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18日

從不平凡中做出平凡的建築 - 大英博物館(2)


鑑於有blog友希望我講多一些Norman Foster 的設計, 我便一定會提及大英博物館的Great Court, 這是Noramn Foster 最成功而且難最高的建築物, 絕對是劃時代的建築.
如果大家不善忘的話, 我在介紹荷蘭Wozoco時的標題是”從平凡做出不平凡”, 但為什麼今次我以”從不平凡做出平凡”? 我是在玩文字遊戲?
絕對不是! Norman Foster真的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十分複雜的問題.
第一: 大英博物館在2000年前時遇到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數以百萬的人潮.
第二: 由於大英博物館缺乏通道, 所以很多展覽的空間都用作通道, 這樣令很多展品只能存倉.
第三: 大英博物館四邊都是展廳, 中心是博物館的Reading room, Reading room 原先是用作臨時儲存室, 當Natural history Museum成立後, 博物館能有更大的空間, 而把這個儲存室變作有Reading room, Reading room存有100萬本珍藏的書籍, 當中包括英皇左治三世的65,000本私人藏書. 儘管有如此珍貴的藏書, 但由於Reading room與主體分離, 亦被一個大的室外花園包圍, 所以使用者不多.
今次Norman Foster 為這比賽設計時, 限制相當大,又不能擴大大英博物館面積, 又不能增加層數, 更不能破壞主體建築因為是法定古蹟.
他的設計理念其實相當簡單, 就是用一個巨大的玻璃天窗覆蓋整個室外花園, 這樣Reading room便會與主體建築連接, 而整個新的室內廣場便成為通行空間這樣博物館便可有更大的展覽空間, 更多的展品便可重見天日.
這樣Reading room便成為整個Courtyard中最重的建築物, Reading room的參觀人數亦開始大增.
但問題是要支撐一個這麼大的廣場必須有柱, 如要柱就必須要打樁, 但大英博物館是古蹟的關系絕對不能打樁,如何是好?
Norman Foster用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就是拱門結構, Norman Foster貴為大師怎會用典型的拱門結構, 他用的是多種3D – Curve 的拱門結構. 這樣令整個天窗令整個空間看起來更特別, 但亦不會破壞現有主體建築的重要性, 不會喧賓奪主.相反令整個建築群更為統一,空間變得更為實用. Norman Foster 只是加了一個玻璃上蓋便可以解決大英博物館過往百多年令人頭痛的問題.
這一石三鳥的方法最大的壞處就是建築成本超級昂貴, 如果是3D - Curve的玻璃的話每一塊玻璃便需要從工廠訂造. Norman Foster帶領的團隊想出一個絕妙的方法就是用三角形的玻璃, 他們把整個大玻璃屋頂由相同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從不同角度拼合出來, 這樣便不用每一塊玻璃都需要訂造, 而整個天窗的結構便以結構框架(Space Frame) 方式設計, 情況就好像一個彎曲了的鐵絲網一樣, 好處是結構部件可以變得很幼, 令玻璃屋頂看起來更輕巧.
在英國做建築最令人害怕的事或可以說是令人討厭的事,就是遇到一些建築評論家(Architecural Critic), 無論你怎麼樣努力做下去, 他們也會找到批評你的地方,Norman Foster需然貴為爵士, 他正確的名字是Sir Norman Foster或Lord Norman Foster, 但這些評論家一樣沒有就這方案口下留情, 明天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