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歷史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歷史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18日

變、變、變 – Tate modern (絕對值得香港學習的例子)


 

 

今日這篇blog是為答謝我第50個訂閱者 – Dr. Koala而寫的由於她是在博物館工作的所以希望我寫一些博物館的建築. 另外,我另一個網友Yokky, 她將會到倫敦旅遊希望我為她介紹一點有趣的地方. 今次我便借花敬佛, 順便把這篇blog文起送給她.

 

近日我開始和大家討論香港文化的問題昨日我亦用了JM Tjibaou culture centre,來解釋文化與建築的關系今次我再舉多一個活化歷史建築的具體例子.

 

其實當我介紹倫敦的千禧大橋曾經略略提過Tate Modern, 它是位于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的南邊河的對面便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教堂 St.Paul’s cathedral, 查理斯皇子和 Princess Diana 1981年便是在St.Paul’s cathedral舉行婚禮.

 

請同時參考:

同一個名字不同的命運- 倫敦的千禧大橋和紐卡素的千禧大橋(1)

 

Tate modern原先是Bankside power station, 1947年開始興建, 52年投產, 81年停產.2000年由Herzog & de Meuron負責改建成現代美術館讓全世界的藝術家主要是歐洲的藝術家展出他們的作品大家可能對Herzog & de Meuron的名字好像很熟悉我好像曾經提過他們很多次, Herzog & de Meuron便是負責京奧鳥巢的著名瑞士建築師而他們正在為中區警署建築群的重建工程作設計.

 

由於Bankside power station是英國工業革命時代的標致性建築所以當Herzog & de Meuron不能拆卸原有的大廈各主要部份外牆更是重點保護的部份所以他們只能對內部空間進行改造他們第一步便是把內裡的發電機組拿走這空間便用作入口大堂和放置大型展品.

由於他們希望遊客一進入這美術館便是進入這個四層高的空間於是他們便把原先向北的主入口改為副入口另外在西邊加建一個主入口但是西入口與西邊的路徑有數米的層差於是他們便加上一條長長的斜坡連接美術館的最低層和外邊的路徑.

 

順理成章地把人流最多的元素售票處和書店放在這大大的入口大堂兩旁這便令人減少擁擠的感覺,亦可以保留原先發電機組空間的特色.2樓便是副入口和餐廳原先為發電機組的工作台現在改建為進行藝術教育的多用途空間.

 

3-5樓原為發電廠工作人員的工作空間現在改為不同的展廳為了加入電梯和扶手電梯, 所以局部的樓板被拆卸發電廠密不透風的外牆正適合藝術館的需求因為了要保存藝術品的顏色和光澤藝術館對室內的陽光強度、溫度、濕度都有嚴格的控制一個密不透風的外牆便是最適合的選擇.

 

 

 

但是這藝術館位于全倫敦最美麗的位置 -泰晤士河旁邊所以他們保留原有發電廠的小窗讓小部份的空間可以看到泰晤士河但展品不會被這些陽光射到並得到適當的保護另外,Herzog & de Meuron加建了兩層這兩層分別是餐廳和會員俱樂部最高部份兩層的玻璃位置便是新加建的空間在這個長220m 的餐廳可以一覽泰晤士河兩旁的景色記起最初啟用時, 4樓和5樓的露台是可以讓公眾使用當時很多學生在這處寫生但現在好像因為展品的安排暫時封閉.

 

Herzog & de Meuron就是這樣簡單的處理手法便可以重新把舊有的建築帶來新的面貌而且不對現有的外觀做成破壞而當地的歷史見證亦得到保存下來並且把這舊建築的實用價值大大提高相信這是非常值得香港學習如何保育古舊建築的例子.

 

Tate modern是現時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現代美術館經常有學生來這裡上美術堂, 我大學時都有2-3次在這裡上堂第一次是學習改裝舊有建築之後是學習現代藝術.

 

為了寫這篇blog, 我上星期特意再到這裡一次這處和以往一樣經常有很多中、小學生來這裡上課老師不只是帶他們來這裡參觀而是會從旁為他們解釋藝術家的創作理念這是與香港的遊學團有很大情度的不同至於一般市民亦可以跟隨駐場的導遊向大家解釋各個展品的理念.

 

無論現代藝術、古代的藝術或古典音樂都是需要得到別人的導讀才懂得欣賞若果只是看一看聽一聽是不可能全部明白創作者背後的真意相反對普羅大眾而言就好像一些漠明奇妙的東西試問大家又懂不懂得欣賞Picasso的印象派畫風、張大千先生的山水畫莫札得和貝多芬的音樂大家都聽過但又明不白背後的理念如果沒有老師的解釋我們又如何懂得李白和杜甫的詩詞嗎?

 

我記起2000年一位藝術系教授在香港電台的節目吐苦水訴說香港市民不會到藝術館欣賞藝術創作只會賺錢這可能是一個現象但我深信香港市民不會去欣賞藝術創作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去欣賞情況就有如香港人不懂得欣賞建築所以不會去欣賞建築於是便只會欣賞建築為他們帶來的財富.

 

這亦是我寫了132blog12萬多字後的感覺如果我們把一些繁複的學術議題簡化並重新包裝很多市民都喜歡欣賞大家的創作我們一眾創作人的心血不會只是銀行帳戶上的數字,或者只是浪費空間和時間而賺不到錢的無聊之作,只要個切入點適合的話便可以引發公眾的共鳴.

 

現在西九重新起動但我仍是對這項目的理念非常懷疑因為到現時為止我都不清楚政府發展文化藝術的仔細計劃建了一個藝術館便可以有藝術嗎?

香港己經建了紅磡體育館很多年香港人是否擁有良好的體育文化嗎興建藝術館也好、演奏廳也好但如果沒有合適的表現或展覽而市民亦不懂得欣賞這些藝術活動的話, 就肯定會失敗我深信市民是希望了解多元化的藝術創作但要找到合適的渠道不可以簡單地把外國的文化帶來便期望市民欣賞.

如果沒有長遠發展藝術計劃的話不如正正經經作一個地產發展項目便算反正香港庫房的收入很大部份都是來自賣地地產發展項目不是罪惡根本沒有需要用文藝發展來包裝一個地產發展項目而現在的香港是急切需要一個如此大型的文藝發展項目嗎?

 

作為建築界的我我當然希望西九上馬因為如果香港不建房我們何來有飯吃我從來都說我是一個真小人而不是一個偽君子但我非常反對浪費資源發展一個明知是失敗的計劃,不如做一個目標清晰的賺錢項目一樣可以帶來就業機會.

2009年11月27日

舊區重建- 中環街市(勾地和評級篇)



 

當大家看到上兩篇剪報時,大家會看到一大堆名詞補地價、勾地、勾地表、歷史建築、法定古跡、地政總署、古物諮詢委員會。

 

這些名詞表面上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直接影響每一個香港人,今日會一次過為大家解釋這些名詞和個中關係。



 

在香港建樓前就當然是需要買地,但是買地的意思並不是購買了這塊土地,而只是購買了土地的使用權。因為香港所有的土地是屬於香港政府的,除了在金鐘花園道的St. John’s cathedral之外,因為這塊教會地皮是永遠批給聖公會的,而聖公會的擁有權是屬於英國皇室的,所以這塊地在法理上是永遠屬於英女皇的。

 

除了這塊土地之外,其他的土地是有地契的,在地契上是列明了這土地的使用年限,年限多數是99年。但有部份的年限是少於99年,但亦有年限是達至999年。999年限的情況就多數是屬於香港早期的教會用地或老牌學校用地,香港大學主樓的年限便是999年。

 

如果年限到期,地主便需要向地政總署申請續期,現在所有土地都會自動續期至2047年,因為是中共答應港人50年不變的原因。到2047年後又如何現在沒有人知道。

 

所以在香港買賣居屋時,新業主是需要補地價。因為政府出售居屋給第一手業主的時候,只出售樓宇的成本,而沒有把地價句含在內,因此隨後的業主是需要補回地價給政府。

 

香港的地不是所有的地皮都是可以隨時向政府購買,地政署會列出願意出售的地皮在勾地表之內,任何人仕可以向地政總署申請把某一塊地皮從勾出,然後公開拍賣,這過程便是「勾地」。

 

如果發展商要把某一塊地皮勾出的話,便需要向地政署保證會以底價購入,而勾地價就最少是底價的80%,這樣地政總署便可以確保勾出的地皮會有一定的收入,因為賣地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換句話說,地政署便決定了政府每個財政年度的主要收入之一,他們的決定舉足輕重,而且直接影響了所有的香港人。

 

一塊地皮如何成功被勾出勾出的價格是如何決定這是沒有人知道,而且是香港地產界的一個天大的秘密。因此,香港的發展商必定有出身地政總署的高手坐鎮,因為發展商除了要勾地之外,還不時需要修改地契。這一門功夫絕對是這些高手的成名絕技,而且只會傳給自己的派系。

 

同樣的情況亦會發生在市區重建局,因為市建局會負責發展舊區重建,而且多數會與發展商合作,因此發展商自然會向這些高手招手。

 

至於樓宇評級,古物諮詢委員會會為香港舊建築進行歷史評級,級數為一至三級和法定古跡,三級是最低級的歷史價值,一級為最高,在一級之上便是法定古跡。

評級的標準當然是取決於建築物的歷史價值,但是標準沒有清楚地列明,一切取決於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委員

 

級數的高低代表是業主可以修改歷史建築的程度,如果業主需要修改/拆卸被評級樓宇時,雖要向屋宇署申請。如果是法定古跡的話,便需要完件保留。

 

舉一個實際例子立法會大樓是法定古跡,皇后碼頭、香港大學主樓是一級歷史建築,而北角舊皇家遊艇會是二級歷史建築。

 

因此,政府拆卸皇后碼頭時是受到相當大的批評,因為香港其他的二級歷史建築都受到相當大的保護,連要鑽牆加一條水喉等小型工程都需要經過多番審批,如要拆卸的話更接近不可能。

 

不過,政府在皇后碼頭的事件中,解釋皇后碼頭只是一級歷史建築而不是法定古跡,所以政府可以合法拆卸。因此,政府在皇后事件中盡顯官字兩個口的作風,對非政府的歷史建築的發展就多番留難,而政府自己就一舜間違反自身定下的標準。

 

講回中環街市的例子,中環街市現在是三級歷史建築,屬最低級別。雖然古物諮詢委員會考慮把這建築物提高評級,但是都未成事實。除非中環街市被評為法定古跡,否則還未可以確定它的命運。

 

 

 

我以小人之心來度君子之腹,並作出以下的謬論。

 

這塊地皮已在勾地表多時,而且亦曾被發展商嘗試勾出。換句話說,各發展商已看中了這地皇,香港中環核心區已很少有如此高質素的地皮,而政府亦不會在如此的經濟環境下,白白浪費收取80億的機會。

 

地政總署現拒絕這地皮被勾出的原因,很可能要取決於今年政府的財政收入,雙方都在摩清對方的底牌。因為地政總署已知道發展商看中了地皇,現在只是吊高來賣。而考慮為中環街市重新評級,相信只是為賣地鋪路的放風行為。

 

最重要的一點,就算中環街市由三級升為二級,甚至一級歷史建築。發展商一樣可以拆卸這大廈,因為政府已在皇后碼頭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

 

中環街市被勾出和被拆卸的問題,只是何年何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