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17日

人類歷史上最大形的建築 - 萬里長城(誤解篇)


大家都知道萬里長城是中國最大形的建築, 亦是國家一級保護的文物. 但萬里長城其實亦是人類歷史上長度最長、 佔地面積最大、重量最大的建築, 這當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但世人對萬里長城有不少誤解
第一誤解萬里長城不是秦始皇建的
最早期的長城是在春秋戰國時所見, 大約2700多年前長城早期由秦、趙、燕三國都有興建各自的長城主要是為防禦匈奴的來犯當秦一統六國後, 始皇便連接秦、趙、燕三國的長城, 當時的長城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所以取名 萬里長城”.秦代之外,長城主要都在漢代和明代都作大規模復修, 現存的長城主要是明代時所建的.
 第二誤解萬里長城不是10萬里長
萬里長城從地圖上估計量度只有7,600公里(km), 14,600華里但在1900, 有人徒步跑完整條長城, 用計步器計算長城只長6,700km,.
但是根據長城專家羅哲文的計算, 由於長城不只是一道, 而且彎彎曲曲、高高低低所以,在漢代的長城, 的確可能有過萬公里, 但在秦代就沒有過萬里長.
第三誤解萬里長城不是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萬里長城是東起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鴨綠江是位于北朝鮮與中國交界附近虎山長城於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虎山村,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在明代主要是用來防禦滿清所以自滿清入關後虎山長城便日久失修現在不容易發現.
山海關之所以成為天下第一關, 是因為山海關控制著由北京通往東北的要衝——遼西走廊而嘉峪關則位于祁連山與龍首山之間的狹窄隘口,控制河西走廊,為明長城最西端關口,亦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衝所以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

2013年4月28日

台北故宮博物館後感


翠玉白
這篇是免年第一篇的文章,首先祝城願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近日收到網友的電郵, 問及我是否只專注攝影而放棄了繼續寫建築的文章。其實, 我一直都沒有離棄過,只是現在每天都對著電腦工作十多個小時, 所以下班後根本不想再面對電腦來寫新文章。 因此小弟只想在週末的時候,作做別的事情來調節一下心情, 免得自己做個行厭個行。建築遊人並沒有轉行做攝影遊人, 只是逃離電腦屏幕一下在而言。

講回台北故宮博物館,這個館的出現是因為辛亥革命後, 國民政府已成立,溥儀還住在紫禁城時, 他為求令滿清皇室復辟, 暗中連絡前清朝的官兵、軍閥組織勢力. 但溥儀沒錢沒權, 唯一擁有的就是宮中的珍品, 他用珍品來拉攏各勢力。但被民國政府發現,在1924年, 冯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逐出紫禁城, 並開始點算宮中的珍品, 總共117萬多件珍品. 然後在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館成立並全面對外開放, 在二次大戰時, 民國政府為求保存珍品把所有珍品放入13,427箱並送至南京, 其後轉轉接接的情況下送至其他地方。
七七盧溝橋事件發生後, 第二次國共內戰開始, 民國政府把其中2,972箱送至台北並形成今日的台北故宮博物館. 其中2,221箱仍留在南京, 由博物館保管, 其餘的送回故宮博物館。

台北故宮博物館樓高三層,分東西兩翼, 建築的外形是仿古的中國帝皇式建築,當然是保留中軸方式的設計, 不過入口大堂只是單層高的空間,相對地欠一些殿堂級的氣派, 而且入口大部份的面積都是用作中央樓梯,所以人視覺上的景深較淺。另外,可能由於外牆材料和顏色的關系,確實令人聯想這建築物像廟宇或道觀,而不像博物館或相關的仿故建築,感覺確實有一點新舊不合,相比台北其他的仿古中式建築—國家大劇院和國立音樂院等建築物而言,就確實失色了一點。再者, 由於希望把博物館設計凹字形的格局, 所以參觀的人流路線出現了很多的盡頭路,導致確實有一點不暢順, 室內空間亦沒有太大的驚喜。

不過,博物館單是靠展品的質素便有效足夠的叫座力, 因為此館藏有夏、周時代的銅器、漢朝的玉器、 另外包括鎮館之寶的清版的清明上河圖、 曾由汪精衛送贈給日本天皇的「翡翠屏風」和相傳是光緒皇瑾妃所有的 
翠玉白」。

講至這裡就確實有一點感慨,慶幸自己得到良師的悉心教導,儘管自己不材,但總算對一些通識上知道一些皮毛。因為當小弟參觀此博物館時, 遇上不少香港的旅客,當他們談及這些展品時, 相當之大比例的人對歷史一無所知,連最基礎的歷史知識都欠奉。以
翡翠屏風為例,是汪精衛在二戰時送贈給日本天皇的,但在戰敗後歸還。 要認知二戰和國共內戰整段歷史並不容易, 但如連汪精衛的名字都未聽過,就確實有一點很難再進一步了解該件展品和相關的歷史背景。
另外,有些父母誤以為西漢、東漢和北宋、南宋同時出現的朝代,認為漢朝是分裂後而同時出現
西漢和東漢的兩個皇朝,情況就有如東、西柏林一樣。
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雖然未必算得上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但是如果中國連基礎的知識都欠缺的話,就很難再在此基礎上發展下去。現在中學的歷史科都可能被通識科取代的話,未來的中國文化又是否能夠被傳承下去呢?

2009年11月28日

舊區重建- 中環街市(包浩斯建築篇)



 

在前一篇剪報中曾提及關於包浩斯(Bauhaus)建築風格,這到底是什麼呢而且香港到底有多少座包浩斯建築建築?

 

包浩斯建築風格大約流行於1920-1940年代,由於第一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是相當貧窮,而且大量房屋和建築物都在戰爭中被炸毀,所以當時的德國是急需重建大量的建築物,讓國民重投生活。
但是當時的德國不可以沿用歐洲常見的古羅馬式、維多利亞式、愛德華式等舊有模式來建造房屋,因為戰後的德國根本沒有如此多的資源來建造美倫美玩的建築物,只能採取簡單而直接的方法來興建。
包浩斯建築方式就是用最簡單而且最直接的方式來建造一座大廈,完全放棄歐洲文藝復興時代而引發的建築風格,不會再花大量的資源來各建築部份。這是與文藝復興時代所盛行以美學為先的建築方式是截然不同,而且亦放棄了沿用多年的黃金比例,因為包浩斯建築方式是主張建築物應該以功能為先,外型其次。因為包浩斯建築方式是以實用為主,所以設計建築物時不會再刻意美學觀念來設計,亦不會盲目地跟從黃金比例來設計大廈外型,反而主張建築物的外型是應該根據建築物的內部空間來調節。
這一種實而不華的建築方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便短時間內流行起來,雖然這些建築物的外型平凡,甚至可以說是醜陋,但這是相當低成本而且高效益的建築方式,能夠短時間之內解決人類對建築物的需要。再加上混凝土的興起,所以令包浩斯建築方式的靈活度變得更大,而且可以更切合功能上的需求。
順帶一提,其中一個發動包浩斯建築風格的人是德國的Walter Gropius,隨後他移居至美國並在哈佛大學任教建築,他其中一名學生便是著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而Walter Gropius所倡議的實用主義 (Form follow Function) 雖然未必成為建築界的主流,但是的確影響了建築界數十年,直至去到解構主義的興起而出現了改變。
香港到底有多少包浩斯式的建築呢據我所知,應該就只有中環街市和灣仔街市兩座建築物的,因此中環街市對香港建築史來說是相當珍貴。
不過,可惜的是實用主義的建築並不美觀,在都市中絕不起眼,因此在市民心中保留的價值不高,而且中環街市到現在為止還未找到什麼新的功能,所以如果只為保育而保育的話,的確欠缺說服力。因為市民不會毅然放棄80億,而換來一座長期空置的歷史建築,一座空置的歷史建築物只是都市中的巨型垃圾。
雖然香港建築師學會都倡議保留中環街市,但以我估計這方案不會得到大部份建築界同業的支持。因為香港已經很少發展項目,地標項目更是少之有少,所以相信不少則樓老闆都看中了這塊地皮,如果要得到眾多則樓的支持的話,好像比較困難。
我個人估計如果要完汁完味地保留中環街市的可行性不高,因為這地皮實在太珍貴,而且建築物的外立面並不吸引。所以極可能是保留原有建築的一部份並改作為商場,之後再拆卸一部份來興建摩天大廈,這樣便好像可以平衡發展和商業利益(典型官話)
明天將是關於小業主的悲劇。

2009年11月26日

舊區重建- 中環街市(背景篇)
















從今日開始我會和大家討論舊區重建,而第一個議題是中環街市在開始講正題前,煩請大家閱讀以下兩則新聞,明天會詳細和大家討論。









中環街市倡升歷史評級保原貌

(明報)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身兼三級歷史建築和80億元「中環地王」雙重身分的中環街市,其保育與發展爭議出現變數。古物諮詢委員會上月底完成歷史建築初步評級諮詢,接獲不少地區團體要求將中環街市「升級」,保存原貌和社會價值。古諮會於年底覆檢時,若接納將建築升格為一級或法定古蹟,政府便須凍結重建,另覓活化用途。
已納勾地表 市值逾80
70年歷史的中環街市,日佔時期附近遭受轟炸和改稱中央廣場,見證昔日平民生活境况和港島歷史變遷。街市現時只屬三級歷史建築,未受古蹟法定保護,政府早年已將地皮納入今年度勾地表內,可供發展商以15倍地積比率,重建160米高商廈,市場估值逾80億元。
古諮會今年3月展開為期逾4個月的歷史建築物評級諮詢,全港1444幢私人和公共建築獲初步評級後,經諮詢後於年底覆檢,落實最後評級方案。負責諮詢的古物古蹟辦事處表示,諮詢期內收到360份意見書,不少地區團體要求將區內歷史建築「升級」保育,有團體指中環街市屬罕有原貌良好的建築,而且具有社會和歷史價值,希望獲升級;亦有意見指石澳天后廟、鯉魚門天后廟、上海街的「唐樓」和鑽石山機槍堡等亦應升級(見表)。不過,一些擁有私人歷史建築的業主提出反對,要求降低甚至剔除其物業的評級,以免影響物業發展權。
重建誘因大 舊樓業主抗拒評級
古諮會成員吳祖南表示,不少舊樓業主抗拒評級,反映物業重建誘因太大,而政府未能提供具相當分量的保育誘因。他指評級工作只屬第一步,未來要及早制定整套古蹟保育制度。
身兼中西區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和甘乃威均歡迎中環街市「升級」建議,甘乃威更促請地政總署盡快將地皮剔出勾地表,「否則發展商隨時可以勾地發展,屆時再升級已太遲」。







財團垂涎兩地王 中環街市首獲試勾

(星島)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05:30
(綜合報道)



(
星島日報 報道)未來新盤供應持續減少,加上市況回穩,發展商紛紛將目光轉移到勾地表上,令上月罕有地出現兩幅市區地王同時獲試勾,但亦同樣被拒申請。這兩幅市值合共逾一百六十億元的地皮,以中環街市商業地王最具睇頭,是六年底推出該地皮供試勾以來,首度獲發展商申請;另一幅何文田佛光街地王,至今累計試勾被拒更達二十一次,顯示發展商吸地困難,積極向勾地表地皮打主意。
本報地產組
地政總署公布,上月錄三宗勾地被拒申請,意味有財團出價試勾地皮,卻無功而還,但這已打破自三月份以來無勾地的悶局(當時赤柱海風徑地皮試勾遭拒),可見發展商又再蠢蠢欲動。今次勾地被地政總署所拒的主角地皮雖只有兩幅,但均屬重量級地王,尤以前中環街市地王最為矚目。
地皮市值逾90
這幅位處中環心臟核心地帶的商業地王,是六年底推出供試勾以來,首次有財團申請,可見其價值深受市場認同,業內預期,現時港島核心區用地甚為短缺,這幅地王的身價亦水漲船高,每方呎樓面地價已上升至一萬三千五百元,市值逾九十億元。
至於另一幅同樣遭拒的何文田佛光街及忠孝街交界豪宅地皮,上月份錄得兩次試勾申請,但亦失敗而回,是自七年十二月以來,該地皮再次錄得試勾個案,而連同之前的申請次數,該地皮試勾申請失敗的數字,則累積增至二十一次,刷新紀錄。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市況向好,該何文田地皮的市值亦相應提升,樓面呎價達八千五百元,總值達七十四億元,故估計今次兩幅地王,總市值就逾一百六十五億。
罕有包浩斯建築
據悉,擺放在勾地表多年的前中環街市地皮,一舉一動均牽動社會關注,該幢樓齡約有七十年的建築物,建築風格更是全港少有的「包浩斯」風格,屬三級歷史建築物。地政總署早前將該地皮納入勾地表之中,當時已引起社會極大迴響,有地區人士要求政府把地皮從勾地表中剔除,當時的建築師學會主席更去信政府,要求檢討中環街市土地用途。
對於中環街市終打破悶局獲財團試勾,現任香港建築師學會長鄺心怡指,若發展商日後成功勾出該中環街市,期望可盡個人和盡社會責任,例如就地皮進行活化,或尊重一些深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而學會亦不排除就地皮用途再約見政府進行商討。
商廈成交價勁彈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海嘯過後本港整體地產市道無一幸免受到影響,但港島區寫字樓的成交價卻以驚人反彈力恢復。
新地代理執行董事雷霆表示,近期樓市氣氛好轉,多個新盤及餘貨相繼推出,消耗發展商手上的一手貨源;為填補土地儲備、增加貨源,各發展商開始勾地;預期勾地數字有機會陸續增加。
南豐發展董事總經理蔡宏興表示,近期樓市交投活躍,重新勾起發展商對地皮的需求,故市場再次出現財團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