力, 實屬懷疑.
之後, 我經過一些小路才回到心齋橋商業街, 發現原來小路兩旁盡是host club、Karaoke、和一些” 無料案內所”. ” 無料” - 免費; “案內所”- information. 這些” 無料案內所” 當然是色情資訊站.
我就從來沒有到過日本的host club, 但根據discovery channel的介紹, host club的男、女公關未必和人客有性關系, 他們可能只是和人客聊天、說笑等, 但有些成名的公關亦可能會和人客有更特殊的關系. 據我所知, 很多公關並不只是外表吸引而已, 部份更是畢業於一流大學, 因為來這裡消費的人客都是非富則貴, 如果沒有一定的學識很難和人客溝通. 所以很多公關都是口才了得、能言善辯, 特別是男公關. 這些男公關有時更可能會要求人客送禮物給他, 甚至照顧他的生活, 照顧他生活的女仕便稱為Ma Ma. 因此我相信心齋橋一帶的名車很可能是MaMa送給男公關的.
離開小街以後, 我便坐在街旁的欄杆等待我的太太(因為她當時沒有手電, 只能約好在指定時間重遇), 除了看見不少男、女公關上班之外, 便看到不少令人咋舌的事情.
我看見不少15-18歲的少女在等候情郎, 但她們的情郎至少45歲, 足可以成為她們的父親. 這些少女全是濃裝艷抹, 一身名牌, 他和這些情郎都是步向時鐘酒店的方向, 發生什麼事情當然是可想而知. 大家可能會問我為何知道這些少女和中年漢的關系? 又或者如何分辨出這些人是公關? 坦白說, 我有偷聽他們的說話, 其實不用偷聽, 只要用心聽便聽到.
這些少女稱呼這些中年漢為 “PA, PA”, PA PA的意思是父親, MA MA的意思為母親. 但都只是小孩子, 大約幼稚園的學生才會用 PA PA和 MA MA稱呼自己的父母.
到了小學便會改稱父親-お父さん、母親-お母さん. 只有是這些被照顧的人在長大後,才會稱照顧他們的人為PA PA 和MA MA, 這些少女便是進行舉世聞名的” 援助交際”.
記起當時在日本, 已故日本AV女星飯島愛突然暴斃. 根據她的自傳, 她都是出身”援交” 少女,之後便開始賣淫, 進而成為AV女郎, 紅了之後, 便出版寫真集, 賣至海外, 這便是典型援交少女的生路歷程. 其實飯島愛並不是如想象中的無腦, 相反她原是高材生只是誤交損友才被男友強迫以賣淫為生, 因此根據我太太的讀後感認為她的文筆不錯.
至於男、女公關, 你一眼便肯定看得出他們, 因為男公關是一個大男孩而會有一個金毛獅皇的頭髮便是這一類人, 女公關就更簡單, 只要你看到一些在平日穿上極名貴的晚裝/和服、set 好頭的話, 便很可能是女公關.
在日本, Host club 是一種有系統的工業, 你可以看到host club門外有列出本週公關的排名, 而每個便利店都會有相關的介紹, 情況真是有如足球雜志一樣, 詳細介紹各球隊和球員的本週表現,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只是在街上亂逛一小時便有此奇遇, 實屬難得, 現在回想當日碰到的不乏俊男美女. 將來他們又會否成為將來的AV男、女優呢?
香港遊客不會到的地方 - 岸和田競輪賽車場 (2)
上兩日講到競輪車手比賽前的情況, 今日不如簡單介紹一下賽制. 競輪(Kerin) 多數是跑7個圈,首5.5個圈所有車手都必須要在領航車之後, 到了最後的1.5個圈領航車會離開賽道, 其餘各車手便可以全力衝線.
這個賽制的目的是不希望車手因為線位的問題而有所差別, 另外單車的比賽並不如賽車和賽跑般比賽, 因為人的速度慢所以受的風阻比較低, 而賽車由於車輛的馬力大所有風阻對汽車的影響是有限度的. 但單車就不同, 當一部單車受風阻和不受風阻時便有30%速度上的差別, 因此在比賽時單車手會盡量避免帶頭, 因為不希望為對手擋風盡量保留體力. 所以比賽時, 主車群的車手會用一個高的均速先拉開其他車手, 讓有更多空間給自己走位, 到最後一刻在發力衝線. 由於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所以有些車手可能提早發力突圍讓自己有最好的線位入線亦不會為別人擋風.
競輪(Kerin) 的賽制就是希望借用領航車的幫助讓各車手可以借他來擋風, 而且將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最後的1.5個圈讓比賽變得更加刺激, 而車手多數為求減低風阻會在首5.5個圈成一直線行車, 所以緊貼領航車的車手便可以把握先機第一時間發力進攻, 但這樣同樣可能會變成為別人擋風亦有可能被人從外圍趕上封阻自己的行車線, 因此車手便需要知道自己的發力點來選擇進攻的時間.
俗語有云: 行船跑馬三分險. 如果是單車比賽的話, 便至少有二分險.
因為這一種單車是沒有brake, 而且車手的腳是鎖在單車腳踏之上, 所以如果發生意外的話, 便連人帶車一同倒地.
這一種單車是沒有轉波, 只有一個齒輪, 如果要煞停的話便需要倒後踏. 大家會問為何沒有brake? 因為如果要用brake 煞停這麼高速的單車的話, 便很可能反車亦可能會爆車胎.
另外為何要把車手的腳是鎖在單車腳踏之上? 因為當腳是鎖在單車之上, 便可以令車手360度發力, 即是除了向下踏可以發力之外, 向上拉都可以發力. 因此競輪車手可以時速60公里來衝線,如果用一些好一點的單車的話, 更可以高達時速80-90公里.
而且這些車手是極高的轉數來行車, 大約是1分鐘踏120次, 所以如果萬一腳踏鬆脫的話, 便很可能會失去平衡而反車, 所以腳鎖在單車腳踏之上是比較安全.
另外, 亦千萬不要少看這些單車, 競輪(Kerin) 比賽用的是很普通的, 但在世界賽用的便分分鐘鐘要8-9萬元一部, 有些更是15-16萬一部, 因為這部單車是單車廠專為車手設計而且生產的, 所以造價驚人.
另外, 不知各位會否留意昨日介紹競輪(Kerin)的影片, 你會發現車手會在出賽前會向單車放一些白粉並且會拍一下自己的大腿, 這其實是沿用相樸選手的做法, 務求祝願車手的安全並且能夠獲勝.
講回當日的情況, 實在太好笑, 由於當日是12月21日(星期一), 星期天已進行了第一天的賽事, 當天是第二日的賽事而且每逢除夕左右, 競輪車會舉辦至尊級的比賽, 因此當日的車手並不是最強的車手, 而且入場的觀眾都是年紀很大的退休人仕, 我和太太都可以說是最年青的一對, 而且是為看單車比賽而入場的人.
由於是有賭博成份的關系, 入場費只是50日元(大約3港元 ), 場內的飲食和洗手間都很殘舊. 不過最有趣的是開賽前的一刻, 不少投注了的公公、伯伯會到起步點為自己的車手說一些鼓勵的說話: お願いします。(拜托你呀)
如果發現自己的車手跟不上主車群的話便說: 何そね?(這是什麼意思?)
到衝線前: 早く(快一點)
到衝線後發現自己輸了之後, 便衝到跑道旁大罵他的車手:
你! 你! 你! 你! 你! 我每次都買你, 你每次都令我輸錢.( 由於有太多粗話在內, 所以不可以打日文)
只是幾分鐘的時間, 這些公公、伯伯便由支持變成痛罵, 看來無論是那一個國家, 賭仔都只有一個姓氏.
2009年11月10日
香港遊客不會到的地方 - 岸和田競輪賽車場
昨日講完一些不開心的事, 不如講一些相信大家從未到過的地方.
我相信大家都曾經到過日本, 有很多香港女仕可以一年到日本3次, 但相信香港應該沒有遊客會到日本觀看競輪賽事, 日本的競輪賽事是賭博的一種, 好像香港的賽馬一樣, 一樣有W、P、Q、T等投注方式, 但我從來沒有賭馬和賭單車, 所以我不能再提供詳情.
去年回港前我都特意到日本大阪的岸和田競輪賽車場, 大家可能會問我為何會特意到這樣的地方. 其實我是香港某一隊單車隊的成員, 在香港時每星期都會練車, 每次練車都有60km以上, 有時更會達至100km以上. 100km大約是從奧運站開始, 經美孚 ->荃灣 -> 青山公路 -> 深井 -> 黃金海岸 ->元朗 -> 粉嶺, 之後再沿原路回到奧運站.
競輪學校
中野 浩一(Koichi Nakano)
講回競輪賽事, 由於是一種職業賽的關系, 所以日本有競輪學校來培訓有關選手, 香港單車隊都曾經有這裡受訓, 他們的訓練是每天8-9小時. 由於有完善的訓練系統, 日本曾經出過一個驚世的高手中野 浩一(Koichi Nakano), 他曾經連續10年(1977 -1986年) 在Sprint賽事中成為世界冠軍.
但近年由於各地的水平不斷提高, 現在的日本只在去年的京奧競輪項目中拿到一面銅牌, 現在單車強國是英國隊, 他們拿了12項京奧單車賽事的8面金牌.
講起日本的競輪賽事, 就十分有趣, 大家可能會想日本的車手應該是年青力壯, 香港單車隊的成員大部都是20多歲左右, 只有黃金寶先生是30歲以上. 雖然在環法單車界中的車手只要膝蓋的十字韌帶沒有斷過的話, 都可以繼續成為職業車手到42歲左右, 但都只是限於長途車手.
當日我所見的部份車手是47歲, 有時還會有56歲的車手來比賽. 作為一個短途的賽事理應是年青的車手有絕對的優勢, 因為年青人多數是爆炸力比較強勁. 但當日的情況不一定, 我看見有一場比賽是由42歲的車手勝出, 是因為他的走線比較有效而且懂得借位來避開風阻.
競輪賽事有一件奇怪的事, 他們不會用最高質素的單車來比賽, 相反只會用最基本的單車來比賽, 質素大約只會比普通的代步車好一點. 因為賽會希望各車手用同一類型的單車比賽, 所以車手不可以在機械上有任何好處. 而且車手比賽前的3天需要檢查他們所吃和喝的東西, 並且他們需要留在指定的地方休息, 休息的地方是設有閉路電視來確保車手沒有偷食禁藥.
明天繼續介紹當日的實際情況.
飄在空中的感受—梅田sky building
首先,先向大家說一句對不起,因為新公司的工作頗為繁忙,而且亦頗為混亂,所以近日很少時間能夠坐下來寫文章,因此上星期的更新次數減少了一點。
今日我想為大家介紹的是在大阪的sky building,它是位于梅田站的附近,它雖然看似是一座平凡的商業大廈,但是它是非常適合旅客參觀的大廈。因為這大廈的頂層和天台是可以讓旅客參觀的(雖然要收費)。
建築師—Hiroshi Hara設計這大廈時一早已希望這大廈能夠成為一個旅客景點,而且希望旅客盡量參觀大廈的各部份,於是他先把大廈的入口放在東翼,當旅客經過東翼各商業部份之後,便會到達東西翼的電梯大堂,然後乘玻璃觀光電梯至西翼的第二頂層,之後再乘吊在空中的扶手電梯至東翼的頂層。
大廈的頂層是室內的觀光層,特別的是這大廈的中心部部份是空的,所以旅客不單可以從室內觀看室外的景觀,還可以從大廈的正中心部份觀看低層。另外,旅客可以更上一層樓至天台,在這處可以360度觀看大阪梅田區的各部份,當然亦可以從中空的部份觀看低層的空間。
再加上我上一次參觀這大廈時是在聖誕節的時份,所以儘管陽光猛烈但不會覺得炎熱,反而覺得溫暖。再加上,我參觀當時是在黃昏時段,所以陽光特別柔和,拍出來的照片亦特別不同,這一點亦是令我喜愛日本冬天的原因。
講回建築,參觀這大廈的整個流程是我經歷中最好的一個,相比其他備有觀光區的大廈如紐約的帝國大廈、上海的金茂大廈、香港的合和中心、巴黎的新凱旋門、東京鐵塔、巴黎鐵塔、上海的明珠塔來說,都有更勝一籌。
因為紐約的帝國大廈、上海的金茂大廈的觀光梯是全密封的,而且觀光區是只限室內的,而巴黎的新凱旋門、東京鐵塔、巴黎鐵塔、上海的明珠塔都類同,雖然在觀光梯之內是可以看室外,但是每層的觀光區都只是室內的,而且東京鐵塔和明珠塔四周建築物都相當高,所以的確大殺風景,而巴黎的新凱旋門更不是360度的全景觀,因此稍遜一點。反之,香港合和中心的觀光梯除了可以盡覽維多利亞港之外,如果到Plaza 66處用膳,亦可以在360度旋轉餐廳中,細看港島北部的景觀,別有趣番風味。
不過,若論觀光感受而言,小弟始終是首選梅田的Sky building,因為不單觀光梯有陽光之外,而且在連接入口與電梯大堂的橋上和東西翼的空中扶梯都可讓旅客感受高低不同的景觀,再者可以從室內和室外的頂層空間靜看大阪中心的風景,實在別有一番風味。雖然這大廈沒有如東京鐵塔、美國的帝國大廈般高,但是由於四周空曠,所以景觀是相當不錯的。
講至這裡,大家會否懷疑這大廈的機房是放在那裡呢? 一般的大廈都會把機房放在屋頂,因為空調系統需要足夠的鮮風來輸送冷氣、而且系統都會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來散熱,最重要是當然不希望浪費銷售的面積在機房之上。
Sky building的處理手法是很聰明的,不單是能夠把機房隱藏在不起眼的地方之處,但同時達到功能上的要求。Sky building的機房是設在東西翼兩則較低層的屋頂之上,因此不單可以滿足機房在鮮風和散熱上的需求,而且中央較高的觀景台部份便可以不受機房的噪音和廢氣影響,一舉兩得。
請同時參觀我Facebook 上的相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