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暗走到光明 - 歌德式教堂(Duomo)
其實應該一早向大家介紹 Duomo, 因為早前暑假時曾到訪米蘭, 而米蘭市內最重要的建築是Duomo, 因為它是位于市中心的正中心而且是最大型的建築物. 借這建築來講述歌德式教堂是非常合適的例子.
我相信大家都從旅遊節目中都曾聽過歌德式教堂這名詞, 但大家會否奇怪為何歐洲的教堂老是歌德式? 是否中世紀的歐洲人只懂得複制歌德式教堂?
中世紀的歐洲人不是只懂得複製歌德式教堂, 而是經常複製歌德式教堂. 歌德式教堂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快速而廣泛地被複製的建築模式, 歌德式建築始於12世紀的法國, 一開始時只希望對羅馬式的教堂進行一些修正, 但這模式在13世紀開始不斷地發展. 在1130-1230年間單是在巴黎附近的范圍內共建了25座教堂, 而在1180-1270, 即路易7-9世統治的90年內,法國境內共建了80座歌德式教堂和500歌德式修道院. 到路易9世時, 歌德式建築更漫延至英國、西班牙、德國、比利時等地, 直捲了所有基督教/天主教的國家, 只是米蘭南部和希臘受到阻礙, 但其普及的程度仍是無可比美.
大家可能會問為何羅馬式教堂不能在歐洲普及?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文化背景影響, 在中古世紀時代的教徒, 特別在黑暗時代的教徒經常在恐懼和黑暗中渴望得到上帝的來臨, 而歌德式教堂比起羅馬式教堂是比較開放和光明, 而教堂內可以感受得到陽光, 而柔和的光線代表著上帝對人類的愛. 這一種意識形態正代表當時的歐洲希望擺脫黑暗時代的影子, 所以歌德式教堂大受歡迎.
另一點是歌德式教堂相比羅馬式教堂是比較容易興建而且規模可以有更大的彈性, 而教堂內的雕塑和結構更莊嚴和巨大, 並反應了俗世的財物充分滿足宗教目的繁榮景象.而法國的皇室就透過新的社會組織力量來積累出奢華的景象, 並不斷地侵蝕封建貴族的優勢並將大權集中於王朝, 從而完全控制了整個法國, 而其他的歐洲的國家亦借助基督教講求仁愛、包容、愛人如己的精神來增加國家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得到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幫助下, 歌德式教堂在歐洲各國迅速地漫延.至於香港有沒有歌德式教堂? 答案是有的, 堅道明愛天主教總堂便是歌德式教堂, 我記憶中香港還有其他教堂是歌德式, 大家又知不知道?
明天詳細歌德式教堂的格式、結構和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