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得到大家不少回應, 今日乘勝追擊講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中國被迫簽署南京條約, 令民情激昂, 再加上通貨膨脹, 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加速了太平天國之亂的發生. 太平天國之亂歷時14年, 戰爭中直接死亡人數達2000多萬, 中國人口在內戰時期由4.1億降至3.5億, 是人類歷史以來最大型的內亂. 有報導指太平天國之亂的死亡人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還要多. 電影” 投名狀” 就是以太平天國之亂為背景, 而” 投名狀” 近日開始在英國上畫.
到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平定後, 滿清已原氣重傷,進一步不能抵抗烈強的瓜分. 人民對洋人的反抗就更加激烈.在廣州市民堅決反對外人進城, 這是違反南京條約的條款, 英方當然反對,清庭派出官兵保護洋人的居所, 廣州官民不斷發生衝突. 而當時的其中兩廣總督葉名琛更堅決反對履行條約,不與英人交涉,使中英關係惡化。
記起我早前介紹故宮時, 曾說過清朝的滅亡是由於八股文令知識份子頭腦僵化, 導致國家滅亡. 當中不少網友反對我的意見, 連比較溫和的Manfung 老師都認為我的觀點有點偏頗.
不過, 今日我再引用葉名琛這人的例子再解釋我的論點, 大家一樣可以不同意我的論點, 繼續反對我, 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要緊, 大家討論一下而已.
葉名琛是進士出身, 進士即是科舉制度下最高級別的等級, 之後更封為大學士. 這代表葉名琛的學識、知慧都應該有一定程度的水平, 但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處理手法簡直莫明奇妙.
1856年2月,法國神父馬賴私自進入廣西西林傳教,被當地政府處死。法皇當時意欲揚威東方,建立對天主教的保護權,於是參與英國的侵華戰爭,與英國組成聯軍向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在1856年10月,廣東水師登上懸掛英國國旗的商船亞羅號,緝查走私活動,發現該船在香港註冊的執照已過期,於是拘捕船上十二名中國水手。英國領事巴夏禮向兩廣總督葉名琛抗議,指商船亞羅號曾在香港註冊,受英國保護,要求中國釋放船員和道歉。由於廣州人民憤恨英人所為,故焚毀英國商館。英國於是以英人安全受影響,向清廷宣戰。
在咸豐七年(1857年),英法聯軍抵達廣東,葉名琛完全沒有備戰, 亦沒有特襲, 也沒有投降. 葉名琛唯一做的便是扶乩, 因為他篤信道教, 供奉著呂洞賓、李太白二仙. 他的戰術很簡單就是準備糞桶陣, 即是把一桶、一桶的糞便放在城牆上, 他深信糞便能邪倒外國的洋槍,洋槍會因此而不能發射, 他們可以不戰而勝.
最後的結果當然英法聯軍在11月輕易攻陷廣州,並要求葉名琛十天內出面談判。11月12日,聯軍致最後通牒,限48小時出降,葉名琛毫無反應,既不抵抗,也不議和,更不逃跑。
11月14日,聯軍占領廣州,葉名琛被擒,解往停泊在香港的軍艦「無畏號」,48天後軍艦駛離香港。英國人將其送往印度加爾各答,暫被囚禁在威廉炮台,後牽往托里貢的住宅,日誦呂祖經不輟,自書「海上蘇武」,次年4月9日戌時死於囚所,據悉是絕食而死, 因為他他曾聲言「欲面見其王以理論」,並且自備糧食,恥食敵粟。英國人將他的屍體遺回中國.
所以,葉名琛有「六不總督」的稱號, 即是「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大家都明白在滿清的制度下, 如果總督戰敗或陣前逃走的話, 會被處決, 但只用糞便來對敵的戰術,應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個飽讀詩書的進士, 竟然連基本的常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都沒有, 國家由這樣的官員來管理, 不亡國才奇怪.
《北京條約》
葉名琛戰敗後, 英法聯軍兵臨天津,威脅進攻北京, 於是咸豐帝北走並派出議和簽署《天津條約》, 中國賠償英國白銀四百萬兩、法國二百萬兩, 自然開放多個口岸並承認鴉片合法,並約定隔年於北京換約.
到了1859年, 英法聯軍到北京換約, 英法共派出36人到京, 但中方突然想反口把36人拿下,當然在天津港駐守的軍隊登陸進軍北京, 清兵自然沒有還擊的能力, 當英軍到達北京時發現,英法中的36名外使當中的26人被虐待至死, 英國人當然憤怒, 因為兩國交峰, 不殺來使. 於是他們大舉搶劫藏有大量珍品的圓明園, 並在10月18日發生了史上著名的火燒圓明園,作為對清廷的懲罰. 大火持續了兩天,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 大量珍貴的文物被盜走.
當中包括近年經常拍賣的大水法中的十二生肖獸首人身噴水像. 而《女史箴圖》藏於大英博物館、《圓明園四十景圖詠》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文源閣版《四庫全書》殘本和瓷器、佛像、佛塔多集中於法國楓丹白露宮等. 盜走的文物以當時的價值達600萬英鎊, 如果以現在的話就肯定價值一菲, 因為單是大水法中的虎首銅像已值HK$1544萬, 豬首銅像雖然平宜一點但都值HK$600萬餘元.
英軍選擇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 因為紫禁城是一國政權的象徵, 圓明園只是皇帝的私人園林,英軍要懲罰的是當時的咸豐帝,而不是中國人民, 而且他們要利用紫禁城作為談判桌上的棋子.
當英法到京前, 咸豐帝再度北走, 英法聯軍為了迫使滿清出來談判, 於是威脅焚毀紫禁城,恭親王奕訢出面代表議和,除了完成《天津條約》的換約外,加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條款包括:割讓在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 開放天津為商埠,增加賠款為800萬兩。中亦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內地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另外亦容許外國商人招聘華民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即所謂賣豬仔.
在1897年中國山東發生德國傳教士被殺事件,德國乘機佔據山東的青島,俄國亦進駐旅順和大連, 法國亦借機進駐廣東的湛江。為了平衡法國在南中國的勢力,英國政府以香港的防衛需要加強為由,再逼使清朝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從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個離島,為期99年。值得留意的是,在清朝政府力爭之下,九龍寨城的管治權並沒有交給英國. 當滿清覆亡後, 九龍城寨便以三不管自居, 即是香港不能管、英國不能管、北京也不能管的格局, 所以一直以來九龍城寨是黃、賭、毒的天堂, 直至80年代才好一點。
當大家看完昨日和今日關於鴉片戰爭的簡述後, 大家會否奇怪晚清的軍隊懂得打仗嗎? 儘管當時的軍人吸食鴉片, 戰鬥力大降, 而武器方面更是遠遠不能及人, 這兩點當然是戰敗的關鍵, 但在戰爭的準備方面好像很有問題.
就以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例, 葉名琛用糞桶陣當然是一絕, 但當滿清想對英法聯軍反口時, 為何沒有充足的準備?
明知反口, 敵方的軍隊自然入京救人, 雖然滿清曾派出精銳的蒙古兵迎戰, 但當時的英軍已有機關槍, 最後蒙古兵全軍覆沒. 明知力敵不能, 為何不智取?
首先, 天津到北京大約要3小時車程, 但如果沒有京津高速的話, 相信要5-6小時車程. 但在1859年, 汽車還未發明(汽車在1889年才發明), 英法聯軍主要的移動力是靠馬力和人力.如果要騎馬從天津港到北京, 最少要2-3天, 如果要運送物資的話, 馬行最少要5-6天, 人行的話最少1星期.
洋人的大炮雖然厲害, 但都要送到北京才可以發炮, 為何清兵沒有在移動力著手? 試問英國人可否從印度帶數千頭馬來中國打仗? 儘管從廣州帶上來, 都不可能隨意帶數千頭馬到天津.所以相信軍隊的移動力主要是人力.
人力不是無限, 是要食飯、喝水的, 試問英法的軍隊會否充份準備數千人的糧食作長時間作戰? 清兵可否從補給線著手?
我有以下的狂想, 大家看一看, 應該頗好笑:
首先, 英法外使來京只是換約, 根本不想再開戰, 清兵可否用先禮後兵, 先好好在北京招呼36名英法外使, 然後送上大量食物和禮物給在天津的英法聯軍, 跟著暗中在人和馬的食物下毒, 其實不用太明顯, 可以有以下的方法:
1) 向馬餵巴豆, 馬吃巴豆不會馬上死亡, 只會肚瀉. 雖然跑得動, 但力氣大減, 如果刻意催逼, 馬會力竭而死, 如果沒有馬的幫助, 英法聯軍移動力大減.
2) 在英法聯軍的食物、食水下毒, 清兵不用砒礵和鴉片這麼明顯(鴉片只可吸食, 不可直接食用), 可以選用生附子, 生附子是有毒的, 嚴重可以令心臟衰竭, 不過, 熟附子是無毒的,在中菜的湯水都經常加用熟附子作調味, 但生附子和熟附子的味道分別不是很大.
清兵可否獻給英法聯軍一些用生附子煲的湯水, 再配以美人計送上迷湯, 應 該有效. 如果生附子不成, 中國還有大量的有毒中藥作選擇.
3) 如果大家說洋人不喝湯, 我有另一計. 洋人可能不喝湯, 但肯定喝酒. 酒精分甲醇和乙醇. 乙醇是一般我們飲用的酒精, 甲醇是工業用, 人喝後可以盲眼, 如果送上混有甲醇的美酒, 英法聯軍喝後又會如何?
4) 如果大家覺得以上幾點太胡鬧的話, 我都有正經一點的辨法. 首先是佈陷阱, 雖然北京與天津之間沒有天然屏障, 但行軍路徑是可以預測或派探子收集情報, 在預定的路線佈下陷阱,目的是傷馬腳並減慢行軍速度, 糧草的消耗自然增加.
5) 當糧草減少後, 自然雖然補給, 英法聯軍只有數千人, 沒有補給線, 這代表必須從附近的民居, 這自然給予更多下毒的機會, 就算不下毒都可以借機偷襲補給的小隊, 就算不偷襲都可以疏散行軍路線的民居, 英法聯軍的聯軍自然補給出現問題.
6) 大家又有沒有發現英法聯軍在10月中進攻, 北京大約10月尾、11月初開始下雪, 如果行軍速度減慢的話, 便可能要令英法聯軍在雪地下開戰. 儘管假設英法聯軍不怕寒冬, 在漫天飛雪下生火開大炮會容易一點還是困難呢? 如果開炮數量減少自然破壞力減少, 清兵反攻的機會自然會增多.
7) 其實要英軍不怕寒冬很難, 英軍都是從印度加爾各答和廣州調來的, 如果要他們在露天札營過冬, 分分鐘鐘每晚都泠死士兵, 在飢寒交迫下自然戰意大減, 偷襲的機會自然增多. 如果連後退的路線都佈下陷阱的話, 四面圍攻的情況下很難不戰敗.
我沒有打過仗, 亦沒有受過軍事訓練, 只是剛剛重看投名狀後忽發狂想. 我承認以上數點雖然胡鬧, 亦有太多的假設, 但相信比糞桶陣來得實際.清兵如果不能用人海戰術和英法聯軍硬拼, 但相信還有其他偷襲的辨法.
清朝的亡國是否與八股文有關? 可能未必, 但我相信絕對和無能的官員有關, 雖然不能用葉名琛一個例子來說明所有清官都是無能, 但我相信很多官員的處事能力和應變能力, 什至連基本常識都有嚴重的問題, 是否因為只讀八股文有關? 亦可能未必, 雖然我深信是有關.
總之, 我希望大家記得的是:
第一次鴉片戰爭令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令九龍島割讓給英國, 所以出現界限街.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大量國寶流失國外.
之後, 英國租借新界和離島99年, 新界的意思就是新的界限(New territories).
67暴動令左派組職被港英政府打壓, 平定後市民不可擁有煙花除非特別申請, 另外為解決交通問題, 白牌車合法化變成今日的小巴.
文化大革命令國內的資本家逃難來港, 建成香港80年代的工業盛勢.
83年中英談判, 英方無條件交還香港、九龍和新界, 儘管香港和九龍法理上是永遠屬於英國的, 於是港英政府發展玫瑰園計劃, 偏幫英國財團, 用盡香港的儲備.
89年六四事件, 出現人心恐慌, 移民潮發生, 大量出現港產太空人.
其實圓明園的歷史還有很多, 但要講的話便要連中日甲戰爭和八國聯軍的歷史, 這樣差不多要將清代下半的歷史都講一轉, 好像太多. 所以, 明天轉話題講一些好笑的事