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曼切斯特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曼切斯特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18日

奧運金牌搖籃—National cycling centre, Manchester


今回再一次為大家介紹曼切斯特市(Manchester) 的建築,亦可以說是在整個曼切斯特市內最重要的建築物之一,因為這座建築物為整個城市和全國英國帶來8面的奧運金牌、6名世界冠軍和4次破世界紀錄的佳績,在數年間將英國最強的運動由划艇和足球變為單車(自行車) ,地位立時提升了不少
在曼切斯特市(Manchester) 最知名的建築就自然是曼聯主場—奧脫福球場(Old Trafford stadium),其次便是曼城球會主場— Eastlands球場,之後便算是Imperial war museum和這座單車館。
這座單車館和曼城球會主場一樣,原是2002英聯邦運動會的場地,曼城球會主場在當年是主場館,運動會之後便變為球會主場,而這座單車館在運動會結束後便改為國家隊的訓練場地和世界賽的舉行場地,在市內其他英聯邦運動會的場地都有類同的安排,所以2002Manchester的英聯邦運動會一直是歷史以來最好的運動會。
由於單車隊有永久的訓練基地,而且場地的設施全部都達至世界一級的水平,所以英國的單車隊便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資金方面則多數是來自國立彩票基金,因此運動員可以全職訓練,並且可以得到足夠的器械、技術和心理的訓練,因此全國精英的單車手都集中在曼切斯特市一起訓練,當中無論是場地單車、公路單車、BMX單車都以曼切斯特為家。
另外,國家隊得到英國單車廠—Dolan bike的幫助,專門為國家隊員度身訂造比賽單車,單車廠亦派出技術人員到現場收集數據,務求借助科技來提升運動員的表現,因此每部戰車都價值10,000英磅($120,000港元) 
由於國家隊無論在人力、財力和技術層面上都得到全方面的支援,成績就自然大幅進步,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中勇奪842銅共14面獎牌,佔英國總奧運獎牌的三分一,成為英國最強的奧運項目。
小弟亦有幸曾參觀這個冠軍搖籃的場地,當年是2008年的3月尾,當時正值舉行每年一度的世界賽,而這亦是北京奧運之前最後一次計分賽,所以全部車手都盡力珍惜這次來爭取奧運入場券,當中包括著名香港車手黃金寶,而他亦在2007年在這裡首次贏得世界冠軍的殊榮。
至於有朋友問到為何單車場/自行車場的跑道是向內彎的,因為當一個物體以圓形路徑前進時,便會形成圓周運動(Circular motion) 圓周運動以向心力提供運動物體所須的加速度,因此如果當跑道向內彎時,車手便可以借助自身的重量來增強向心力,進而提升加速度。
因為向心力的關系,所以單車場的彎道上的斜度是相比直路差很遠,因為轉彎度需求的向心力不同,所以一般的直路的向內的斜度為16度,但是彎道上的斜度則是43-45度,有些新式的場館更是達至50度,務求方便車手以更高的速度來過彎。以同樣的道理便可以解釋,為何這些久經訓練的一級車手會在世界賽中每緣無故地跌倒,特別是就算以低車速進行時都會發生意外呢因為當車手突然轉換行車線,或短距離之內突然攀升至高斜坡時,由於內彎角度不對或速度不夠,導致向心力不足因而跌倒。
因此,賽會只容許車手是從外線過頭,不容許在內線超車,因為當高車速時,單車會偏向由內線移向外線,務求以有更大的圓周來完成圓周運動,所以從內線過頭會很容易導致內線車手會碰到外線車手而發生意外。
始終講一句,場地單車比賽是一個相當危險但又非常緊張的運動,因為一個圈的圓周只是250m,場地一點也不大,所以前端和後端的車手的距離不大,就算相差分遠前前端的車手都只會是超越落後的選手一圈或以上,所以落後的車手都會有機會重回主車群。而觀眾可以近距離觀看20名車手可以在70-80km/hr的高速在你面前過彎,而且互相超車,特別是進行計分賽(Point race) 和麥迪舜賽(Madison race)時就更加緊張,因為超車的次數、突圍、搶分衝線特別多,所以比賽就變得異常緊湊,亦相當危險。

「計分賽(Point race) 多數是120-160圈的比賽,每10個圈便衝線一次,第一名有5分、第二名有3分、第三名有2分、第四名有1分,車手如果超越主車群一個圈便可以得到20分,所以車手會經常突圍來搶分衝線。」
麥迪舜賽(Madison race) 和計分賽類同,比賽多數都是120-160個圈,每10個圈衝分一次,不過是由兩名車手以無限次接力方式比賽,車手如果超越主車群便可以得到領先的位置,儘管分數是落後其他選手,所以爭勝的方法除了不斷搶分之外,便是不斷地超越主車群更多的圈數。

色彩繽紛的劇院—The Lowry


今日繼續為大家介紹另一座曼切斯特市(Manchester) 的建築,這座劇院是位于上一次介紹的Imperial war museum的對面,亦即是與曼聯主場只有一河之隔,都是Slaford 區域內的地標建築之一,每年都被用作當地著名節目X-factorBritish got talent的面試場地。
這座劇院是由Michael Wilford在1997年設計,設計風格與Imperial war Museum的風格很相似,同樣都是選擇現代化、金屬化的手法,外牆都是採用鈦金屬,從河旁遠處看來都看似是同一系列的建築,都算是解構主意的產物。
不過,這劇院佈局就相比Imperial war museum來說就相當有系統,劇院的主入口是類近一個商場的出口,而主入口就設計成像船一樣,相當強烈。當進入之後便自然是大堂,然後觀眾可分左、右兩邊的行人通道至進入大劇院的低座或經樓梯至大劇院的高座。再沿左、右兩邊的行人通道步行便會到達小劇院和實驗劇場的入口,在行人通道的盡頭是餐廳,這餐廳和行人通道都是可看到河岸兩旁的景色,整個佈局是相當之有秩序。
這劇院最大的特色亦可能是最大的缺點就是顏色上的處理,這劇院內部分為3個大區域—紫色、綠色和紅色,紫色代表是大劇院的空間,綠色代表是中型劇場,紅色代表是實驗性劇場,通往上層的樓梯為燈色,可謂相當繽紛奪目。理論上,由於各功能區的顏色是清晰可見,不同劇場的觀眾可以清晰地進入不同的劇場,但是由於顏色太過繽紛奪目,便引來守舊的建築派的狠評,其中一位便是我的大學教授,認為這是不倫不類之作。
他們認為大紅、大綠等顏色都是只會用在警告的標語或廣告標語之上,一點的強烈顏色便能突出顏色的效應,容易讓人注意到標語上的重要訊息,因此絕不可以用在建築物的主題之上,因為過多的強烈顏色就只會使其變得混亂反而更不清晰。
最嚴重的是,劇院主要是在晚上演出的,而劇院的外牆會射出不同的燈光,黃、藍、紫色的燈光都有,這樣便令整個劇院的色調變得更為複雜,無論室外、室內都是充滿了多種奪目的顏色,超級耀眼。
在現實的層面來說,在不同的功能區塗上不同的顏色亦未嘗不可,但是過多的奪目顏色確實使人混亂,未能清晰地指出各劇院主入口的位置所在,據我所知到場的觀眾都需要小心留意才知道入口的位置。我個人認為如果各功能區的主要色調較為平淡,而入口為強烈的顏色的話,反而可以發揮顏色的功效。

像堡壘一樣的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 North, Manchester


近日因搬家的事情把我弄得一頭煙,終於有時間安靜下來。
之前有網友說他將會到英國的曼切斯特市(Manchester) 處留學,希望我介紹一下Manchester的建築。今日便為大家帶來Daniel Libeskind 設計的Imperial war museum,這是英國第三座的Imperial war museumManchester這一座是最新的一座,於2002年開幕的,亦是最細規模的一座。
這博物館的地點是在Salford Quay,類近曼聯足球隊的主場—Old Trafford stadium(奧脫福球場),這處原址為曼切斯特市內的工業重鎮,在1940Manchester Blitz 的一場戰役中被納粹德軍嚴重轟炸,在多年之後便陸續發展成高尚住宅區,亦因曼聯主場的帶動亦發展成旅遊區,而政府亦決定在這處選址興建帝國戰爭博物館。
至於Danile libeskind絕對是奉行解構主義的設計風格,出名是好看不好用,三尖八角,東一塊西一塊。不過,相比他在加拿大設計的Royal ontario museum來說,這座
Imperial war museum相對而言是收斂了一點,而且實用程度亦高了一點。
他的設計理念是很難理解,在博物館的入口有解釋他設計的文字和圖象,他的意念是啟發自地球有不同的版塊,戰爭將不同的領略重新整合,而他亦把不同的版塊重新整合,便形成這個博物館。坦白說,我花了一些時間都明白地球版塊和這博物館的關系,亦不明白他組合的方式和地球的關系,總之我清楚明白他的一句說話:「I  just want to make this building be interesting. (我只希望把這建築變得有趣。)
可能因為這樣,這座博物館的規劃可謂沒有什麼纙輯可言,博物館的入口設在博物館的黑暗一角,而且極度細小,只是一道雙扇門的空間,根本不能夠應付每年40萬以上的人流空間。進入之後,便是一個完全沒用的空間,跟著便看到右邊的一個紀念品商鋪和洗手間,旅客需要經樓梯步行至首層的展覽空間。在一樓的展覽空間則接近完全沒有規劃,沒有預定的參觀路線,空間分序,規劃有如百貨店一樣,讓旅客隨意轉動不同的空間。
這樣對博物館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博物館便接近不能在人流上作出控制。一般大型的博物館可能會在展館的出入口上作出調節,令人流路線盡量控制在單循環之內,又或者可以在展品的位置上作出調整,多數是將一級的展品設在預定的區域,無形中制造出預定的人流路線。
Imperial war museum這例子來說,無論在出入口和展品調控上都失去了這個功能,不過由於這博物館規模不大,所以混亂情況不算嚴重。
除了人流路線上,博物館的外形亦引來不少評擊,Danile libeskind可以說是完全漠視建築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這博物館是位于曼切斯特市內最美麗的河畔,但整座建築物接近完全看不到河畔的景色。彎彎曲曲的外型雖然特別,不過外殼的鈦金屬因為彎曲度的不同,全部都需要訂造,而且在施工上亦經常出錯,最嚴重的是重金屬的外殼令人感到是一座堡壘,冷冰冰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