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建築遊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建築遊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11日

一切從倫敦開始, 一切從倫敦再開始


文章日期:06/02/2008 03:29 am
讀了建築近十年從事建築這行業近八年發現自已對這項業的熱情一天一天的下降記起十年前在倫敦剛讀建築時, 心中充滿希望心中的希望不是畢業之後有一份受人專敬的工作和可觀的收入而是希望能從事一份充滿夢想的行業.
正如大學面試時必問的題目你為甚麼讀建築?  十年前的答案是" 我小時候喜歡玩LEGO, 中學時喜歡玩模型因為喜歡創作, 所以讀建築讀建築因為樂在其中.”
十年的答案是" 因為從事這行業十年,所以繼續下去.”
好夢未成惡夢先到.
十年認識了不少真心朋友結了不少損友同學之間互相出賣老師之間互相攻擊當年的好同窗今日在職場上為了一個project到死去活來正所為商場如戰場兵不厭這些老掉了牙的成語大家都十分明白.
刺的是因為建築我認識了我的伴郎但亦因為建築我交了最多仇家.

約十年前,我在倫敦開始了我的建築十年後重臨倫敦我相信我要有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夢與其月復月,年復年地生活下去不如來一個新的嘗試.
這個BLOG是希望藉自已粗淺的學識向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建築簡介建築師設計後的構念反正香港人那麼喜歡旅遊每當旅遊時若能對建築有多一些認識,都相信可提高旅遊時的樂趣.
希望這個BLOG能帶給大家一點快樂這是我新.

2013年4月28日

體驗到實與虛(Solid and Void)的建築—丹麥館









這兩個月因為要準備新書和考試,所以敞blog停頓了一段時間,今日終於可以從新分配時間來寫新文章。

今日這一篇文章其實是我一直都很希望寫的文章,因為這建築的設計確實超越了它原有的效果。表面上在上海世博的丹麥館好像只是一個平凡的螺旋型三層高的建築,建築師表面上是只利用一個螺旋的人流路線來為旅客帶來一個體驗並且引入了歌本哈根的地標美人魚作為賣點。但其實他的概念重點未必在於此,根據BIG建築師樓老闆Bjarke IngelsTED大會內的解釋,當他們比較丹麥和上海的不同,發現上海原來在30年前是以單車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近年上海的道路大幅增加了汽車的數目,令到部份道路已開始不容許汽車進入。
在丹麥則進行相反的改變,政府在歌本哈根等城市陸續開始重新引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政府更免費為市民提供單車作代步之用,務求減少汽車對市內道路的壓力和空氣的染。

因此,他們便希望藉著這個機會重新為上海引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概念,這個概念其實亦配合了上海2010年世博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為了理行這個概念,他們為大會提供了1000部單車,這除了可以讓旅客利用單車參觀這展館之外,亦同時可以乘單車參觀世博園內其它展館。 不過根據我的記憶中好像展館內的單車是不能在展館外使用。

隨了單車之外,他們還希望把丹麥的海水帶來上海,因為歌本哈根的海水很清潔,居民都可以在海港處游泳,所以便在展館的中央設立水池。不過,大家可能懷疑為何丹麥建築師會如此浪費地把丹麥的水送到中國,但是這其實是環保的做法,因為很多從中國到丹麥的貨船都需要在回程前補入丹麥的海水,因為貨船下貨後的重量大為減輕,所以需要補入海水令船的重量維持一個水平因此他們便順水推舟,借水一用。

不過,這建築最重要的重點是螺旋式的單車軌道,由於整個路徑成雙螺旋的方式來組合因此令到人流路線和建築空間形成了「虛與實」的組合。如果引用建築理論的「Solid and Void(虛與實)」,這個展館的實體形成了建築物的外形,但是層與層之間的空間成為了單車使用者的空間或等侯空間,這建築物無論「實」與「虛」體的元素不單連成一體,並且成為建築物具重要意義的元素,這是與其它一般建築的實體與空間的疏離關系,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