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大英博物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英博物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18日

從不平凡中做出平凡的建築 - 大英博物館(3)


Norman Foster 的Great Court 除了視線上帶來美感外, 他的大型玻璃天窗把陽光帶進室內而把熱量隔在室外,令室內空間的溫度更為合適. 天窗的玻璃是三層的中空玻璃, 它能把空氣中的40%的陽光熱量反射, 而玻璃中間亦夾有圓點網令30%陽光不能通過, 使室內的陽光強度得以控制.
Norman Foster認為Great Court應有一翻新氣象, 他把室內的外牆塗上新的顏料, 令室內空間看起來更光鮮, 不過, 這便引來一眾評論家的狠評, 他們批評Foster破壞了原有建築的顏色, 建築物的顏色代表他的時代和歷史, 而英國更是Arts & Craft Movement的發源地之一. Arts & Craft Movement簡單來說是建築物的材料應反影當地建築的色彩和風格.Foster為外牆塗上新的顏料就完全破壞原有英國石材的顏色, 破壞了他的歷史價值. 最後博物館要擦走牆上新的顏料, 但有部份不能擦走, 情況很怪,如上圖示.
另外, 他們也批評Foster的圓拱形天窗沒有考慮到黃金比的問題, 如不用魚眼鏡,人的視線是根本看不到他在3D圖時所說的效果.
其實Norman和這些評論家一直有一些芥蒂, 在英國讀大學時很少聽到教授引用Norman Foster的建築來作教材, 儘管引用都只是引用他的細部設計(Detail design) 或科技設計(Technical design). 因為Foster 的公司是世界少有的則樓能輕易掌握3-D curve的Detail design, 能夠有人材能準確計算3-D curve每一塊玻璃的X、Y、Z座標,另外他們亦有自己的工程師來計算整個大廈的受熱情度. 不論你同意他的設計與否,在這領域上他們是在歐洲的第一位,亦站在世界領導的地位.
2007年冬天至2008年春天, 我公司和Foster有一個project合作, 每星期都和他公司的同事會面, 雖然不是很愉快的經歷, 我感受到他們很想每一個設計都是創新的設計, 能成為新的地標. 但那些評論家一直認為建築物應和四周環境協調, 建築物是都市的一部份不能獨善其身. 誰對誰錯, 由大家分曉.

從不平凡中做出平凡的建築 - 大英博物館(2)


鑑於有blog友希望我講多一些Norman Foster 的設計, 我便一定會提及大英博物館的Great Court, 這是Noramn Foster 最成功而且難最高的建築物, 絕對是劃時代的建築.
如果大家不善忘的話, 我在介紹荷蘭Wozoco時的標題是”從平凡做出不平凡”, 但為什麼今次我以”從不平凡做出平凡”? 我是在玩文字遊戲?
絕對不是! Norman Foster真的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十分複雜的問題.
第一: 大英博物館在2000年前時遇到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數以百萬的人潮.
第二: 由於大英博物館缺乏通道, 所以很多展覽的空間都用作通道, 這樣令很多展品只能存倉.
第三: 大英博物館四邊都是展廳, 中心是博物館的Reading room, Reading room 原先是用作臨時儲存室, 當Natural history Museum成立後, 博物館能有更大的空間, 而把這個儲存室變作有Reading room, Reading room存有100萬本珍藏的書籍, 當中包括英皇左治三世的65,000本私人藏書. 儘管有如此珍貴的藏書, 但由於Reading room與主體分離, 亦被一個大的室外花園包圍, 所以使用者不多.
今次Norman Foster 為這比賽設計時, 限制相當大,又不能擴大大英博物館面積, 又不能增加層數, 更不能破壞主體建築因為是法定古蹟.
他的設計理念其實相當簡單, 就是用一個巨大的玻璃天窗覆蓋整個室外花園, 這樣Reading room便會與主體建築連接, 而整個新的室內廣場便成為通行空間這樣博物館便可有更大的展覽空間, 更多的展品便可重見天日.
這樣Reading room便成為整個Courtyard中最重的建築物, Reading room的參觀人數亦開始大增.
但問題是要支撐一個這麼大的廣場必須有柱, 如要柱就必須要打樁, 但大英博物館是古蹟的關系絕對不能打樁,如何是好?
Norman Foster用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就是拱門結構, Norman Foster貴為大師怎會用典型的拱門結構, 他用的是多種3D – Curve 的拱門結構. 這樣令整個天窗令整個空間看起來更特別, 但亦不會破壞現有主體建築的重要性, 不會喧賓奪主.相反令整個建築群更為統一,空間變得更為實用. Norman Foster 只是加了一個玻璃上蓋便可以解決大英博物館過往百多年令人頭痛的問題.
這一石三鳥的方法最大的壞處就是建築成本超級昂貴, 如果是3D - Curve的玻璃的話每一塊玻璃便需要從工廠訂造. Norman Foster帶領的團隊想出一個絕妙的方法就是用三角形的玻璃, 他們把整個大玻璃屋頂由相同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從不同角度拼合出來, 這樣便不用每一塊玻璃都需要訂造, 而整個天窗的結構便以結構框架(Space Frame) 方式設計, 情況就好像一個彎曲了的鐵絲網一樣, 好處是結構部件可以變得很幼, 令玻璃屋頂看起來更輕巧.
在英國做建築最令人害怕的事或可以說是令人討厭的事,就是遇到一些建築評論家(Architecural Critic), 無論你怎麼樣努力做下去, 他們也會找到批評你的地方,Norman Foster需然貴為爵士, 他正確的名字是Sir Norman Foster或Lord Norman Foster, 但這些評論家一樣沒有就這方案口下留情, 明天待續.

從不平凡中做出平凡的建築 - 大英博物館(1)


Rosertta stone
木乃伊
5000多年前的乾屍.
3000年前的乾屍

今日向大家介紹是倫敦著名的建築 - 大英博物館(Bristish Museum), 相信很多人遊經倫敦都會到此地一遊.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亦是世界上最多人參觀的博物館之一, 每年有超過600萬人次參觀, 當中一千三百萬件收藏品可以說全部都是無價寶, 人類歷史文明的見證.
大英博物館的成立是由Sir Hans Sloane1753年願意捐出他個人71,000收藏品和書籍給予公眾, 因之而成立. 大英博物館在1759年便在現址成立, 博物館曾作多次擴建, 當中最重要的是在1885年政府收購了四周69間房屋博物館擴展至今日的規模,1887年在倫敦的西部成立Natural History Museum收藏了博物館的史前生物的標本另外在1997年新的British library成立後收藏了大部份博物館書籍, 跟著便是在2000年的Great court extension.
眾所週知, 大英博物館的收藏品多數是從戰爭中拿回來. 當中最重要是埃及得回來的Rosertta stone和木乃伊, 單是木乃伊已有44件, 其中最燭目的是5000多年前和3000年前的乾屍.Rosertta stone相信是世界唯一刻有三種不同古語言的石頭. 當中包括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和古希臘語,就是藉著這石頭解破了埃及象形文字的結構.
青銅器
青花
廣州大鐘
至於中國館的展品多數是在八國聯軍攻至北京, 英軍從圓明園的寶庫奪回來, 當中單是一件乾隆年間的青花已是$3-4千萬, 更何況博物館收藏了宋元兩代的青花, 過百件的青花都保存良好,價值不菲.
中國館當中的無價寶就是大約2000多年前東周年間的青銅器,東周年間即戰國七雄年代, 即秦始皇還未一統中國的時代, 這青銅器的歷史還比兵馬俑長. 連清末年間在廣州拿回來的大鐘,都只是放在後門樓梯. 你便可以想象大英博物館的珍品是如此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