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陽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陽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11日

帶有中國味道的現代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




相信很多人都會經常到深圳消費,但相信極少人曾參觀過何香凝美術館,這一座位于華僑城的美術館,是全中國第一座以個人名義的美術館,全國第二個現代美術館,而館名更是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來提名。
 到底何香凝女仕為何會在中央有如此地位呢?她曾經是全國人大政協、全國婦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等要職,因此地位崇高。
 至於美術館本身,是在1995年由香港建築師—Sherman Kung設計的,Sherman Kung 便是中銀大廈的項目建築師。 他在這博物館採用了四合院的格局,中央的兩個展區以南北中軸線,當進入後便是第一個中央空間,再進入後便是一個大的玻璃中庭,在中庭四周便是不同的何香凝的展區和貴賓廳,在中央展區的左邊便是現代藝術的展區。
 這間博物館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主入口由一條橋連接附近街道,而且正門附近的綠化地帶和水池是下沉了數米,讓整個博物館與四周環境隔絕,當旅客過橋之後便有如忘卻四周的繁忙的道路,感受一個寧靜的藝術空間。
 另一個特點,就是這裡的通道。當旅客參觀完第一層的展廳之後,便經樓梯步行之上層時,便會發現路線上有一些地方突然有不少陽光經窗戶射進室內,旅客往往是由陽光引領旅客至上一層的空間。
 建築師是刻意在樓梯的空間內設置窗戶,盡量利用「陽光」來定義行人空間,
在現代藝術展覽的空間同樣有類似的做法,特別是在雙種的樓梯,而且在進入現代展覽區時,便會先經過在正面的玻璃盒,令旅客先經過一個不同陽光的空間,才進入另一個空間。當時老師教授這手法—「Light for the space(陽光來營造整個空間)
 在此唯有向大家說句對不起,因為小弟已有10年沒有參觀這博物館,當時拍下的照片實在太差,所以不能表達這建築物室內的空間,最可惜的是從網上根本找不到合適的照片,始終大家到深圳的目的不是去參觀美術館。因此煩請各位網友可以幫幫忙,到這裡拍一些室內的照片,好讓大家明白這博物館在陽光上的處理,無言感激。

但是,這博物館絕對值得大家一遊。


官方網頁: http://www.hxnart.com/

2013年9月10日

「觸摸得到」與「觸摸不到」的博物館—Museum of Ara Pacis







近來真是忙得一頭煙,終於有時間靜下來好好寫一篇文篇。今日為大家介紹是位于意大利羅馬的一座博物館—Museum of Ara Pacis。
這一座博物館規模一點也不大,而且只有兩層地面的展廳和一層地庫,地盤又長又窄,左右的道路又高低不平,整體而言不算是理想的地盤。地盤雖然鄰近羅馬市內主要的河道和著名景點—Castle angelo,但相比眾多羅馬的景點來說,可以說是一點也不起眼,但是這座建築物就確實充份利用了建築理論來設計。
記起在學習建築初期,老師教授了幾個重要的建築理論:

1)      Solid and void (實與虛)
如果用最經典的方法來解釋Solid and void,就是利用之上的圖像。
如果你只看白色部份的話,你會看到一個白色花瓶。
如果你只看黑色部份的話,你會看到二個黑色人頭。

這個例子是證明了,當一個實體出現的時候,虛體是會同時出現的,所以當設計一座建築物的時間,需要同時考慮到「虛」與「實」並存的空間。

2)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觸摸得到」與「觸摸不到」)
一座建築物的實體是能夠「觸摸得到」的,牆和柱都是「觸摸得到」,但其實人類是生活在建築物的空間之中,即是生活在「觸摸不到」的元素之上,所以建築師需要同時顧及到建築物「觸摸得到」與「觸摸不到」的元素。

3)      Open unit and close unit (不封口與封口)
這個概念是比較難用文字來解釋,一般幾何形狀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都是已經封口/已完成的幾何形狀,但是如L形或半孤形的話,則屬未封口/未完成的幾何形狀。

在Museum of Ara Pacis中,美國建築師Richard Meier充份利用了各種建築理論來構造這個設計。首先,各立面的外牆均是由白色實牆和玻璃幕牆組成,而且組織是有一定的規律,但不是千篇一律的。這樣白色實牆部份便形成Solid的部份,而玻璃幕牆部份便屬Void的元素,這樣便無形中做成一又實又虛的外立面,而且Solid部份的組合便構成了Void部份的存在。

另外,博物館的牆分為白色油漆的實牆和用了石灰岩石的牆壁,這樣一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牆和又粗又黃的石牆做成了強烈的對比,而且清晰地標出整個建築物橫向和縱向的元素。
當進入博物館之後,你會看到陽光照耀在黃色的石材之上,令整個空間變得溫暖,但玻璃幕牆均屬「冷」的材料,這樣又不會令空間變得過份炎熱,一個「冷」與「暖」的組合洽到好處。Richard Meier 就是這樣聰明地利用各「觸摸得到」的部件,再加上「觸摸不到」的陽光來營造了一個溫暖而舒適「觸摸不到」的空間。

至於外型,整座博物館基本上是由三個長方形組成的,但是每一個不是完整的長方形,各橫向和縱向的線都不是完整地接合在一起,這樣便令一個close unit 變成一個open unit,而且當三個長方形組合在一起之後,更令一個又長又窄的長方形建築群變成一個多層次的open unit。

另外,Richard Meier 更巧妙地利用地盤左、右層差的因素,來制造了一個流水瀑布,水是沿著一道又長又窄的石牆經過樓梯邊流至低層,這樣便更進一步連結了橫向的空間,巧妙地利用了地盤的缺點來變作整個博物館的優點。


官方網頁: http://www.arapacis.it/

2013年6月3日

光與影匯合的教堂—Cathedral of Evry








既然寫了《建築遊記》這麼多年,是時侯開始寫多一些別的建築師的作品,今日所介紹的建築師的建築師是來自瑞士的Mario Botta. 他曾經在建築大師—Le Corbusier Louis kahn處工作,而他的設計特色是很喜歡使用圓形,而且很善於處理陽光與空間的關系。另外,他設計的手法與其他的建築師有一點不同,他不會因應建築物的外形來作為一個設計的出發點,亦不會以人流動線作為首要考慮。

他主要是以主空間作為一個設計的核心,以今次介紹的例子為例,他設計的重點是由教堂的主禮堂作為設計的原點,主禮堂設在整座圓形建築的核心,四周的通道則設在圓形的外圍,在通道的外圍便是主入口和其它附助設施,所以可以說是整個建築物的空間是由部的核心空間,一層一層向外推展出去的。

為了使主禮堂進一步突顯其重要性,整個建築物是由兩層牆來組成的,內圍的牆自然是包圍主禮堂, 外圍的牆自然是建築物的外牆,雙層牆的做法除了讓主禮堂在視覺上與外界完全分開,亦為教堂提供理想的隔音效果,而室內的空心磚牆亦有助隔聲。

這建築物以圓形作為一個基礎的元素,是因為主禮堂之上有一個圓形的天窗,當陽光以不同的角度射進室內時,陽光的投影會在室內造成不同一投影,換句話說室內的效果是根據不同時侯的陽光倒影來造成。因此,圓形便自然是一個最理想的形狀來體驗這種效果,簡單來說圓形的主禮堂便是一個巨型的時鐘,亦自然是體驗「天人合一」的空間。這種設計在香港或新加坡等地方就自然不合適,因為如此巨型的天窗當然會在夏天時帶來太過猛烈的陽光,使主禮堂變成一個大火爐一樣,但是在法國的北部就完全不同,從南方陽光所帶來的溫暖是可遇不可求的恩物。


這一種與陽光結合的設計方法其實是源自歌德式教堂的設計基礎,歌德式教堂的本堂是容許陽光通過畫上聖經故事的玻璃照射在本堂之上,而陽光會因應不同的時侯而在室內空間做出不同的效果,今次所介紹的教堂其實可以說是歐式教堂的進化版。













































































































































































2013年4月27日

自動開關的幕牆— 阿拉伯博物館 (l'Institut du Monde Arabe Museum)












從今日開始會陸續為大家介紹幾座歐洲的建築,上一會介紹了法國建築師Jean Novel 在巴賽隆拿設計的Torre Agbar,今日就為大家介紹一些他比較早期的作品。
這座阿拿伯博物館是他在1980年的作品,而且亦是他的成名作之一。他的設計理念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博物館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常規展館成長方形,第二部份是特別展館成半月形。兩個展館之間便是主入口並有橋在高層連接,然後在內園還設有一個天井。
整座大廈的最大特點就是向南的玻璃幕牆,因為這玻璃幕牆上是裝有多個不同大小的圓框,這個圓框是用來控制射進室內陽光的多少,圓框組成的圖案是類似阿拉伯民族的傳統布匹上的圖案。由於玻璃幕牆上有這麼多的小圓框,而且這些圓框是受陽光感應器控制的,所以圓框的大少是會隨著季節或當日的陽光而改變。因此,射進室內的光影亦會因陽光的強烈而出現不同的效果,而每天的效果都會很不同,但可惜這個光感裝置在落成後不久便壞掉了,之後雖然又再維修過,不過好像還是會出問題,因此現在的圓框是沒有因光線的強弱而開關,但光影效果還是有的,只是與設計師的原意不同。
這個博物館令Jean Nouvel聲名大噪的原因,未必是因這建築物的設計特別出色或幕牆特別有創意。而是這建築物的外型和四周環境完全不同,並且這建築物是位于賽納河旁,類近聖母院大教堂等核心旅遊地區,所以巴黎人起初都批評Jean Nouvel嚴重破壞了巴黎市內的歐式建築風格,這博物館有如玻璃做的外星人一樣。不過,Jean Nouvel亦堅持新一代的建築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如果只是純粹配合環境便只是跟著歷史的潮流而沒有向前邁進,更加破舊立新的創意出現。
另外,當然有人批評他的玻璃幕牆上的圓框是多此一舉,將簡單問題繁雜化,簡簡單單地在幕牆上裝置百業便成,百業同樣可以隨陽光的多少而調整角度,為何要花費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來製作一個如此繁雜的玻璃幕牆,最重要是這個幕牆用了一段時間便壞掉了。
無論結果如何,Jean Nouvel確實在法國建築界建立了新一代建築大師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