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
保和殿
京奧在即, 肯定會有大量港人到北京觀看奧運, 所以我希望寫多一點北京的建築, 要講北京的建築一定要講紫禁城/故宮博物館. 如果要講紫禁城真是很難講, 難度亦很高,因為可以講都是非常多從很多個角度來講, 因為可以從歷史、珍品、風水、建築、規劃、保育等角度向大家介紹,所以我決定每個話題都講.
不過以我反叛的性格, 我一定不會如此就凡, 所以先從科舉制度講起. 大家可能會奇怪科舉與故宮有什麼關系? 關系就大.
眾所周知, 科舉制度是古時中國用來挑選人材的方法亦是中國的一大發明, 現代社會挑選公務員都是從這方法演變出來. 科舉制度始於隨代605年至清代完結, 科舉雖在元代短暫停止,但1300多年以來都是中國人材選拔最有效的方法.
明清兩代的科舉制度由宋元兩代演進出來, 亦變得相當成熟, 科舉制度分鄉試、會試、殿試三個級別。但要進鄉試就先要童試,亦稱童子試, 童試亦分為縣試、府試及院試三個階段。如果童試合格便成為生員, 俗稱”秀才”. 成為秀才後便算是有功名, 亦成為士大夫階級. 成為士大夫後, 便可以見官不用下跪, 官亦不能隨意用刑.
如果不經童試,亦可成為監生參加科舉, 監生分三種: “恩監”即皇上特別恩準的考生、”蔭監”即祖先得到皇上特別恩賜, 後人可免童試, 最後一種就是最直接的一種 ”捐監” 即付錢買的一種, 所以監生出身的官員都大不能受人專重.
成為秀才後便可參加科舉第一級的考試-鄉試, 鄉試合格後便成為”舉人”, 鄉試第一名便稱”解元”. 再進一級便是會試 會試合格後便成為”貢士”, 會試第一名便稱”會元”, 最後一級便是殿試, 殿試合格後便成為”進士”, 殿試第一名便稱”狀元”.
因殿試合格後亦就不再能參加科舉, 進士便成為他們終極的功名. 所以能中狀元的人是萬中無一的奇材. 進士及第的人都會殿外的榜上提名, 而殿試頭三名 狀元、榜眼、探花是會另外用金漆把及第人的名字寫在一甲榜上, 身份地位自然是超然, “金榜提名” 就是這意思.
讀書人最高的成就,就是” 連中三元”,先中”解元”, 再中”會元”, 最後中” 狀元”,又稱”三元及第”.根據資料,中國1300年以內都只是得13人是連中三元, 明清兩代數百年內只有4人,連中三元的武狀元應只得3人.
由於最後一級的殿試是在紫禁城的三大殿的保和殿內進考, 而殿試的題目由皇上親自出題和挑選頭十名的進士, 所以進士都稱為”天子門生”
要進保和殿便必須經過午門, 通過午門亦即是通過紫禁城內最後一道城牆, 亦即到達皇上生活的核心地帶. 所以讀書人的一句話: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因為一進入殿試便多數由貢士進身為進士, 身價自然十倍上升.
不過, 亦有另一個說法, 一個古代傳說的說法: 古人發現金色鯉魚經常逆水上朔,在龍門瀑布形成跳躍的群體, 但在瀑布以上,由於水流湍急,沒有任何魚類可以生存。所以古代人想象這些金色的鯉魚跳過龍門以後可能都成龍升天了,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便是這樣出來的.雖的說法是對就不得而知.
由於, 會試在京城貢院內舉行, 而殿試更在保和殿內進行, 對讀書人來說紫禁城就是他們的一生夢魅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