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勾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勾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1月28日

舊區重建- 中環街市(包浩斯建築篇)



 

在前一篇剪報中曾提及關於包浩斯(Bauhaus)建築風格,這到底是什麼呢而且香港到底有多少座包浩斯建築建築?

 

包浩斯建築風格大約流行於1920-1940年代,由於第一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是相當貧窮,而且大量房屋和建築物都在戰爭中被炸毀,所以當時的德國是急需重建大量的建築物,讓國民重投生活。
但是當時的德國不可以沿用歐洲常見的古羅馬式、維多利亞式、愛德華式等舊有模式來建造房屋,因為戰後的德國根本沒有如此多的資源來建造美倫美玩的建築物,只能採取簡單而直接的方法來興建。
包浩斯建築方式就是用最簡單而且最直接的方式來建造一座大廈,完全放棄歐洲文藝復興時代而引發的建築風格,不會再花大量的資源來各建築部份。這是與文藝復興時代所盛行以美學為先的建築方式是截然不同,而且亦放棄了沿用多年的黃金比例,因為包浩斯建築方式是主張建築物應該以功能為先,外型其次。因為包浩斯建築方式是以實用為主,所以設計建築物時不會再刻意美學觀念來設計,亦不會盲目地跟從黃金比例來設計大廈外型,反而主張建築物的外型是應該根據建築物的內部空間來調節。
這一種實而不華的建築方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便短時間內流行起來,雖然這些建築物的外型平凡,甚至可以說是醜陋,但這是相當低成本而且高效益的建築方式,能夠短時間之內解決人類對建築物的需要。再加上混凝土的興起,所以令包浩斯建築方式的靈活度變得更大,而且可以更切合功能上的需求。
順帶一提,其中一個發動包浩斯建築風格的人是德國的Walter Gropius,隨後他移居至美國並在哈佛大學任教建築,他其中一名學生便是著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而Walter Gropius所倡議的實用主義 (Form follow Function) 雖然未必成為建築界的主流,但是的確影響了建築界數十年,直至去到解構主義的興起而出現了改變。
香港到底有多少包浩斯式的建築呢據我所知,應該就只有中環街市和灣仔街市兩座建築物的,因此中環街市對香港建築史來說是相當珍貴。
不過,可惜的是實用主義的建築並不美觀,在都市中絕不起眼,因此在市民心中保留的價值不高,而且中環街市到現在為止還未找到什麼新的功能,所以如果只為保育而保育的話,的確欠缺說服力。因為市民不會毅然放棄80億,而換來一座長期空置的歷史建築,一座空置的歷史建築物只是都市中的巨型垃圾。
雖然香港建築師學會都倡議保留中環街市,但以我估計這方案不會得到大部份建築界同業的支持。因為香港已經很少發展項目,地標項目更是少之有少,所以相信不少則樓老闆都看中了這塊地皮,如果要得到眾多則樓的支持的話,好像比較困難。
我個人估計如果要完汁完味地保留中環街市的可行性不高,因為這地皮實在太珍貴,而且建築物的外立面並不吸引。所以極可能是保留原有建築的一部份並改作為商場,之後再拆卸一部份來興建摩天大廈,這樣便好像可以平衡發展和商業利益(典型官話)
明天將是關於小業主的悲劇。

2009年11月27日

舊區重建- 中環街市(勾地和評級篇)



 

當大家看到上兩篇剪報時,大家會看到一大堆名詞補地價、勾地、勾地表、歷史建築、法定古跡、地政總署、古物諮詢委員會。

 

這些名詞表面上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直接影響每一個香港人,今日會一次過為大家解釋這些名詞和個中關係。



 

在香港建樓前就當然是需要買地,但是買地的意思並不是購買了這塊土地,而只是購買了土地的使用權。因為香港所有的土地是屬於香港政府的,除了在金鐘花園道的St. John’s cathedral之外,因為這塊教會地皮是永遠批給聖公會的,而聖公會的擁有權是屬於英國皇室的,所以這塊地在法理上是永遠屬於英女皇的。

 

除了這塊土地之外,其他的土地是有地契的,在地契上是列明了這土地的使用年限,年限多數是99年。但有部份的年限是少於99年,但亦有年限是達至999年。999年限的情況就多數是屬於香港早期的教會用地或老牌學校用地,香港大學主樓的年限便是999年。

 

如果年限到期,地主便需要向地政總署申請續期,現在所有土地都會自動續期至2047年,因為是中共答應港人50年不變的原因。到2047年後又如何現在沒有人知道。

 

所以在香港買賣居屋時,新業主是需要補地價。因為政府出售居屋給第一手業主的時候,只出售樓宇的成本,而沒有把地價句含在內,因此隨後的業主是需要補回地價給政府。

 

香港的地不是所有的地皮都是可以隨時向政府購買,地政署會列出願意出售的地皮在勾地表之內,任何人仕可以向地政總署申請把某一塊地皮從勾出,然後公開拍賣,這過程便是「勾地」。

 

如果發展商要把某一塊地皮勾出的話,便需要向地政署保證會以底價購入,而勾地價就最少是底價的80%,這樣地政總署便可以確保勾出的地皮會有一定的收入,因為賣地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換句話說,地政署便決定了政府每個財政年度的主要收入之一,他們的決定舉足輕重,而且直接影響了所有的香港人。

 

一塊地皮如何成功被勾出勾出的價格是如何決定這是沒有人知道,而且是香港地產界的一個天大的秘密。因此,香港的發展商必定有出身地政總署的高手坐鎮,因為發展商除了要勾地之外,還不時需要修改地契。這一門功夫絕對是這些高手的成名絕技,而且只會傳給自己的派系。

 

同樣的情況亦會發生在市區重建局,因為市建局會負責發展舊區重建,而且多數會與發展商合作,因此發展商自然會向這些高手招手。

 

至於樓宇評級,古物諮詢委員會會為香港舊建築進行歷史評級,級數為一至三級和法定古跡,三級是最低級的歷史價值,一級為最高,在一級之上便是法定古跡。

評級的標準當然是取決於建築物的歷史價值,但是標準沒有清楚地列明,一切取決於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委員

 

級數的高低代表是業主可以修改歷史建築的程度,如果業主需要修改/拆卸被評級樓宇時,雖要向屋宇署申請。如果是法定古跡的話,便需要完件保留。

 

舉一個實際例子立法會大樓是法定古跡,皇后碼頭、香港大學主樓是一級歷史建築,而北角舊皇家遊艇會是二級歷史建築。

 

因此,政府拆卸皇后碼頭時是受到相當大的批評,因為香港其他的二級歷史建築都受到相當大的保護,連要鑽牆加一條水喉等小型工程都需要經過多番審批,如要拆卸的話更接近不可能。

 

不過,政府在皇后碼頭的事件中,解釋皇后碼頭只是一級歷史建築而不是法定古跡,所以政府可以合法拆卸。因此,政府在皇后事件中盡顯官字兩個口的作風,對非政府的歷史建築的發展就多番留難,而政府自己就一舜間違反自身定下的標準。

 

講回中環街市的例子,中環街市現在是三級歷史建築,屬最低級別。雖然古物諮詢委員會考慮把這建築物提高評級,但是都未成事實。除非中環街市被評為法定古跡,否則還未可以確定它的命運。

 

 

 

我以小人之心來度君子之腹,並作出以下的謬論。

 

這塊地皮已在勾地表多時,而且亦曾被發展商嘗試勾出。換句話說,各發展商已看中了這地皇,香港中環核心區已很少有如此高質素的地皮,而政府亦不會在如此的經濟環境下,白白浪費收取80億的機會。

 

地政總署現拒絕這地皮被勾出的原因,很可能要取決於今年政府的財政收入,雙方都在摩清對方的底牌。因為地政總署已知道發展商看中了地皇,現在只是吊高來賣。而考慮為中環街市重新評級,相信只是為賣地鋪路的放風行為。

 

最重要的一點,就算中環街市由三級升為二級,甚至一級歷史建築。發展商一樣可以拆卸這大廈,因為政府已在皇后碼頭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

 

中環街市被勾出和被拆卸的問題,只是何年何月的問題。

2009年11月26日

舊區重建- 中環街市(背景篇)
















從今日開始我會和大家討論舊區重建,而第一個議題是中環街市在開始講正題前,煩請大家閱讀以下兩則新聞,明天會詳細和大家討論。









中環街市倡升歷史評級保原貌

(明報)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身兼三級歷史建築和80億元「中環地王」雙重身分的中環街市,其保育與發展爭議出現變數。古物諮詢委員會上月底完成歷史建築初步評級諮詢,接獲不少地區團體要求將中環街市「升級」,保存原貌和社會價值。古諮會於年底覆檢時,若接納將建築升格為一級或法定古蹟,政府便須凍結重建,另覓活化用途。
已納勾地表 市值逾80
70年歷史的中環街市,日佔時期附近遭受轟炸和改稱中央廣場,見證昔日平民生活境况和港島歷史變遷。街市現時只屬三級歷史建築,未受古蹟法定保護,政府早年已將地皮納入今年度勾地表內,可供發展商以15倍地積比率,重建160米高商廈,市場估值逾80億元。
古諮會今年3月展開為期逾4個月的歷史建築物評級諮詢,全港1444幢私人和公共建築獲初步評級後,經諮詢後於年底覆檢,落實最後評級方案。負責諮詢的古物古蹟辦事處表示,諮詢期內收到360份意見書,不少地區團體要求將區內歷史建築「升級」保育,有團體指中環街市屬罕有原貌良好的建築,而且具有社會和歷史價值,希望獲升級;亦有意見指石澳天后廟、鯉魚門天后廟、上海街的「唐樓」和鑽石山機槍堡等亦應升級(見表)。不過,一些擁有私人歷史建築的業主提出反對,要求降低甚至剔除其物業的評級,以免影響物業發展權。
重建誘因大 舊樓業主抗拒評級
古諮會成員吳祖南表示,不少舊樓業主抗拒評級,反映物業重建誘因太大,而政府未能提供具相當分量的保育誘因。他指評級工作只屬第一步,未來要及早制定整套古蹟保育制度。
身兼中西區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和甘乃威均歡迎中環街市「升級」建議,甘乃威更促請地政總署盡快將地皮剔出勾地表,「否則發展商隨時可以勾地發展,屆時再升級已太遲」。







財團垂涎兩地王 中環街市首獲試勾

(星島)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05:30
(綜合報道)



(
星島日報 報道)未來新盤供應持續減少,加上市況回穩,發展商紛紛將目光轉移到勾地表上,令上月罕有地出現兩幅市區地王同時獲試勾,但亦同樣被拒申請。這兩幅市值合共逾一百六十億元的地皮,以中環街市商業地王最具睇頭,是六年底推出該地皮供試勾以來,首度獲發展商申請;另一幅何文田佛光街地王,至今累計試勾被拒更達二十一次,顯示發展商吸地困難,積極向勾地表地皮打主意。
本報地產組
地政總署公布,上月錄三宗勾地被拒申請,意味有財團出價試勾地皮,卻無功而還,但這已打破自三月份以來無勾地的悶局(當時赤柱海風徑地皮試勾遭拒),可見發展商又再蠢蠢欲動。今次勾地被地政總署所拒的主角地皮雖只有兩幅,但均屬重量級地王,尤以前中環街市地王最為矚目。
地皮市值逾90
這幅位處中環心臟核心地帶的商業地王,是六年底推出供試勾以來,首次有財團申請,可見其價值深受市場認同,業內預期,現時港島核心區用地甚為短缺,這幅地王的身價亦水漲船高,每方呎樓面地價已上升至一萬三千五百元,市值逾九十億元。
至於另一幅同樣遭拒的何文田佛光街及忠孝街交界豪宅地皮,上月份錄得兩次試勾申請,但亦失敗而回,是自七年十二月以來,該地皮再次錄得試勾個案,而連同之前的申請次數,該地皮試勾申請失敗的數字,則累積增至二十一次,刷新紀錄。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市況向好,該何文田地皮的市值亦相應提升,樓面呎價達八千五百元,總值達七十四億元,故估計今次兩幅地王,總市值就逾一百六十五億。
罕有包浩斯建築
據悉,擺放在勾地表多年的前中環街市地皮,一舉一動均牽動社會關注,該幢樓齡約有七十年的建築物,建築風格更是全港少有的「包浩斯」風格,屬三級歷史建築物。地政總署早前將該地皮納入勾地表之中,當時已引起社會極大迴響,有地區人士要求政府把地皮從勾地表中剔除,當時的建築師學會主席更去信政府,要求檢討中環街市土地用途。
對於中環街市終打破悶局獲財團試勾,現任香港建築師學會長鄺心怡指,若發展商日後成功勾出該中環街市,期望可盡個人和盡社會責任,例如就地皮進行活化,或尊重一些深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而學會亦不排除就地皮用途再約見政府進行商討。
商廈成交價勁彈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海嘯過後本港整體地產市道無一幸免受到影響,但港島區寫字樓的成交價卻以驚人反彈力恢復。
新地代理執行董事雷霆表示,近期樓市氣氛好轉,多個新盤及餘貨相繼推出,消耗發展商手上的一手貨源;為填補土地儲備、增加貨源,各發展商開始勾地;預期勾地數字有機會陸續增加。
南豐發展董事總經理蔡宏興表示,近期樓市交投活躍,重新勾起發展商對地皮的需求,故市場再次出現財團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