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28日

反轉了的船—Yale Hockey stadium



今日就找到一個新的題目—耶魯大學冰球場,這個球場從外表看起來已很特別了,因為屋頂就好像一個反轉了的船底,而且結構上更是像船底一樣。建造的方法就是先建造屋頂的主要結構柱,然後再加上屋脊。之後鋼纜便連接四周的牆身,做好模後便加入混凝土,因混凝土的重力令鋼纜拉緊,結構亦變得穩定,屋頂亦因此形成自然下墮的形態,所以整個冰球場的屋頂便不需要任何的柱和樑作支持。
這個屋頂簡單而且特別,最重要是提高了它的功能,因為特高的樓底容許球隊可以掛上他的旗幟,而不用影響觀眾的視線。建築師精妙地利用了結構上的特性,來減少了結構部件,亦令室內和室外都有了一個特別的外形和空間。
至於坐位方面的安排,觀眾是需要從入口處緩緩步至坐位的最高層之後,才進入各層的坐位,雖然這並不是什麼特別的設計,但是巧妙地令觀眾從不同的視點來欣賞這空間,這高高低低的坡道再配合圓形的空間,實在很有氣勢。
明天將是回應網友關於香港可持續都市生活空間的研究報告。

死物比生物更重要 – Yale rare book library


Gutenburg bible

美國耶魯大學是舉世聞名的學院前美國總統 – Bill ClintonGeorge Bush父子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Richard Rogers 都是畢業於這大學。在這個New York市郊的大學校園裡是有不少著名的建築。
最著名便是這座Rare book library, 它的設計理念很簡單就是把珍貴的藏書放在中間的玻璃盒之內, 當然就而只有準許的人仕才能夠進入。而且只可在這裡閱讀並抄寫筆記藏書閣之外便是一個很大三層高的空間讓學生休息地方。
整座圖書館最大的特點就是外牆是被薄薄的白雲石包圍著所以當陽光充足時陽光會從薄薄的白雲石中透出來十分華麗。這圖書館稱為Rare book library, 就當然是收藏極度珍貴的藏書,包括美國1601年之前的書籍和1851年之前的報紙其中最珍貴就是人類首本用活字印刷的聖經Gutenburg bible.
就是因為藏書是極為珍貴除了保安嚴密之外連消防系統都需要有特別的安排。普通大廈的消防系統, 就是當發生火警時便觸動警鐘自動噴淋系統便會開始噴水來滅火或至少降低火場的溫度.
另外大家都知道火災殺人最多的並不是火而是濃煙. 所以現代的大廈都會設有排煙系統來抽走濃煙但是當一個室內的空間不斷抽走空氣而火焰同時不斷燃燒室內空氣的話在火場內的人便可能因為得不到足夠的空氣而呼吸困難甚至發生悲劇.
因此一般的排煙系統除了會抽走濃煙之外還會補會空氣通常補風量是抽風量的1.5(這一點我不肯定). 由於補風量是多過抽風量這樣便可以為火場內的人提供足夠的空氣來逃生.
不過, Rare book library情況就不同因為這裡的藏書實在太珍貴.  因此這裡是不可以用自動噴淋系統來滅火因為水會破壞珍貴的藏書而且這些書籍多數都是用ink來寫的所以一遇水便會化開.
因此這裡的消防系統就是當火警發生時排煙系統會急速地抽走室內的空氣並補回氮氣(Nitrogen). 這樣便可以令室內的氧氣在短時間之內減少而氮氣由於是低活躍度和不會燃燒的氣體所以不會破壞書籍亦同時可滅火。
但問題在這裡閱讀和工作的人呢他們可能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離開火場而氧氣亦可能在短時間之內被抽走他們便很可能因為缺氧而死亡.
正因為此這大廈在1969年興建時曾受到這裡的學生大力反對但最後都順利完工而最重要是這裡從來都沒有發生火災.
不過這大廈的安全設計理念是認為書比人還要珍貴.

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 (Burj Khalifa)



上一會介紹了一座840m高的垂直都市,今會便是為大家介紹現時世界上最高的大廈—哈利法塔,它的總高度是828m,總共160層高,並擁有以下的世界紀錄。
世界最高的大廈
世界最高的結構
世界最高的單一結構
世界最多層數的大廈
世界最高的電梯
世界最快的電梯—時速64km/hr
世界最高的暸望台
世界最高的遊泳池
世界最高的清真寺
混凝土泵至最高層數的世界紀錄

哈利法塔雖然都達到了800m以上,但是基本的設計如普通大廈沒有很大的分別,只是一座超巨型的綜合性大樓,人類都需要不時離開這座大廈才可以生活。不像Millennium Tower一樣,銳意改變人類生活的模式,讓一個城市必需的部份都放在一座大廈之內,讓人類只需在一座大廈之內便可以生活。
話雖如此,哈利法塔確實為垂直都市作了重要的一步。
結構
 在哈利法塔建造之前,很少人都會研究中東800m以上的風力,更何況世界第二高的結構—Warsaw radio mast都只是
646m,加拿大的CN tower 都只是553m,因此在興建時曾放出汽球來搜集數據,而這實驗對整個設計作了重要的改變。
一般的大廈是只會進行5次以內的風洞測試,但哈利法塔的情況實在太特殊,工程師作了40次風洞測試來了解風力對結構的影響,才能進一步確認結構上的安全。
為了穩定整個結構,整座大樓上細、下大,這樣可以令大廈在強風吹襲之下,擺動情況可以減少。但其實這是最不合受乎經濟效益的做法,因為大廈的層數是愈高愈貴。而且無論層數的高低,都需要一它數目的消防梯、電梯、機房和洗手間,所以如果高層的空間太少的話,實用率會很低,而很難收回成本,因此香港的摩天大廈的頂層只會比低層略為細少一點,極少數的例子如中銀大廈一樣,高層只是低層的4分之1的面積。
平面
一般的多層商業大廈都會把電梯放在中央,辦公空間則盡量四四方方,只有少數的例子如中環廣場、中銀大廈(三角形平面)和合和中心(圓形平面)。再者,務求使室內空間變得實用,四邊的空間都會盡量連接,這使每層辦公室有更大的靈活度來調整的大少。
但是在哈利法塔的例子中則是Y型的平面,Y型平面的多層大廈在香港是很常見的類型,但都只限於政府房屋,因為在政府每層單位的大少已決定了,單位是不會組合或分隔,所以Y型的平面是完全沒有問題。
這大廈建築師—SOM選擇的Y型的平面的原因是希望這大廈的單位可以盡覽波斯灣的景色,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景觀,而且在結構上亦相對地穩定。
不過對哈利法塔的情況來說,就好像不太適合,因為這大廈除了包括酒店、豪宅之外,還在高層設有辦公室、健身室、會議室、清真寺等,所以Y型的平面好像未能滿足橫向空間的需求和應有的靈活度。
而且可能這大廈在結構上有很大的要求,在每一個房間之間由很粗的結構牆來分隔,這代表每個單位的間格已經定下來,如果將來由住宅改變作商業用途的可能性很低。
但是,哈利法塔有12層是酒店、70層是住宅、其餘大部份是辦公室。從這樣的比例來說,很令人懷疑此項目的招租和銷售情況,何時才能在杜拜消化這樣大的一級豪宅供應呢?
消防/電梯
萬一發生火警,根本不可能要求住客跑160層樓梯才逃至地下,所以在每隔25層便有一個逃生層讓住客逃至該層來等待消防的救援。
由於這大廈都是採用一般處理手法,所以當火警時,電梯會自動回到首層,務求不會再有新增的人仕進入大廈,而且亦避免火頭可以通過電梯糟漫延至其他層數,情況就有如香港最慘烈的火災—嘉利大廈一樣。
至於消防員則是從首層進入消防梯(通常是用作送貨梯) ,然後通往各層。而消防梯的要求多數是需要1分鐘之內能夠通往各層,所以哈利法塔的消防梯是全世界最高速—時速64km/hr。其實時速64km/hr是一個很低的速度,一般在街上的車都能夠達到這個速度,但是要在1分鐘內由靜止加速至64km/hr,然後再急速地減速至0km/hr。在短時間有如此急速的改變,對人體的壓力其實一點也不小。
哈利法塔預計同一時間會有35,000人同一時間使用,所以工程師早期是希望是使用3層電梯,但最後都只是使用雙層電梯。雙層電梯就是兩層的電梯在同一時間行走,住客可以同時在1樓和2樓進入電梯,並通往其他層數。(香港新鴻基大廈便是使用雙層電梯。)
哈利法塔為了減少電梯佔用的面積,都自然有轉電梯的需要,但是為了滿足載客量,這大廈都需要設備57部電梯。

未來無炭城市—Masdar carbon Neutral city


  
上一會介紹了一個構想的浮台城市,但這個概念城市還在一個概念階段,但今日將會為大家介紹一個比較真實的概念城市。
這個無炭城市由英國著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設計的,是位於阿布達比(Abu Dhabi) 市郊的地方,連接阿布達比機場和多個大型的規劃項目如Yas islandRaha Beach等項目。整個項目佔地6平方公里,即大約半個香港島的面積或整個故宮連同北、中、南海公園的面積。整個城市的人口只有50,000人,但整個項目的做價到220億美元,做價與整個香港機場項目相近。若以每個單位來計算,這項目極可能是最高成本的住宅項目。
這項目當然包含商業、娛樂、教育、醫療、住宅、文化、教育等多種設施的衛星城市,但這項目的焦點自然不是它的做價和規模,而是它在能源和廢物上的處理。
這項目設立大型的風力發電、地熱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的設施,這些設施的發電量足以滿足50,000人口的要求。為了盡量加強太陽能發電的效益,整個項目以東北至西南的中軸線,務求減少太陽黑影來降低太陽能的發電效能,而且每塊太陽能發電都可以調節因太陽角度上的不同而作出調整。
整個項目的建築都盡量採用自然通風和自然採光,盡量減少對能源的要求,盡量利用自然通風來令大廈降溫。整個項目內是完全沒有汽車的,只有火車、單軌火車和電動汽車(像高球車般的電動車,務求令整個項目變得無二氧化炭的空間。
為了進一步減少人類對能源上的需求,每個小區都設有各種基本設施,住客可以在200m的步行範圍內找到工作、娛樂、文化等設施,這完全打破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一般人都需要乘車上班和上學,就算要購物都很可能需要到達另一區,所以對能源的需要不少。但Foster提出這個200m步行生活圈,就是要減少人類花在交通上所需要的時間和能源。就算住客萬一需要離開這小區,都是盡量依靠電動化火車和汽車來連接,完全不用汽油等不能循環的石化能源。
至於廢物方面,有機廢物自然會被循環再用作肥田料,無機廢料都會經過慮化處理來循環再用。至於污水處理就更加厲害,污水會經過納米的過慮器,令世上最細的細菌、污染物都隔絕了,所以就算從廁所排出的污水都可以一經過慮之後,便可以飲用,這樣便可以大幅減少80%的用水。
大家請不要忘記阿布達比是位于沙漠地帶,所有食水都是來自海水化淡廠,因此耗能量驚人,再加上很多沙漠地帶同時在白天需要降溫、晚上需要保溫的情況,如果能夠令建築物同時做出保溫和降溫的話,確實是一大突破。
現在世界上還未能出現完全零炭的小區,如果這個城市真的能做到完全零炭的城市的話,絕對是人類生活模式上的極大創舉。
這項目現在還在設計階段,而且是Foster & Partners 在經濟下滑時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這項目好像還是如常進行,大家可能有機會見到這個完全不計成本的環保城市。

令人咋舌的建築 - Mohhamd tower


我這星期在網上無意找這個大廈的圖片,我讓各位同事看這大廈時,大家都咋舌,中東真是無奇不有.我真不知如何寫,今天就此別過.

未來水世界 (The water world)/ 絕望真相(The Inconvenient truth)


 
好像很長時間沒有和大家講電影中的建築今期講未來水世界中的水上之城記起這是1995年的電影當時是歷史以來最昂貴的電影之後這紀錄才被珍珠港(Pearl harbour) 打破.
電影一開首便講述Kevin costner 乘船到一個海上之城作交易他到這裡交易的目的是希望用泥土來交換一些食水但當他離開時他被要求和一名年青女子交配因為在這個人工島上人口很少所以通常是近親通婚, 導致令孩兒疾病纏身,不能正常成長Kevin costner被拒絕最後被發現他是進化人即是有魚鰓的人類所以他可以在水中呼吸因此他被島中的追殺.
人工島的出現是因為兩極的冰村完全溶化令水位大幅上升陸地被埋沒人類沒有原有的陸地來生活, 需要建造人工島來生活當時雖然還有石油但只有海盜才有石油一般人主要的能源是依賴風力和人力種植和循環再用的地方都是十分近衛生環境很差食水和食物是一個大問題電影中的Kevin costner由於有魚鰓所以可以深深潛水到昔日的海底城市然後拿一些現有的珍寶來交換食物.
到底我們將來會否這樣地生活答案是可能的.
根據戈爾(Al Gore) 的絕望真相(The Inconvenient truth) ,大家都可能會有同樣的想法,相信大家都可能在Youtube上看過有人反擊絕望真相中的論點但戈爾所說的絕對是一個現實雖然理據未必完全100%真實但他所說的絕對代表部份現實.
當中的節錄包括:
1)    當兩極的冰塊完全溶解, 令水位大幅上升20雖然未有証據證實水位可以上升20,水位肯定會上升而低水位地帶如上海、荷蘭等北歐地區、部份南中國、New YorkCalifonia等地方都可以成為水底之城.
2)    全球的氣溫在2005年到達人類歷史以來最高的一年成因是因為溫室氣體急升令大氣層的厚度增加地球的熱量不能射出大空而反射到地球.
3)    當地球的氣溫不斷增加冰塊溶解的速度增快兩極的冰塊其實是好像是地球的大鏡一樣, 將太陽光的熱量反射出大空, 但當部份冰塊溶解後反射功能減少令氣溫不斷上升,冰塊溶解的速度是以幾何級數增快在電影中曾談及過南極在近年溶解出來的冰塊比New York Manhattan 還要大.
4)    在海洋裡有一個海洋水流循環(Ocean conveyor), 這是平衡全球氣溫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海洋的熱水會從高處把海水帶至低處令氣溫保持平衡這個Ocean conveyor是由大平洋流至大西洋即是經過全球. 在電影中, 戈爾指出如果兩極的冰塊繼續溶化冰水可能令Ocean conveyor減慢什至停止這便可能使全球氣溫急速反常什至進入冰河時期. 雖然有人大力反對這論點但我還是讓大家參考一下.
5)    太陽的熱力令水變水蒸氣水蒸氣結集變成雨水由於氣溫上升這過程變得更強這便可能令部份地方出現水災部份地方出現旱災.
6)    颱風是由於結聚海洋的氣溫而形成熱帶氣旋所以,當氣溫不斷上升颱風和龍卷風的威力會自然增強對人類的威脅自然增強.
電影中還包括很多論點我沒有一一節錄只列出一些重點出來希望大家有機會重看這部電影雖然很多觀點未必100%完全正確但參考價值什高而且如果要學習演說的技巧這是必然之算.
大家會問我作為小市民如何可以環保是否只是減少使用電燈、空調便足夠其實還有很多方法而且很簡單.
明天我將會向大家介紹環保家居DIY其實另一個角度是向大家提供買樓和裝修的Tips為了這一個題目我作了很長時間的資料收集希望大家會喜歡.
後記現在美國三大車廠 - FordGMChrysler都可能面對破產的危機原因是他們生產的大油缸的汽車不能出售令他們的財政方面出現嚴重的問題相反Toyota出產的環保車(Hybrid car) 就大賣美國三大車廠為何會如此無知其實是George Bush在位8年時廢除了Clinton時代的環保政策對大油缸的汽車進行補貼對石油企業亦進行各種優惠間接鼓勵市民用油但由於油價不斷上升大油缸的汽車不再被市場接受因而令汽車公司出現今日的困局.不過石油企業因為油價不斷上升而賺大錢原油價格曾經直迫150美元一桶現在是大約50美元一桶.
大家都可能知道, George Bush的家族與德州的石油家族關系密切, George Bush的競選經費很多都是來自石油企業箇中關系我就不得而知.

電影中的建築 – Sleeping with the enemy (與敵同眠)


今日開一個新的環節電影中的建築在電影世界裡的建築通常都只是佈景的一部份但總有一些例外我記起我初讀建築的時候經常有人問我你最喜歡的建築是那一座大廈這亦是入學面試時必問的問題,我便用我慣常的Model answer 回答總不會失禮但每當我反問對方時他們的Dream house是那一座時很多時他們的答案是Sleeping with the enemy中的大宅, 而家慈都一樣喜歡.

 

Sleeping with the enemy1991年的電影當年還是看LD的年代家慈在那時期很喜歡觀看Julia Roberts的電影Sleeping with the enemy之外, 還有Dying young, Pretty woman而近日我無意中在Blockbuster找到這DVD便馬上決定重溫一次當年的Julia Roberts真的是艷壓群芳劇中很多時她都好像沒有化妝以素顏示人, 但這才顯得她的平和、純潔的人物角色.

 

我曾花了一些時間來找尋這大宅的資料但由於這已是17年前的電影, 所以始終難於搜尋有關資料大家有沒有進一步的資料?

 

講起建築,很多人喜歡這Dream house的原因是因為這座大宅四周都有無敵海景, 而室內的佈置簡潔而華麗以白色為主調的家居更希望特顯人類對家純潔的希望, 但在電影中這個家絕不純潔.我相信當時的導演是刻意把這Dream House佈置成簡單、平實的空間藉此對比電影中人物的不平凡的生活. 若果單從外表看來Dream House的住客應該很快樂很懂得享受生活但其實丈夫有嚴重的情緒問題經常對妻子的虐打所以無論這大宅有多漂亮根本不會有人希望和她生活.

正可能因為這麼大的對比所以很多人都對這大宅有很深刻的印象而且他們都認為假若我能住在這大宅的話我的家人絕不會這樣對我因為喜歡這大宅的人多數是女性的.

我太太以前沒有看過這套電影在看這電影之前我對她說, 看完這電影你會更加欣賞我因為我從來沒有打過她.

經常有香港男仕問我日本藉的太太是否很溫柔日本女仕否很小鳥依人我在家中是否很大男人?

我的答案是日本女仕要發脾氣時一樣可以很狠但她們罵老公的手法是暗寸而不是發爛所以大家可能以為日本女仕是很溫柔, 世間上又怎會有老婆不罵老公日本藉的太太只是用日文或英文罵而不是用中文而已.

至於大男人我相信是中國人對日本人的誤解日本人的家庭主要是男主外女主內, 所以家務必定由太太負責但其實家中的決定絕大部份是由太太決定儘管我觀察太太的長輩親戚男人在家中並沒有尊權只是不做家務.

香港的女性給日本人的印象是比較大脾氣,因為香港女性的反應是比較直接, 當遇到不同意的情況會馬上講出來, 又或者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所以給予外人的感覺相對日本人而言是比較大脾氣.而日本女性很多時是使用暗寸的方法脾氣一樣有只是從外表看不出但暗地裡會從千方百面向你圍攻直至四面楚歌全軍覆沒為止所以大聲不代表她沒禮貌細聲不代表她不兇狠.

不過有一個好處當日本女性向你進行首輪進攻時你便要馬上迎戰, 否則後果自負, 但你可以在脾氣發至極點前先行處理減少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