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體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體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11日

北有鳥巢,南有春繭 (2)


今日终於可以繼續和大家討論一下這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場館—春繭。深圳灣體育中心佔地面積30.74公頃,坐落在深圳灣 15公里海濱休閒帶中段、南山后海中心區東北角,毗鄰深圳灣和香港,主要建設內容有一場兩館,即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及運動員接待服務中心、體育主題公園及商業運營設施等,總建築面積達25.6萬平方米,屆時將承擔足球預賽、乒乓球決賽、游泳等比賽和訓練功能。整個工程在2010年底竣工。

深圳灣體育中心通過白色的巨型網架結構將體育、商業等建築空間進行整合,外形酷似春繭,形成了形體完整的建築綜合體,有利於賽前賽后綜合利用。在完成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規定的比賽任務以後,該中心將成為南山區全民健身的核心場 ​​所,成為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的重要賽場,深、港、澳博覽會展的靚麗平台,逐步發展為輻射珠三角的知名演藝中心。

這一個場館可與北京鳥巢齊名,就確實有它獨到之處,而雙方獨特之處都是在於它的屋頂。鳥巢最精妙之處是在於它的不規則而且縱橫交錯的屋頂,而春繭的屋頂雖然在結構上是比較有規律,但是在結構上的問題同樣是相當複雜。因為春整個屋頂就好像一個龐大彎曲的鐵絲網,而且最難度就是整個屋頂都沒有垂直的結構部件,情況與鳥巢類同。

鳥巢的結構雖然同樣是可以說是豪無規律,但在它縱橫交錯的鋼結構之中,都是包含了垂直的部件,所以這些部件就自然成為了鳥巢的柱,而這些橫向的部件便就是樑,只是這些樑不是水平地連接柱而已,因此如果鳥巢的橫向支架愈多,便有如橫樑更多,某程度來說是更加穩定。

相比之下,春繭結構部件之間的間距是相若的,所以某程度上來說是比較容易來建造,但這亦是最壞的一點,因為整個屋頂都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垂直結構部件作為柱,因此繭在個別的大跨度的部份需要加上Y型的大鋼柱,雖然這會影響觀眾欣賞比賽,但這部件確實對結構實在是太重要的,所以便不能避免,所以春繭在這方面確實比鳥巢稍遜一籌
不過,春繭有一點確實是非常特別的,因為一般的場館是不會與其他的場館連接在一起,就算鳥巢和水立方在同一時期規劃的,但是它都不會連在一起。因為無論在建築外立面、體量關系、人流疏散、物流管理、消防疏散都有負面的影響,而且亦會令人感到擠迫,亦令整個項目欠缺了一個重點。若果是從人視角度來欣賞這建築的話,你就更會覺得春繭某程度上像是一個巨型鋼金屬的屏風。不過,春繭某程度就是因為這項創舉令大家都在眾多場館之中留下印象。
運動會已過了,春繭又理行了它的歷史任務,至於它會否成為另一個「大白象」工程的成員,就視乎當地政府的管理。

北有鳥巢,南有春繭(1)


 
深圳大運會已順利地完成,這亦是中國繼奧運、亞運之後,近年來第三件大型運動項目,這個運動會雖然未如奧運、亞運般齊名,叫座力又確實有所不同,但是中國一如以往一樣,為了一個大型運動會而大興土木,又或者可以說是借助大型項目來推動城市的發展,如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和廣州亞運一樣。

2008年奧運時,小弟都曾經為大家討論過大型項目是否確實能推動當地的經濟,又或者會因為大型運動會而為當地帶來推動體育項目的動力。事隔3年現在回望京奧,京奧無論在管理和規劃上都是成功的,連一向尖酸刻薄的英國傳媒都曾經對京奧表示認同,當然個別細節上確實存有沙石,但是平心而論,北京確實打了一場漂亮的仗。

另外,在2006-2008年中國一直都冀望著京奧會為中國帶來大量的商機,無論國家投資的核心項目,還是連帶的旅遊、商業和銷售項目,都會因奧運這個催化劑而急速地。記起當年的中國確實如視奧運如「活靈丹」一樣,無論是大、是小的企業都會因而被活化起來,不過當參考過歷屆的奧運主辦國之後,歷史以來亦只有美國的阿特蘭大奧運會是取得收支平衡之外,其他的城市都是入不支,極多的場館在比賽後還是長期地被空置,成為「大白象工程」的一員。當年確實有很多人對京奧有類同的說法,但是大家都抱著「中國不同論」來解說,因為大家都認為中國自身的人口極多,自身已經是一個超龐大的客戶群,如果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在鳥巢跑過一圈,相信鳥巢長年24小時開放都不成。

中國多一個半個場館都沒問題,總會有人會用的。事隔多年,鳥巢雖然不是有不同團體在表現和一些大型體育項目,而且亦成為北京的重要地標,但是要做到收支平衡的話,又確實有一些距離。某程度上「中國不同論」,又再一次變成「中國相同論」,大型場館在盛事過後,確實很難找到一個長期使用的新功能。

無疑大型體育活動未必如預期般神化,能為當地城市帶來無限的商機。不過,像奧運般的盛事確實令沉睡了多年的巨龍活化起來,坦白說若不是在京奧的推動之下,北京何以在4年之內興建一個新機場和新的地鐵線呢? 北京的舊區又如何地被活化呢? 市內的市容又怎會在短時間之內被整治呢?同樣情況一樣發生在上海、廣州和深圳一樣,大規模的基建往往都是因盛事的關系而誕生的。另外,大型運動會又確實是中國向外推銷的好時機,如果不是奧運的關系,世界的傳媒又怎會同一時間在報導中國的新聞。

若果單純「向錢看」,大型運動會未必是「生金蛋的雞」,但若「向前看」這些盛事又確實把當地時代的巨輪推快了很多,是福是禍就留在明日去分曉。

下會繼續。

亞運、亞運、亞運 ?



今日終於可以靜下來,寫新的文章。這個題目亦是我一直很想寫,但一直不知道如何去寫的。
去年11月廣州亞運完畢,香港亦有意舉辦2023年亞運,但確實受到立法會和多方人仕批評,認為該計劃只是形象工程,根本不能夠推動體育運動,所以大力反對,跟著香港政府在諮詢期最後一天邀請了金牌運動員到立法會發言,希望進一步爭取市民的支持。
如果要先討論香港是否需要申辦亞運,就必須要從過往的亞運會中學習,並了解是否達到當初原有的目的呢?
自1951年開始曾舉辦16屆亞運會,當中泰國曼谷曾經舉辦過4次、其次則是印度新德里的2次,而中國的北京和廣州都曾舉辦。
現在香港的爭論點是香港是否值得花60億元來舉辦亞運會呢? 現在香港政府一如以往一樣,認為香港申亞可以達到以下目的:
1)      製造就業
2)      帶動旅遊業
3)      推動體育發展
4)      提升運動員的發展
當大家看到這些賣點時,大家都可能會認同這些都是支持申辦亞運會的正面因素,但如果根據過往的經驗,實況又是否如此呢?
從北京亞運、廣州亞運和北京奧運來看,運動的體育發展其實未必和運動會有關,香港都曾有協辨奧運馬術項目,但是香港在馬術運動方面發展是否有所提升嗎? 市民對這項運動的認識可能無形中提升了一點,但是距離普及化的距離確實還有一段很遙遠的距離。最致命的一點,這些大型運動會只會歷時2個星期左右,10多天的大型運動推廣是否又能真的能對體育運動作出明顯的效果呢?
曼谷曾4度舉辦亞運會,市民對運動項目的支持是否又得到大幅改變呢? 最致命的一點,奧運、亞運這些大型項目需要多類型的大型場館,但是在盛事過後便沒有任何特別明顯的用途,鳥巢如是、巴賽隆拿奧運場館、悉尼奧運場館如是。它們大都長期空置,然後每年的大額維修費則成為市政府的長期負擔,一個原是城市之光的場館最後竟變成一個城市的長期負資產。
在歷史上,只有少數的大型運動會如阿特蘭大奧運會和曼切斯特的英聯邦運動會是成功的,因為他們不單在盛事期間取得收支平衡,而且大部份場館都可以找到新用途,又或者比賽場館只是借用原有大學/球會的場館,所以不用在城市內大興土木地興建新場館。
如根據曼切斯特的經驗,他們成功的原因是本身城市的運動氣氛良好,首先市內有世界著名的足球隊—曼聯和曼城。當英聯邦運動會結束之後,主場館便成為曼城的新主場館,而旁邊的自行車場亦在運動會後便變成國家隊的永久訓練場地,並且投入大量的資源來支持自行車的發展如心理學家、營養學、自行車廠等各方面的支持,所以英國的自行車隊可以在2008年奧運中獲得8年金牌。
從外國的經驗得知,如果政府要發展運動是只可以核心地發展,選幾個強項運動然後針對性地發展,但同時配合普及化和商業化的發展,才可以得到有效和持久的發展。
英國最出名的運動—足球,這項運動無論在普及市民、學校和校際運動都得到適當的發展,然後出現各種專業足球隊之間的比賽並附以商業化的包裝,所以英超聯成為英國最大型的產業之一。由於商業利益巨大,所以足球的身價亦自然不菲,明星級球員的身價可以達至週薪100,000磅以上,因此便吸引了大量的年青人願意投身這個行業、甚至有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子女自少接受正規的訓練。
從這樣的一個例子來說,試問一個運動會能否達至這樣的效果嗎? 無疑運動會可以制造短期的運動熱,但是只是一種催化劑,有如火上加油,但是壇花一現的瞬間燦爛,要令到運動之火可以細水長流,真正地發展就確實需要長久的計劃和支持。
現在香港的金牌運動員希望香港申亞,因為這確實可以為他們帶來更適合的場地來練習,甚至永久的訓練場所,如果亞運會的成績理想的話,這個項目更可能成為香港的主流運動。運動員希望得到更理想的場地來訓練和比賽是無可口非,但是要成為香港的主流運動就確實有很遙遠的道路。香港唯一的奧運金牌項目—滑流風帆,自1996年至今又得到怎樣的發展呢? 大家都心中有數。
至於旅遊、就業等因素都是同樣的道理,運動會對這些行業造成催化的作用,但是得到發展就確實需要一個全面和周詳的計劃不可。

2013年9月10日

聖西路球場-AC米蘭和國際米蘭的主場(2)


續上會, 參觀聖西路球場和AC、國米的博物館只需要12.5, AC、國米的博物館雖有一些珍貴的展品但相比曼聯的博物館就十分細小, 而且亦不精彩. 聖西路球場的正中心紅色的坐位是VIP席, 白色是球員家屬和球場高層的坐位. 再過一點是評述員的坐位. 上一編blog的照片中所見綠色是國米球迷坐位, 藍色AC球迷坐位坐位, 若只有國米AC一方作賽,他們當然佔用對方坐位只餘下小部份坐位給予客隊. VIP席之下是球員更衣室, 在圖中都是球員真正的更衣室、按摩室等空間, AC的更衣室明顯比國米華麗, 而他們的更衣室就在旁邊,球員出場口很近.所以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 曾效力一方的球員都大不會為另一方效力.雙方創會過100, 都應只得巴西郎拿度和巴治奧都曾效力過兩間.
儘管AC、國米是如此富有, 但聖西路球場其實是十分殘舊,坐位是非常骯髒, 新特蘭的球場-Stadium of light也比不上. 另外,奇怪是AC、國米的門票是非常便宜山頂位只是10-15中層是20-25,龍門後坐位30-40, 最貴約50-60. 一般情況下, 國米的門票AC, 但每當強隊對壘, 票價便不同. 若相比起英超的一般門票是從25英磅至70英磅,AC、國米的門票是非常便宜.
(附加資料,歐冠杯四門票-利密浦對車路士, Agent:龍門後坐位375英磅, 中層是425英磅歐冠杯決賽門票-曼聯車路士, Agent:中層是600英磅)

聖西路球場-AC米蘭和國際米蘭的主場(1)

為甚麼上星期寫小了blog, 因為和老婆大人去了米蘭數天, 除了陪老婆大人去shop丙之外, 當然會找機會拍照並介紹一些建築給各位老友.
 講起米蘭當然要講聖西路球場亦即是AC米蘭和國際米蘭的主場, 這全意大利最大的球場, 亦是全歐洲第三大的球場, 第一是巴賽隆拿的主場, 第二是英國新溫布萊球場. 聖西路球場位于米蘭市的西部, 離市中心可大約30車程,可容納大約85,000多人. 聖西路球場相信是世界上少有由兩支球隊共用的主場, 因為主場所在的位置便是主場支持球迷的生活圈; 所以球場的位置便決定主場球迷的質素亦決定球隊的財政基本收入來源. 例如車路士是位于倫敦市最高級的豪宅區阿仙奴是在倫敦市Regent’s park高級住宅區附近另外若同一城市有兩支球隊, 球迷都會互相敵視如曼聯和曼利密浦和愛華頓, 紐卡素和新特蘭. (倫敦除外,因為倫敦有超過十間球會). 記起我在紐卡素時, 每逢新特蘭來紐卡素作賽, 便每一部旅遊巴都要兩部由警車開路主場球迷和作客球迷每一項坐位之間都有警員站崗.
所以,聖西路球場是這樣奇怪,在這麼小的城市能同一時間支持兩支是世界上頭五名最富有的球隊,如無記錯的話第一是曼聯第二是皇馬, 第三是國米, 第四是AC米蘭, 第五是巴賽隆拿) 而雙方球迷都能和平共存, 奇怪! 奇怪!

2013年5月12日

曲線教育—甲子園






這一篇其實是我一直以來很想寫的一篇,只是經常忘記了。在過往幾年來,我都為大家介紹了不同的建築,但今日介紹的一篇則比較特別,因為這是講述建築與教育的關系。在正常情況下,相信世界上都只有學校、圖書館才可以說是與教育扯上關系的建築,但今日為大家帶來的則是一座球場。

雖然棒球在中國不是流行的運動,但大家總有機會如動漫了畫中得知「甲子園」的名字。甲子園無論如何特別,都只是一個棒球場,為何可以與教育扯上關系呢?

阪神甲子園球場除了是日本職棒阪神虎隊的主之外,還是每年舉行春季甲子園大賽:全名「選拔高等學校野球大夏季甲子園大賽:全名「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的球場。這兩個比賽可以說是全日本的高中男生夢寐以求的比賽,因為如果要參加這個比賽就先必須在該縣勝出,縣內的比賽當然是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在一般正常情況下,一個縣只有一個代表,而只有東京、大阪和北海道則有可能會有超過一個代表隊。當成為縣代表之後,便成為49隊參賽隊伍之一,然後再以淘汰制來選出冠軍。(不過,春季的比賽不是由比賽選出代表隊,而是根據過往一年的表現來選出代表隊,而且只有32支隊伍參賽。)

要參與甲子園大賽最困難的事情未必是要自己的球隊出線,而是要成為正選球員,因為日本高中是三年制的,所以理論上一生人最多只可參加6次甲子園大賽,不過一般的一年級新生都只可作後備(個別優秀的選手除外),而三年級生就多數為高考而奮鬥,所以一般選手一生人都只有1-2次機會參加全國大賽。

由於機會難得外,所有的選手自然盡全力。除了在學期內苦練之外,還會在暑假和任何長假期之內勤奮地練習,某程度上各選手是從今年大賽結束後便開始準備明年的比賽,準備功夫絕不少於一般的職業賽。

有付出就自然有收成,甲子園的賽事不是單全國直播,而且省政府亦會為出線的選手打氣,並在學校和選手家前安放鼓勵的字句:「祝願xx選手在甲子園獲勝!」。因此如果你是甲子園的選手就自然成為該校的明星,亦大受女同學們歡迎。再者,如果你在甲子園中表演出色的話,就不單有無限的光榮,還可以進身日本或美國的職棒聯賽,成為萬人敬仰的天皇巨星。

由於甲子園無論在短期或長期都有可觀的回報,所以日本當局都對選手有一定程度上的規管,如果該隊的球員犯了錯誤如抽煙、喝酒、打架等事情,該隊便可能今年不能參賽,甚至下一年也不能參賽。由於一生人可參賽的機會極少,所以如果任何犯錯的球員就自然會成為眾矢之的,永遠不能在同學面前抬頭做人。因此,球員會互相監管對方的行為,以免影響今年和未來幾年甲子園的參賽資格。無形中甲子園的賽事便成為教育年青一代的有效工具之一,因為無論品格、德行、紀律以至團隊精神都總會因為這比賽的關系而得以訓練,而各成員亦會因為這個比賽而成為刎頸之交。

除甲子園之外,類同的處理手法都會出現在其他體育項目之中,因此日本的漫畫很多時都會以高校的全國大賽來作為背景,因為高中的全國大賽往往都是他們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一群熱血青年為了一個夢想而奮鬥,所以這類型的漫畫往往都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從這個例子中看到,甲子園雖然只是一個球場,是一個死物,但是它代表了一份精神、代表了一個夢想,某程度上代表了對年輕人無形的訓練。這可說是建築物背後的意義往往比自身的意義還要大得多。

2013年4月28日

全歐洲最大的球場—巴塞隆拿主場


從評述員席觀看球場
從包廂層觀看球場
球場之上
球場內的教堂
球員更衣室
球員席
評述員席
VIP酒吧
傳媒中心
訪問室
1992巴塞隆拿奧運會的火炬
2008-2009年的6項錦標
曾被譽為歐洲第一左腳史哲歌夫親筆簽名的球衣

足球場旁的籃球場/手球場

上星期剛剛到了巴塞隆拿,深深地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雖然我曾經在此處為大家介紹過Anthonia Gaudi的建築,但我都只是從書本中看到相關的資料,從未親身感受現實空間,今次當我細看這些建築時,實在令我有再一步的認知,真是學海無涯。
由於相關的資料,雖然進一步仔細整理,所以第一回先為大家介紹巴塞隆拿市另一座地標—巴塞隆拿足球主場。
首先,巴塞隆拿體育會不只有足球隊、還有籃球隊、手球隊、冰球隊。這些球隊都在他們的聯賽和杯賽取得很好的成績,在巴塞隆拿體育會都放滿了他們多年奪得的獎杯。
不過,大家的焦點當然都會在巴塞隆拿足球隊身上,除了這球隊本身已有超過100多年歷史,歷史上球星如雲,亦曾多次奪得西班牙和歐洲多項錦標,而且2008-2009年的一個球季之內,奪得6項最重要的錦標,當中包括世界冠軍球會杯、歐聯、聯賽、超級杯等,是歷史上少有一枝球隊能在一個球季之內同時成為國內聯賽、杯賽、歐洲最大型杯賽、和世界杯賽的霸主、比較接近應該是1999年曼聯奪得三冠皇和80年代的AC milan
講回球場,巴塞隆拿足球場是歐洲最大的球場,第二是倫敦的溫布萊球場,第三則是意大利米蘭雙雄主場的聖西路球場巴塞隆拿不愧為世界足球的霸主,整個球場不單相當清潔而且設備相當完善、相比起聖西路球場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我們一進入球場便是進入球員的更衣室,在更衣室旁便是教堂,相信這是讓球員在出場前祈禱之用,教堂旁便是球員訪問室和傳媒中心。
在球場的頂層是評述員的位置,這處亦是全個球場最理想的觀看位置之一。在中層便是VIP的貴賓酒吧和博物館,博物館收藏了足球隊、籃球隊、手球隊、冰球隊的獎杯,當中最重要自然足球隊上個球季所贏的6個獎杯。另外,1992巴塞隆拿奧運會的火炬,因為當年巴塞隆拿同年奪得歐聯的冠軍。
今日則簡單一點,因為需要整理一下手頭上的資料,但下會將會是Anthonia Gaudi的建築,第一輪將是Park Gu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