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歌舞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歌舞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17日

幾經風雨的建築-北京國家大劇院(1)


由於香港話劇團的黃建東先生剛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 亦有網友希望我多講一些北京的建築, 今次就順理成章講北京國家大劇院.
首先, 我希望大家知道設計劇院是非常專門的知識, 在香港沒有一所則樓膽敢自居自己是劇院設計的專家. 因為, 一般的建築師都是訓練從空間或外形兩方面開始設計, 但劇院是由音效和視線開始著手. 音效和視線都是無形的東西, 兩方面都很難掌握.
講起劇院設計就勾起我的血淚史, 我大學畢業功課就是設計一個650人的劇院和一個200人的實驗劇場. 當時真的想不到會是如此因難, 到復活節我們的studio還有半組同學包括我在內都只是完成20-30%的設計, 其他studio的同學已完成70-80%,每天都被教授罵至反肚, 最後我全靠中華同學會各成員合力幫助才能在60小時內力挽狂瀾, 中國人始終是人多好辦事.
究竟有多難, 首先劇院的要求有別於演奏廳, 演奏廳只有音樂部份,但話劇或舞台劇是有舞蹈、歌唱和戲劇部份. 所以演員的面部表情是表演重要的一部份, 所以設計方面都必須考慮觀眾與演員之間的距離, 如視線角度太小, 觀眾可能會看不到演員的部份動作, 所以有經驗的舞台總監都會避免演員在一些死位上演出,這樣便直接影響演員的走位.
整個劇院就以包廂坐位為最差, 其次是山頂位和首兩行坐位. 因為包廂可能看不到左邊或右邊30%的舞台, 山頂位和首兩行坐位可能看不到舞台的後半部份.出色的劇院設計都應要避免這些情況, 所以劇院坐位深度都限制在25m之內, 為求讓觀眾能看到演員的面部表情. 如果劇院深度太大的話, 從遠的角度看是看不清演員的面部表情, 還會使演員與演員之間的距離變得太少, 連演員的形體動作都受影響. 如克意把演員與演員之間的距離加大的話, 會影響演員之間的交流.
至於音效就更難, 人歌唱時的聲頻與時的說話聲頻是不同的, 樂器的聲頻與人的聲頻就更加不同. 所以建築師必須考慮聲波散布的問題, 其實大家都嘗試過一些會堂的音響在某些坐位的音量太大, 某些坐位的音量太小, 就是聲波散布的不平均問題.
另外, 更大的問題是回音, 因為人的聲波除會直接傳至觀眾外, 還會從劇院四週的牆反彈回來.但如果出現直接音與回音有時間差(Reverberation time)的話, 觀眾便會聽到前後聲. 所以,建築師必須控制Reverberation time的時間, 不過, 適合人說話時的Reverberation time是0.7- 1.0秒,但適合樂器的Reverberation time是1.8- 2.2秒. 這樣如何是好?
建築師多數會控制Reverberation time在1.8秒, 因為人歌唱時的Reverberation time是1.3- 1.8秒, 如該劇是演戲為主便調節天花的反音板以更改Reverberation time.
我畢業功課其中一部份是計算, 高、中、低座, 前後各排座位的Reverberation time. 我們一眾同學當然計不成, 所以我便提出全組同學只做高、中、低座的其中一行座位的Reverberation time, 當教授問起時便輕輕帶過, 快刀斬亂麻, 教授都給我們的”集體創作”所感動, 事實証明團結就是力量.
不過有一點, 大家會否留意, 如果座位太多,層數便會增加, 這樣便會令空間增大而導致Reverberation time更難控制, 所以劇院最好是控制在1000個座位以內, 特別是歌舞劇如Phantom of the opera、Cats、Chicago等, 歌唱和舞蹈都同樣重要時, 而音樂更是由樂團現場演奏的話, 太大的劇院很難令視線和音效兩全其美.
講了過千字都未講建築設計, 其實今天為了這篇blog,我特意發e-mail連絡曾參與這項目的其中一名工程師, 因為這劇院興建時我正在北京跑江湖, 同時亦和這些項目的工程師一同合作,對他們來說這是又喜又悲又怒的工程. 明天繼續, 有空請同時參觀黃建東先生的blog,並多謝他借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