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
這篇是免年第一篇的文章,首先祝城願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近日收到網友的電郵, 問及我是否只專注攝影而放棄了繼續寫建築的文章。其實, 我一直都沒有離棄過,只是現在每天都對著電腦工作十多個小時, 所以下班後根本不想再面對電腦來寫新文章。 因此小弟只想在週末的時候,作做別的事情來調節一下心情, 免得自己做個行厭個行。建築遊人並沒有轉行做攝影遊人, 只是逃離電腦屏幕一下在而言。
講回台北故宮博物館,這個館的出現是因為辛亥革命後, 國民政府已成立,溥儀還住在紫禁城時, 他為求令滿清皇室復辟, 暗中連絡前清朝的官兵、軍閥組織勢力. 但溥儀沒錢沒權, 唯一擁有的就是宮中的珍品, 他用珍品來拉攏各勢力。但被民國政府發現,在1924年, 冯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逐出紫禁城, 並開始點算宮中的珍品, 總共117萬多件珍品. 然後在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館成立並全面對外開放, 在二次大戰時, 民國政府為求保存珍品把所有珍品放入13,427箱並送至南京, 其後轉轉接接的情況下送至其他地方。
講回台北故宮博物館,這個館的出現是因為辛亥革命後, 國民政府已成立,溥儀還住在紫禁城時, 他為求令滿清皇室復辟, 暗中連絡前清朝的官兵、軍閥組織勢力. 但溥儀沒錢沒權, 唯一擁有的就是宮中的珍品, 他用珍品來拉攏各勢力。但被民國政府發現,在1924年, 冯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逐出紫禁城, 並開始點算宮中的珍品, 總共117萬多件珍品. 然後在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館成立並全面對外開放, 在二次大戰時, 民國政府為求保存珍品把所有珍品放入13,427箱並送至南京, 其後轉轉接接的情況下送至其他地方。
七七盧溝橋事件發生後, 第二次國共內戰開始, 民國政府把其中2,972箱送至台北並形成今日的台北故宮博物館. 其中2,221箱仍留在南京, 由博物館保管, 其餘的送回故宮博物館。
台北故宮博物館樓高三層,分東西兩翼, 建築的外形是仿古的中國帝皇式建築,當然是保留中軸方式的設計, 不過入口大堂只是單層高的空間,相對地欠一些殿堂級的氣派, 而且入口大部份的面積都是用作中央樓梯,所以人視覺上的景深較淺。另外,可能由於外牆材料和顏色的關系,確實令人聯想這建築物像廟宇或道觀,而不像博物館或相關的仿故建築,感覺確實有一點新舊不合,相比台北其他的仿古中式建築—國家大劇院和國立音樂院等建築物而言,就確實失色了一點。再者, 由於希望把博物館設計凹字形的格局, 所以參觀的人流路線出現了很多的盡頭路,導致確實有一點不暢順, 室內空間亦沒有太大的驚喜。
不過,博物館單是靠展品的質素便有效足夠的叫座力, 因為此館藏有夏、周時代的銅器、漢朝的玉器、 另外包括鎮館之寶的清版的清明上河圖、 曾由汪精衛送贈給日本天皇的「翡翠屏風」和相傳是光緒皇瑾妃所有的
講至這裡就確實有一點感慨,慶幸自己得到良師的悉心教導,儘管自己不材,但總算對一些通識上知道一些皮毛。因為當小弟參觀此博物館時, 遇上不少香港的旅客,當他們談及這些展品時, 相當之大比例的人對歷史一無所知,連最基礎的歷史知識都欠奉。以「翡翠屏風」為例,是汪精衛在二戰時送贈給日本天皇的,但在戰敗後歸還。 要認知二戰和國共內戰整段歷史並不容易, 但如連汪精衛的名字都未聽過,就確實有一點很難再進一步了解該件展品和相關的歷史背景。
另外,有些父母誤以為西漢、東漢和北宋、南宋是同時出現的朝代,認為漢朝是分裂後而同時出現
西漢和東漢的兩個皇朝,情況就有如東、西柏林一樣。
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雖然未必算得上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但是如果中國連基礎的知識都欠缺的話,就很難再在此基礎上發展下去。現在中學的歷史科都可能被通識科取代的話,未來的中國文化又是否能夠被傳承下去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